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只做公司最擅长的一件事[转帖]

[复制链接] 3
回复
11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12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Google创办人佩吉与布林

成立还不到五年,google就成为全球搜寻网站的龙头,更重要的是,它在网路退烧後,仍然继续成长,并且持续获利。关键之一在于, google没有在网路热潮中迷失,它坚持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这两家公司的故事,以近乎相同的方式起了头,但是故事写著写著,却有了意料之外的发展。  

一九九五年,两名史丹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班的学生,以自创分类网站的方式,成立了雅虎公司,结果引领了入口网站的风骚,两位创办人年纪轻轻也已名利双收。

三年後,两名史丹福大学资讯工程博士班的学生,也以自创的网路搜寻方式,成立了google公司,结果引领了网路搜寻引擎的风骚,两位创办人年纪轻轻也已名利双收。

    一九九九年,当时已是炙手可热的雅虎,给了google这家新公司第一笔大生意。google的搜寻引擎跃上雅虎受欢迎的人口网站,照在google身上的镁光灯顿时强度大增。在google的成长过程中,雅虎的这份提携,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後来,google自己的搜寻网站google.com,跃升为全美最热门的五大网站之一,google以後进之姿,取代前辈雅虎在搜寻网站的龙头地位,而且公司也开始提供新闻及购物等搜寻服务,跨入雅虎的领域。近来美国媒体频频报导,雅虎在上个月完成购并搜寻引擎公司inktomi的程序,便是希望在搜寻技术上自我精进,减少对google的仰赖,以收复拱手让出的失地。  

故事再写下去,这两家公司未来可能会从合作夥伴变成竞争对手。

一秒钟应付两千四百名顾客

     google这家成立不到五年的矽谷私人公司,究竟带有多大的威胁性?它的魅力从一个例子可见。二OO一年四月,当美国收视率很高的益智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出了一个问题:请问,CarolBrady(美国一个电视剧的角色)冠夫姓前,姓什么?」三分钟内,google接获两万多笔的相关搜寻。也就是说,当许多美国民众有问题时,他们立刻想到的就是上google查询资讯。

     据统计,现今网路上的搜寻功能,有四分之三是由google所提供。身为全球最大的网路搜寻引擎,公司每天必须处理两亿笔以上的搜寻。换句话说,平均每一秒钟,全球同时有两干四百人,使用八十八种语言,在各式各样的网页上输入搜寻关键字,在乎均零点二秒的时间以内,google的搜寻引擎就会把这些搜寻结果,按照重要顺序排列,回送到这些使用者的面前。可以透过google搜寻的不只是网页,还包括照片、讨论区、网路上可购得的商品等。

     就是这个搜寻能力,让google在网路热时成长,在网路热退烧後还是继续成长。公司从二OO一年开始获利,根据产业分析师估计,去年公司的营收约在六千万美元至三亿美元之间,而且赚了下少钱。公司的员工人数,也在去年成长了两倍,现今有八百多名员工。从两、三年前到现在,google一直是投资人引颈期盼股票公开上市的明星。

     总结google的表现,财星杂志说:「想要寻找达康公司的赢家?不用再找了!」google这个答案就摆在眼前。华尔街日报则说:「如果过去两年来你一直在睡觉,上星期突然在google的办公室中醒来,你会以为矽谷没有什么改变。」在不景气中,google现在看起来还是有如处在景气荣景。



      这家年轻公司的背後是两个年轻人,当年佩吉(Larry Page)和来自俄国的布林(Sergey Brin)在史丹福大学的课堂上相遇,这两个同是大学教授之子的好友,选择放弃完成博士学位,将搜寻引擎的论文拿来创业。

      现年三十岁的佩吉与二十九岁的布林,领导公司的原则明确简单:专注精进公司的搜寻引擎,使用者就会上门,公司便创造了价值,然後广告主就会跟著上门,公司便创造了营收。



公司只卖一个产品



     只做公司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google成功的一大关键。无论是贩卖搜寻结果网页旁的广告版面,或是贩卖搜寻服务给其他公司使用,公司卖的就是搜寻引擎这个产品。事实上当google出现时,市面上的网路搜寻引擎已比比皆是,只是google的技术大幅提升了网路搜寻的功能,因此在公司没有打什么广告的情况下,就能靠著口碑脱颖而出。


    佩吉和布林将公司命名为google便是以数学用字googol(指十的一百次方)这个字玩文字游戏,意指在如天文数字般的网页资讯中,寻找使用者需要的资讯。一般的搜寻引擎在搜寻网页时,结果会依据各网页上出现关键字的次数呈现,也就是当一个网页出现该关键字的次数越多,在搜寻结果上就会排在越前面。google的搜寻引擎在搜寻网页时,结果则是依据各网页的使用量及重要性排列(例如,一个网站在其他网站上被列为连结的次数,也就是其他网站推荐这个网站的次数)。

     google的搜寻方法比较复杂,但是一般认为搜寻结果比较正确。举例而言,以google约方式搜寻,比较具有专业权威性的大纲站会先被列出,个人或只是求好玩等,提供较少资讯的网站,虽然提到该关键字的次数可能很多,但是会列在後面。这个概念虽然容易了解,但是技术上极为复杂,并不容易做到,成为google的竞争优势。这个技术就是佩吉和布林当年博士论文的精髓所在。

     过去不少公司在以搜寻引擎起家後,定上入口网站的路,提供电子邮件、天气预报、星座算命等五花八门的资讯服务。但是在其他人忙著横向扩展多种新服务时,google却纵向深耕公司创立以来的唯一产品,公司一大半员工的工作内容,都只是如何让搜寻的速度、正确性,以及内容项目持续再上层楼。



「行销与销售管理」(SMM)杂志曾经形容,google「对搜寻的狂热无人能及」。以追求搜寻的速度为例,佩吉和布林相信,google.com的网页上,只要多一个按键选项,都会延迟网页下载的时间,因此公司的网页除了乾净简单,鲜少出现图片之外,大部份的时候,公司网站的主页,都在斤斤计算每个位元数下,刚好只有三十七个英文字。



员工+使用者的威力



    公司在内外的布局,都紧扣了让产品好还要更好的目的。吸引一流人才是佩吉和布林的中心信念。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产业盛传google员工拥有电脑博士学位的比例,是全世界公司中最高的。在员工人数及种类急速膨胀俊,目前公司有六十几位员工拥有博士学位。



    为了抢夺顶尖人才,google人力资源部门与全美三百多名电脑系所的教授保持密切连络。美国Lehigh大学的教授戴维森(Brian  Davison),日前在接受「快速企业」(FastCompany)杂志访问时说:「全世界最顶尖的搜寻引擎人才,其中的九成,google都能不断想办法雇用到。」



    许多人才都是被google的科技吸引而来。去年四月,佩吉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对世界非常重要的服务,我们感到很骄傲。」他的话代表了不少google员工的心声,他们带著参与一段重要历史的使命感加入公司,觉得个人的工作具有意义。



    为确保员工都是一流人才,公司也在徵才程序上严格把关。公司每天平均收到一千五百份的履历表,有二十名员工负责过滤应徵者。以行销团队为例,应徵者到公司接受面试的次数可能多达六次,公司尽量安排团队中的不同成员和他们见面,也在面试时立刻测试他们的真功夫,例如,现场就要卖出广告。google以徵才的高标准自豪,进入公司有如进入知名学府般竞争。去年,公司应徵柜台接待人员时,布林还亲自主持最後决选的面试,因为他认为这个职位非常重要。



    除了科技之外,google的文化也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当公司还只有四名员工,办公室在明友家的车库时,大家早上来上班时,都会说:「亲爱的,我到家了!」而且大家整天玩笑开个不停,他们想要保持的是那种生龙活虎,以及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工作气氛。



     公司确实保持了当初「车库办公室」的价值。员工直呼他们两人的名字,他们也毫不吝啬地给予员工一流的福利,例如,公司专聘来自知名餐厅的厨师掌厨,一天三餐免费提供员工有机饮食,女性员工生产後的第一周,公司还免费送三餐到家。公司没有所谓的病假,员工生病了,就可以主动待在家里。「劳动力](Workforce)杂志今年三月访问一名google:员工对佩吉和布林的看法,他说:「有时候他们对这里的人,比对这里的产品还有兴趣。」这种用心,使得员工离职率下到五%,远低於产业的平均水准。



     在公司外,google则是让全世界加入公司的研发团队。许多公司不喜欢把智慧资产外泄,但是google却反其道而行,在公司的网站上设有「google实验室」,公开公司正在研发中的十个较成熟的新点子(例如,从四千个新闻来源搜寻所需资料、用声音取代键盘输入搜寻关键字等),任何使用者都可以试用这些技术,甚至下载一些技术的程式,改写运用後给予公司回镇。



公司之所以公开进行新技术试验,是希望与所有的使用者持续对话,知道使用者目前对什么样的产品有兴趣,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使用者喜欢以及不喜欢哪些部份,以为公司带进新想法,刺激公司推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务。公司重视使用者的回韵,有十名员工专门负责处理使用者寄来的电子邮件。



不能赚钱,就不算是公司



     佩吉和布林认为,不能赚钱的公司,就不算是公司,许多达康公司因为忽略这项原则,在市场上烟消云散。google的产品市场,是网路上最常被使用的活动之一,原本就具有营收潜力,加上公司以聪明的方法包装贩售产品,成为赚钱的达康公司。目前公司三分之二的营收来自网路广告,三分之一的营收则来自提供其他网站使用搜寻引擎。收取网路广告费用的方式,是公司能够赚钱的一个主因。许多网站收取广告费用的方式与传统媒体无异,广告主付费,广告就会在网页上出现。



     但是网路使用者点击网页上广告的机率并不高,即使大幅闪烁的网页头横条广告,也难以吸引使用者,因此网路广告效果不大。



     佩吉和布林认为,网路广告之所以成效不彰,问题不在网路广告的本质,而在运作的模式。google采用不同的做法,它卖搜寻关键字的赞助连结文宇广告。为了避免广告拉长网页的下载速度,以及版面看起来过於杂乱,因此公司只接受纯文字广告。这些广告下是登刊在固定网页上,而是当使用者键入搜寻字词後,如果这些宇词与广告的内容相关,搜寻结果的网页右边,就会出现该广告,广告并且连结到广告主的网站。



     如此一来,广告具有更精准的目标,更容易找到对广告有兴趣的使用者,因此广告的效果提升。根据google的资料,公司网页广告的平均点击率约二%,比一般的网站广告多了五倍。此外,公司收取广告费用是根据使用者的点击率而定,而非广告出现的次数。文字广告不只下需要制作的经费,而且有多少人看了广告,广告主才付多少钱,google提供广告主前所未闻的价值,广告主可以真正测量出投资报酬率。



    为了确保广告效果,google还会主动过滤广告主。当广告的使用者点击数下多时,google会主动寄给广告主一封电子邮件,建议公司改变广告内容或连结的搜寻关键宇,以增加广告效果。当一则广告的点击率少於百分之零点五时,Googte会移除广告,因为Google认为,在这种情形下,使用者对该广告没有兴趣、浪费广告主的经费,而且拖慢了google网站的下载速度,对三方都没有益处。公司舍得放弃小钱以赚大钱,创造多赢的局面,赢得广告主的信任。



此外,google持续收集分析搜寻资料,排列出最常被使用的搜寻关键字,根据这些关键字,寻找适合登广告的公司,主动出击为公司开拓营收来源。google网站的搜寻结果是使用者想要的资讯,相伴出现的广告又是使用者会有兴趣的,在不景气中,难怪google得以逆势成长,成为网路上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



没有忘了自己的局限



佩吉和布林经营公司的方式,堆砌了公司截至目前的成功,但是他们也没有因此忘了自己的局限。公司的成功不仅来自两个人做的事情,也来自两个人坚持不做的事情,例如,时机成熟前股票不公开上市、不肆意意扩张经营领域。



    二OO一年,两人决定网罗科技界的老将、网威(Novell )公司的前CE0史密特(Eric Schmid)担任CE0,佩吉和布林退居总裁的位置。虽然两人仍是公司的焦点所在,史密特的CE0角色低调,但是他的加入让公司在经营方式及财务控制上更加严谨,当时媒体戏称google终於有了一个大人,而且预测这个动作是公司准备股票公开上市的前奏曲。



    google的故事还没有写完,将来还会不会有意料之外的发展,也只有将来才会知道。可以确定的是,佩吉和布林离退休的年龄还很远,他们领导公司的原则,还会跟著google的故事一路写下去。
4
发表于 2003-9-23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企业只朝一个方向做事,但不能只做一件事
板凳
发表于 2003-9-12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一生只做一件事,做专做精。
沙发
发表于 2003-9-12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于世维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似有异曲同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