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所以快乐 (锐普PPT,陈魁) 尽管我还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但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经历跟更多的朋友共享。我懂得创业初期的那份渴望和期许,我们无法得到大师的指点,只希望彼此能够相互借鉴、共勉共进。 一波三折 1、直线 在我出生后的25年里,我的方向是一条直线——学而优则仕。也许是中国文化感染地太深,也许是父母亲人给予的压力过大,也许是鼠目寸光造成的局限,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做个清官。 于是我在学校里始终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始终是最关注国计民生的一个,始终是一帆风顺、步步前行的一个,于是,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的工商管理本科,然后又是名牌大学的行政管理硕士,然后又顺利加入了上海公务员大军。 2、转变 一切就像预想的一样,开始了公务员的艰苦攀登。 每天第一个上班,拖地、擦桌子、整理文件,孜孜不倦;每天刻苦学习、潜心研究、秉公执法,任劳任怨;每天做总结、写报告、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半年时间,被更高领导相中,调到令人羡慕的岗位。在领导们的关爱甚至宠爱下,我待遇逐渐好起来、机会逐渐多起来、眼界逐渐广起来、前途似乎逐渐明朗起来…… 但我的危机感也与日俱增。 工作变得乏味。整天与文件打交道,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担心有一天离开政府后会一无是处。 潜能无法展开。总觉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却只被允许使用一只手,其余的肢体整天痒得难耐,却只能跟一批同样的公务员侃侃而谈,盘点下来,留下的只是失落和百无聊赖。 我知道,要想成功只有站的更高。但总结前人经验和忠告良言,发现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拼尽全力,我的未来只是一个科长、副处,如果顺利的话熬到退休也不过弄个处长干干。 我也看到了周围的个别同事,为了能够争取早日提升却把自己搞得变态起来:小气、妒忌、溜须拍马,打击报复、相互倾轧。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是我的道路。 于是,在一个热气腾腾的周末,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思索。坐遍上海的几条地铁、逛遍上海繁华的街道、闯遍上海最高级的写字楼、看遍不同于我们的那些生活。我震惊了,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我们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我一口气读完了王文良的《北大毕业等于零》。我觉得那是在写我的生活。 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了转变之路。 3、磨砺 2005年7月,我不顾领导的反对,拿着准备了一年的商业计划书到北京融资。社会远比我想像得复杂,现在看来那份计划书不过是书生的白日说梦。 但这让我更坚定了离开机关的想法。 2005年8月,我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气势磅礴的平台——某某国际酒文化城,坐落在著名的淮海路上、面对人民广场、俯瞰上海市政府大楼。但项目的操作者同样经验不足,我像个人才一样承包了整个项目策划。我们没有经验,但都是热血青年,整天工作到半夜1、2点却从来没有怨言。但我们违背了市场规律。很快,我们这个项目开始陷入危机。 2005年11月,我带着一丝遗憾和在某某国际酒文化城练就的雄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旅途,跟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策划公司。因为觉得策划很简单、因为觉得策划很擅长。但却对现实一无所知,如何做市场、如果做服务、如何打造品牌、如何长远发展,一切都是凭书本教条和自己的猛然顿悟。两个月的时间,唯一的成就是出版了一本《面试心经》。风风火火了一阵子,却发现这不是我应该选择的道路。 2006年1月,在痛定思痛之后,我选择了到一家民营咨询公司学习的道路。接下来我都在飞速进步。我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文案撰写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神,于是,我从咨询助理到咨询师到部门经理,只用了一年时间。收入也渐渐好起来。但很快,我遇到一个瓶颈,我没有大企业工作经验,常此以往我只能小打小闹罢了。于是,我开始了寻找。 2007年2月,我选定了长期关注的一个行业——PPT。开始了二次创业之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9:42: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