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多元化的能不能和要不要

[复制链接] 0
回复
6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16 17:2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人能做好,我就能做好吗
  
  如同文中新兴的核桃市场,新的市场机会似乎总是难以抗拒。1996年,正是三株、太阳神等保健品在国内销售如火如荼,在这两个成功的榜样面前,海尔一直想打造一个保健品王国,并不惜在生产、科研上投入巨资。海尔药业当时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倾力打造保健品“采力”。2002年被称为“外来资本做酒年”,受金六福和浏阳河酒成功的激励,长安汽车、健力宝、重庆力帆、大红鹰、娃哈哈等相继进入白酒市场。
  
  很多企业看到其他公司取得了成功,便以为自己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经典的战略管理教科书,也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流行的环境分析工具。企业更多思考的是“别人能赚钱我肯定也能赚钱”,而不是我“别人能赚钱我要凭什么也能赚钱”,很少注意到离自己熟悉的业务越远,任何所谓的“理性”,越可能成为企业的一厢情愿。
  
  结果,如今在海尔集团5大事业部中,药业几乎成了短板,比起那些的家电事业部上百亿元的收入,海尔药业每年仅一两个亿的收入。2002年的进入白酒市场的公司,目前基本都退出了该业务。
  
  我们相信,这些企业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时,都进行了“理性”的决策,但不要忘记,超出自我能力范围越远,所谓的“理性”就越会大打折扣。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企业是否能够像成功企业那样掌握了上游或者下游,是否有像成功企业那样有经验丰富的经营团队?同样的市场,对有人的企业是机会,对无人的企业就是陷阱。
  
  我能做好,就一定要去做吗
  
  培养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抓住眼前的市场机会?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选项。然而培养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许多企业虽然也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当外界出现所谓的“机会”时又经不起短期利益的诱惑。于是我们看到房地产需求趋旺,大批企业纷纷斥巨资进入;建材工业趋热,电解铝又成了企业争相投资的对像。
  
  企业经营中,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资金、人力资源还是企业家的心智。资源投入到多个领域,势必会影响主业的发展。对短期机会过分把握除了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外,短期利润是否可以获得也令人生疑。在多元化热潮中,许多企业一次次把握外界机会,大把地向外扔钱,最后却发现事与愿违。事实上,不少曾经走在过度多元化迷途的企业集团,开始剥离不相关业务,围绕核心业务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
  
  感觉到体育用品行业的局限性,李宁曾一度多元化投资到皮具、化妆品等领域。正是这段时间给了安踏、361度等福建晋江体育用品机会,幸好,不久之后李宁就放弃多元化业务专注主业。五粮液集团在进入酒精、生物制药、威士忌、汽车模具、房地产、显示器和柴油发动机等领域后,最近两年开始收缩战线,巩固主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需要向长久发展回归,向内在核心能力回归。向长久发展回归,不是从此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要求企业将视觉由外及内,更多的从组织长期发展考虑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优秀的组织特质上来。向内在核心能力回归,意味着企业建立起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的资源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核心能力的建立,应该成为企业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如果企业缺少需要的技能和资源或者从外部获取存在困难,不管外部的市场机会多么诱人,都需“该舍则舍”。从这个意义上,战略思维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向内的知觉过程,而不是一夜暴富地追逐机会。归根结底,企业必须由狂热浮躁向冷静理性回归,由对外界的过分关注向企业本原回归。企业只有认识到战略管理上的短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关注核心业务为发展,耐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