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正心者
文/无以言退
几个月前,华为提出了“学习灰色管理”,其背景有三点: 一是华为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华为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强调规模到转向以生存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强调效益的管理变革,所以要求管理者学会变革的方法,要有灰色管理的理念,不要走变革的极端,任何极端的变革都由对原有积累的破坏,结果是使得其反。 二是这此变革也是华为“二次创业”,为了现实和国际管理接轨而进行的。有变革就一定有业务整合调整、利益重新分配等,为了消去变革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使用灰色管理的方式和态度处理矛盾,相互协调,并获得最好的平衡点。 三是在此之前,华为通过多年的发展其内部的流程、制度、量化的指标等都比较完善,也有配套的评价体系,大部分管理者已经适应了这种“精确管理”模式,所以他们面对变革需要有新的思维。 管理是门非常大的学问,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 受到华为灰色管理的启发,笔者根据管理对象的特性,把管理分为精确管理和灰色管理。精确管理是指管理中可以量化和固化的部分,比如,工作计划、效率、KPI等,还包括流程、制度等,除此之外管理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那就是灰色地带,这个地带是不能量化、不能固化的部分,或者说完全是拍脑袋、做决策的部分,这就是灰色管理。管理的艺术就是体现对灰色管理的运用上。 一个企业不可能完全实现精确管理,否则员工和管理者都是机器人,将失去基本的人性化。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精确管理,那这个企业管理水平一定很低下。因此,精确管理很重要,但替代不了灰色管理。 灰色是黑和白交叠的区域,它的存在表明事务不仅有白有黑,还有介入黑和白之间的不同状态,有着不同于黑和白的不同程度的灰色。对与错,是和非,这些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很难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判断和选择。有这样特性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是经常遇见的,所以灰色管理是日常管理中经常需要面对的课题。 如果使用精确管理方式判断灰色管理的工作很有可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和漏洞。比如,完全使用量化指标判断工作好坏和性质,在工作中太过依赖数据、流程和理性,把对与错绝对化,把公平也绝对化,这样会限制管理的空间,相反却产生了不精确管理的效果。 灰色管理是在是非分明之间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平衡点。这种寻求平衡点的过程就是让“是”与“非”、“对”与“错”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取舍,相互融合,达到互相促进和作用的目的。这是符合科技和自然发展规律的。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级之分,这表象完全矛盾的对立物却是相容相合的,生命也因此而传延。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中庸之道”的说法,其实中庸之道是灰色管理的结果。中庸不是失去原则,而是在矛盾体中找到兼顾彼此的途径。这是灰色管理的效果。再比如作为科学中最讲究精确的数学,也有一个分支是模糊数学。其中模糊两字有和灰色有一样的含义。 所以,灰色管理和精确管理并不矛盾,它们都是管理艺术中两个方面,很多情况下要使用精确管理,很多情况下又必须使用灰色管理。华为提倡的学习“灰色管理”也表明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方式,并把精确管理和灰色管理相互结合起来。让精确管理极限地逼近灰色管理,同时让灰色管理构建精确管理的缓冲区,相互促进形成平衡。
举报
弱密码用户
1、不要有灰色管理的理念,不要走变革的极端,任何极端的变革都由对原有积累的破坏,结果是使得其反。2大部分管理者已经适应了这种“精确管理”模式
指出了结果导向的一些问题。把握管理的“刚性”与“柔性”很艺术。
志学者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