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灾后企业文化重建——失去咸鱼,能否收之熊掌?

[复制链接] 2
回复
9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28 09:5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在哭泣、哀悼。在泪光里,我却突然发现了上帝的微笑,颔首微笑。打烂一个逐末的物质世界,再生一个根本的精神家园,这才是真正的重建。
  
  爱尔维修说,精神的前提是感官。
  
  这是一句话大白话,却也是破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困惑的线索。
  
  何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话题,可以引起无数争论。暂且不表。
  
  企业文化常常被界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组成部分。这个观点没错,但是仔细看来,里面少不了一些“母因子荣”的成分。企业文化中,闪烁着钻石般璀璨光芒的是居于核心位置的企业精神。
  
  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何以形成?
  
  何谓企业精神?
  
  这些纯粹形而上学的问题困惑了很多人。也当然包括亚里士多德以及前文中所言的爱尔维修先生。
  
  有些人会说,这些空对空的话题有何什么用?讲课中也总有人温和地抗议。
  
  思辨不是只有思辨的价值,关键是实践的起点。这句话是我说的,但是实质性的含义却在马克思那里。
  
  精神形成的前提是意志,意志离不开艰难困苦的恶劣。这样的原理,在孟夫子那里就转化成千百年传颂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论,翻译成爱尔维修的观点即是精神是抗越“苦、劳、饿”感官的结果,逻辑关系再清楚不过了。
  
  一个不过十年的企业,高谈企业精神,免不了给人有“纸上得来”的感觉;
  
  一个温室里长大的企业,头头是道地总结“企业精神”,还是有“贴金”的嫌疑。
  
  离开艰难困苦,精神也就不成为精神。推之到我党,一路驰奔高速路上,何来“长征精神”。
  
  如此说来,艰难困苦自然是精神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的,谈精神,要先看他/她的经历。
  
  但是,过着好好的日子盼着什么艰难困苦?岂不是疯子?
  
  这就是不能被人理解的“尼采之道”,自然也是释迦摩尼之道。
  
  我们是常人,不必如此高调。但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譬如这次汶川大地震。
  
  我们不会主动渴求艰难困苦,但是却不得不常常被动地面对它。
  
  面对、承受、接受、超越,这个炼狱的过程,也是精神升华的过程。
  
  领导人的舍身忘我、一马当先,加上群体的放大效应,一个为组织所普遍接受的精神即会慢慢升温、继而骤然腾空,光耀苍穹。反映在这次民族精神熔炼的案例中,温总理和媒体,以震灾为背景,清晰地构成了点面结合的民族精神大熔炉。
  
  企业常常为缺乏凝聚力而悲叹,尤其是失去了报国精神、深处川西北的国有老企业,人员如同泥沙,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不断流失。这几年,多有机会奔赴深山,深知他们企业文化的无奈,当然,这样的苦处天下企业都有,好在上帝送来的灾难也送来了礼物。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在哭泣、哀悼。在泪光见,我却突然发现了上帝的微笑,颔首微笑。打烂一个逐末的物质世界,再生一个根本的精神家园,这才是真正的重建。真心地希望灾区的企业都能抓住这次天赐的“特礼”。

来源:中华管理在线

板凳
发表于 2008-6-23 10:59:50 | 只看该作者
解决好的话,应该说熊掌还是可以期待的!   [em10]
沙发
发表于 2008-6-15 16:52:34 | 只看该作者

免谈,哭 。先把老百姓的生活解决了再说吧

现在可能还有人饿肚子呢!

特别是我们山区农民的日子。

[em01][em01][em0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