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之后的反思
——基于特定行业价格战联想到的
近年来,在一些特定行业中,价格战愈演愈烈,各种促销措施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踪,价格成了行业巨头玩弄市场、玩弄消费者的杠杆。不仅如此,价格战的背后还隐藏着企业深层的战略导向。
“价格战”一般局限于一些特定行业,如家电、白酒、服装、畜牧饲料、大型商超等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业中。所谓价格战,是指市场上由于市场通路存在问题急于寻找突围的捷径,而在特定行业中全面爆发的以提高或降低价格为表象的价格大战。通常情况下,价格战以降价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是价格战的突出特点。价格战是商家操纵市场的有力武器。
一般情况下,降价对商家会产生以下影响:短期内销量猛增,品牌知名度提升;渠道外延,极易引发二级经销商和下属一、二级批发商联合窜货,严重时会使产品价格体系全面崩溃!知名大鳄借势对行业重新洗牌,提高行业门槛,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和自身竞争力。
之所以会引发价格战,主要由行业发展状况决定:首先,科技元素注入导致成本降低、产品的工艺改进或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导致效率的提高,进而引发行业降价。其次,为避免过早遇到发展的瓶颈,企业急需进行战略突围,寻找到最佳的盈利模式,价格战是一个很好的运作方式。再次,是企业操纵市场的一种手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赢得竞争的胜利,就必须具备有利于自己的砝码。规模做大之后,对于企业而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盈利大小,而在于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于是行业巨头总是不失时机地发动价格战,淘汰一批落后小企业,使行业重新洗牌,为自身的做大做强扫除障碍,如格兰仕和美的。
另外,一些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如抢占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造成行业恶性竞争,进而引发行业竞相降价,这种方式虽然对民众有利,但却不利于国家进步,各商家拼血本互相“杀戮”,导致该行业普遍恐慌,更严重的是,这种价格战很可能会波及其他相关行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四川长虹率先在行业内掀起价格大战,各大商家竞相效仿,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价格大战的序幕。从此,价格战在中国许多行业竞相上演,对各商家来说,与其说是效仿,不如说是被逼无奈,降价始终是商家不敢触及的软肋。
方便食品行业:价格战 “短兵相接”
新世纪伊始,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为实现战略扩张的需要,河北华龙开始大举“跑马圈地”,不仅在战略要地河南许昌、东北长春、山东兖州等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而且还根据品牌升级及战略的需要,推出了华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今麦郎弹面,并以此为
突破口,重新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大举进攻城市的高端市场,与第一品牌台湾的康师傅、统一展开了“短兵相接”和“殊死较量”,从而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转型,不仅使品牌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也进一步巩固和捍卫了其在方便面行业的市场地位,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本土品牌进攻防御战,被食品行业誉为“最具特色的营销实战范本”。
彩电行业:价格战此起彼伏
20世纪90年代初,彩电行业显得十分急躁:一方面,国外彩电巨头三洋、日立、松下、飞利浦长期把控着高端市场,国内熊猫、长虹、康佳、TCL、乐华等面对渐趋升温的中国彩电市场也急剧膨胀;
另一方面,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国人精神享受的要求正在提高,但是,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彩电价格使无数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手头尚拮据的国人望而却步。于是,长虹首先“肩负”起了“民族使命”,中低端彩电全面大幅降价,国内几大彩电巨头竞相效仿,于是中国大地刮起了“平民彩电”的风暴!价格战使中国提前进入了彩电消费时代,提前享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从此,国人不再依赖于国外高端彩电,而国外彩电的垄断地位也就此打破!当然,这里我们也不能淹没了家电商超(如北京国美、大中,山东三联、南京苏宁、郑州通利)的巨大作用,在这次价格大战里,他们勇敢地挑起了“彩电平民化”的大旗!
价格战可以使一些企业从行业中淡出直至消失,也可以使一些企业成为行业新锐并成为行业领跑者,享有行业的话语权。大规模的价格战必将导致行业的重新洗牌,而行业洗牌必将为行业发展理顺思路,重新布置发展格局,从而使整个行业蒸蒸日上。
盲目的价格战固然会对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战略,价格战本身并无对错,是否执行价格战取决于具体的环境,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在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每个企业都不能脱离市场而独立存在,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因而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再所难免。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对商家的过激行为进行抱怨,而是对企业的控价举措进行深层地拷问:价格战背后的战略导向到底是什么?不是吗?
对企业的控价举措进行深层地拷问:价格战背后的战略导向到底是什么?
楼主的最后结尾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这种拷问有什么意义吗?是不是更显得苍白?
觉得这个反思不够彻底,至少主题思想和行文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