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在中国企业界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关键是他有思想,善于思考。做企业的人,是否善于思考关系很大,能思考的人,企业不一定做得大,但做得大的人,一定是善于思考的人,否则即使碰运气做大了企业,也大不长久。 冯仑曾经有过一个“熟人文化”的理论,我深表赞同。他认为,中国人善于妥协,善于变通,有的时候,这是个优点,但到了企业管理的层面,这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冯仑是这样讲的,中国是“熟人文化”,在酒楼解决的事情比在律师楼解决的事情要多很多。之所以在酒楼或洗澡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超越规则,目的是变通。在中国,做房地产、出租铺面,大部分都出租给餐饮业和娱乐业,中国人在这些地方个人享受的成分绝对是一小部分,通常在这里把公事当私事办、把私事当家事办,充分软化对方的心灵,目的还是变通。在中国,做事情的惯例是把人我之间的中间地带消灭掉,互相侵占,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私人化程度非常低。 为什么“熟人文化”具有灾难性的后果?冯仑也提到了这一点。他指出,中国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混在一起,人我界限不清,是中国大多数企业制度管理约束力弱的原因所在,感情因素的制衡,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除非是制造业,流程规定非常清楚,相对来说情形还要稍好一点。 我非常理解,很多企业领导人即使明白了这个道理,也难以做到摈弃“熟人文化”。即使明白熟人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很难“一碗水端平”,制造了诸多的不公平,但就是解决不了,摆脱不了“熟人文化”。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人耐不住寂寞,二是企业的管理不规范。 中国人耐不住寂寞是有名的,外国人会一个人坐在公园里面读书,而中国人会聚在一起打麻将;到了晚上,中国人会尽可能地找乐子,往人多的地方扎,但在外国,绝大多数人是10点钟就上床睡觉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企业领导人自己管不住自己,他也耐不住寂寞,不建立熟人关系,他就不放心,不甘心。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管理高手都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办,时间和空间怎么处理,都是清楚的。只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难缠的事情也是可以解决的。至于应付官僚,坦率的说,也完全可以处理成利益交换。美国人也不是利益交换,那里都有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得这样做,但完全没有必要把官僚变成为兄弟,这样成本太高了。这其中的实现要求,就是要你具备一种能力,有本事随时切中要害,这样就能轻松搞定一切事情。 而企业管理的规范,主要就是业务流程要规范。很多人轻视业务流程,不愿意花钱研究这个事情,做成这个事情,结果是把自己累得够呛,最终还是危害企业的健康成长。原因很简单,如果不依靠流程或是规章制度,那么就只能依靠人的经验。你就面临抬价的风险,只能事事讲条件,还得解决面子问题。上海的黑帮老大杜月笙曾经说过,人生最难吃的面,就是情面。但做企业,不是做黑社会,如果你总是纠缠在这里面,企业还能搞好吗? 所以,人事管理对老板而言,简单胜于复杂。 陈功 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