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企业史:搜出来的世界

[复制链接] 4
回复
9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27 10:3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汪硷斋

“Google是神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得曼这样问。Google不是神,但它却无所不在。一名澳大利亚记者被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后,在他们要取他性命之前告诉对方他只是一名记者,独立而客观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和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武装分子用Google搜索了记者的名字,查看资料后证实了他的记者身份。这名记者旋即获得释放。记者为什么感谢的只有Google,而不是其他网站?由此看来,Google这个成长最快的公司的确是个奇迹。

神话的诞生

2005年7月,《福布斯》杂志与纽约维瓦尔第伙伴调查公司联合评选出过去四年内价值增长最快的全球20大品牌。Google位居前十,超过了亚马逊、雅虎和ebay。尽管Google如此引人注目,它的建立可以算是硅谷传奇的新一代版本,而它的创始人拉里·佩齐和谢尔盖·布林却格外低调。两位创始人的计算机科班出身,注定了Google是一家典型的以技术为核心优势的公司。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出身在前苏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79年,布林五岁,举家移民美国。父亲迈克尔是一名数学家,曾供职于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据说,移民的原因是不堪忍受前苏联对犹太人的歧视。到美国后,迈克尔在马里兰大学数学系谋得了教职,回想之前的生活,他说:“用数据证明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国人高出许多,这就是我在苏联时的主要工作……除了乏味的工作,儿子的前途也是我离开苏联的主要原因之一。”布林的祖父也是一名数学教授,按迈克尔的设想,布林会步他的后尘,成为教授,但布林却意外地成了企业家。话说回来,布林的成功离不开这个数学家庭的熏陶或某种意义上的基因遗传。读小学一年级时,布林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方案,而此时,计算机在美国也算希罕物,老师甚至看不懂学生的方案。布林中学毕业后,进入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专业,毕业后获得一个奖学金,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在斯坦福大学,布林的数学能力令教授们惊讶,校方破例允许他跨过硕士学位直接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这里,布林偏离了父亲替他设计好的职业规划,开始了创业历程,而他博士课程至今仍在等他回去完成。

Google另一名创业的主角拉里·佩齐(Larry Page)的父亲是密歇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一直认为自己从事这个行业是受父亲的影响。六岁时,佩齐就拥有了第一台个人电脑。在密歇根大学攻读计算机本科学位时,他曾利用乐高积木设计了一款别致的绘图机和喷墨打印机。历史注定他要和布林走在一起,并做出一些事情来。1995年3月,布林奉命带新来的研究生佩齐利用周末熟悉校园,初次见面二人无所不谈,却每每意见相左。佩齐后来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我跟布林初次相遇似乎并不投缘,互相并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

交往深入后,二人仍然各说各话,但对一个话题,却罕见地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如何获得驾驭海量信息的搜索方法。1995年的雅虎已经是一个流行范围极广的搜索引擎,而佩齐和布林此时才刚刚认识。

开发出一个技术上非常先进的搜索引擎的目标让二人走到了一起,他们通过信用卡透支来了15000美元,购买了一堆电脑磁盘驱动器,在斯坦福大学建起了自己的工作间,这和迈克尔·戴尔的起步如出一辙。二人合作后发现,早期的搜索引擎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爆炸式发展对信息的需求。他们相信,连接成百上千个网站的链接本身是最有可能的搜索切入点。正如一篇论文的成功与否要通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频率来衡量一样,二人认为指向500个不同网站的链接比只有五个网站的链接更有价值。最后,他们把网络搜索转化成了对网站普及程度和流行性的一种分析。1996年1月,两人开始共同开发出了搜索引擎,命名为“BackRub”。这就是Google的前身。

两人首先想到的是把技术出售给各大门户网站,但却无人搭理。此时的互联网开始发烧,各大搜索引擎公司已经无心技术,正争先恐后地填充内容,野心勃勃地向门户网站进军。奁中有玉无人识,这个时候的佩齐和布林估计会有一种“怨平生、枉学屠龙技”的感觉。既然无人识货,二人只得赤膊上阵了。这大概就是命运吧。1997年,他们采用了Google这个名字,这个词派生于数学术语Googol,意为10的100次方,以此来表达网络的浩瀚。

佩齐最拿手的技术就是修补已经废弃的硬盘,组装成自己的服务器,为了加快搜索速度,他们把大约一万台旧服务器连在一起,拼成了一台超级计算机。这让Google软件和硬件同时领先于那个时代。1998年,囊中羞涩的二人节衣缩食买了1000GB的硬盘,在佩齐的宿舍里构建了Google最早的数据中心,而布林的宿舍成了办公室。

与其他门户对此毫无兴趣不同,他们的师兄雅虎创始人大卫·费罗还是给了他们一些鼓励:“当你们的业务日趋成熟,并且有一定规模,我们再继续谈。”两人放下博士课程,于1998年8月正式下海。第一要务是融资,斯坦福校友,Sun公司创始人之一、思科现任副总裁贝尔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看了他们的演示,觉得这项技术有戏,由于有事要赶往别处,匆匆给他们开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这便是Google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二人开始向亲戚朋友到处筹钱注册公司,几周后,筹得100万美元,1998年9月7日Google诞生。创立之初,公司除了佩齐和布林之外,只有一个职员—克雷格·希尔维斯通(Craig Silverstein)——Google如今的技术总监,办公室就设在朋友转租的车库里。此时的Google.com每天有约10000次访问量,媒体也开始关注它了,PC Magazine杂志将Google列为1998年度100家最佳网站之列。电脑硬件越堆越多,车库已经装不下迅速发展的Google,1999年2月,公司搬到Palo Alto大学街的新办公室,员工增为八人。每天处理的搜索已经达到50万次,并成为著名Linux软件公司—Red Hat的第一个商业用户,从此Google成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忠实用户和鼓吹者。

1999年6月7日,硅谷最著名的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克莱那·巴金斯(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uyers)和美洲杉(Sequoia Capital)都同意向Google一共投资2500万美元。据说,这两家相互竞争的风险投资公司,从来没有同时投资过一家公司,Google是个例外。两大公司的大人物—美洲杉公司的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itz)和克莱那·巴金斯公司的约翰·杜尔同时进驻Google公司的董事会。他们曾经帮助缔造了Sun、Intuit、Amazon和Yahoo!。此后Google将在互联网大潮中弄出一系列风浪来。这一年佩齐和布林,力排众议,决定不把横幅广告塞满网站,代之以巴斯克风格的简洁网页。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Google就是一个技术至上的公司,令佩齐和布林自豪的是,这家公司的员工1/4是计算机博士。但一家IT公司光靠技术究竟能走多远?早在1985年,德鲁克就曾警告没有受过管理训练的创业者极容易失败,尤其是在高科技公司。德鲁克说:“对于创办自己公司的人来说,最困难的事就是重新定义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

xus
5
发表于 2008-3-27 22:16:29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以前的文章了,感觉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0:34:19 | 只看该作者

微软最后的挑战者

Google崛起之前,搜索技术备受网民和投资者冷落,那时门户网光彩夺目、风光无限。硅谷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以搜索引擎技术起家,但他们没有察觉搜索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他们要么变成了门户,要么销声匿迹。Google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目前Google已经能提供一百多种语言的服务,海外收入达到比重的44%。Google官员表示,Google是被迫积极向海外扩张搜索引擎业务的,特别是欧洲、中国和日本,因为这些地区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比美国增长要快。

施密特在接受《财富》访问时表示,许多跨国公司表现出了惊人的赢利能力,这得益于它们跳出局部市场,让自身处于全球市场。其实Google的全球化部署早已展开,2003年2月,Google收购了Blogger.com的母公司Pyralabs;2003年9月,Google收购了提供上下文关联搜索工具的Kaltix公司;该年10月,Google收购Sprinks,这是一家在线网络公司;2004年10月,Google收购数字地图服务商Keyhole……

针对外界对Google频繁收购的质疑,施密特说,Google仍然在走一条个性化搜索服务的道路,搜索现在是、将来也是Google的主打业务。施密特后来又说,之所以如此,是从同行那里得出了两个教训—不要过早上市和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

根据Business2.0的报道,当初佩齐和布林没有想过要开公司,而是想把自己研发的这套搜索技术以100万美元卖给雅虎,雅虎嫌贵没有成交。这家差点流产的公司,如今竟发展到足以威胁雅虎、微软等巨头的境地,令雅虎懊悔不已。

雅虎的日子并不好过,雅虎也是靠搜索起家的,还曾投资于Google,如今自己的优势正在被Google蚕食。2004年2月17日,雅虎终止了与Google的合作,二者亦师亦友的历史情谊荡然无存,只剩下赤裸裸的商业对决。雅虎目前仍处在公司战略不稳定时期,它还在拼命寻找自己的定位。尽管雅虎在互联网各个层面都有对手,但对其商业模式威胁最大的莫过于Google,雅虎90%的战略转型都是针对Google。

微软太霸道,这在商界几乎是一个共识。只要成为微软的对手,结局总是很悲惨。历史上,每一个被微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公司都被微软用各种手段一一击破。“互联网的当然领导者”网景(Netscape)就是倒在微软脚下。微软对待新生力量的手法也很老套,就是在自己的体系内生成与竞争对手对应的“镜像文件”,然后凭借母体(微软操作系统)的威力将对手摧毁。1995年,网景开发了第一款浏览器——网景导航器(Navigator)。凭借这一产品,公司一举成为市值55亿美元的明星公司。1998年,微软将自己的网络浏览器IE免费嵌入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从而依靠Windows的普及和用户惯性很快将网景挤出了市场。

如今,Google在搜索市场的老大地位,无人会提出质疑,就像当年人们把网景看做浏览器领袖一样。人们在想,Google会不会遭遇网景一样的厄运?微软曾放言要收购Google,但后者根本不予回应。于是微软,开始招兵买马,另起炉灶。微软已专门雇用世界顶级科学家来开发新的搜索引擎演算法,其中包括2004年被雅虎收购的Overture前首席技术官,这不仅可以对Google形成高压,也将了雅虎一军。微软似乎从来不是一个出色的创新者,但在复制、抄袭并利用自身优势后来居上的能力极为强大。火药味道在微软推出新版MSN后,变得越来越浓。与Google产品单薄的劣势相比,微软则拥有IE浏览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等优势资源,微软的目标一直是:把用户留在Windows和IE的世界里。人们相信微软会继续采取对付网景的“捆绑”招数来打压Google。

Google似乎从一开始对微软就颇具戒心,2003年,Google雇用了微软的一位产品经理,然后这位产品经理被安排开发下一款可下载的文件和文本软件搜索工具—Puffin。Google向人们推出了这款免费软件,可以使使用者无需打开IE浏览器,而在Windows的工具栏内进行搜索。微软将浏览器和搜索工具捆绑的意图,似乎早就被Google看透了。Google甚至将这一产品变成了一种赢利方式:广告商的广告可以随软件直接出现在用户的桌面上。

面对微软的咄咄攻势,Google只有继续深入微软的后院,Firefox在其浏览器中内置了一个搜索箱,这一功能默认的引擎是Google提供的。另外Google还聘用了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的首席开发人员Ben Goodger,如果将来Google推出一款修订版的Firefox浏览器,再加入已有的Gmail、Blog等产品,那么微软IE浏览器也有边缘化的危险。坊间一直盛传Google最终的目标是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当互联网新旧霸主同质化到一定程度,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微软于2008年2月1日宣布出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两大巨头一旦成功合并,将或多或少改变全球互联网产业格局,同时掀起与Google的新一轮角力。微软和雅虎可能的合并,引起了员工对去留的担心,最近,雅虎创新部门主管离开雅虎投入对手Google帐下,此外,雅虎旧金山市Brickhouse技术团队主管也离开了雅虎。

从中国网络搜索市场看,有百度、雅虎等公司的强势狙击,Google要垄断搜索市场也是很困难的。同时Google的信条Don't Be Evil(不作恶)能坚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0:34:04 | 只看该作者

粘性与门户之门

随着股价的攀升,Google 悄悄并购了各种领域的公司,试图要在未来的某天,以多样而一致的方式,占据每一台计算机。网页搜索、图片搜索、新闻群组搜索、相似网页、逆向链接、校正拼字、页面库存、网页翻译、相关新闻、多种格式文件搜索、字典、电话号码与地址信息、街道商店信息、地图、天气、邮件包裹追踪、单位换算乃至于计算器、博客、邮箱,这一大堆功能,就挤在Google 简洁的页面里。

与雅虎、新浪、网易这类门户网站相比,Google 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似乎是进入互联网的第一道大门。而许多网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就是通过Google 而达到各个门户网站的。

因《数字化生存》一书而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启蒙者的尼葛洛庞帝,决定以后花更多的时间研究Google ,因为两年前一件事触动了他。尼葛洛庞帝在柬埔寨北部援建了一所小学,同时还为这个过去没有电也没有电视的贫穷地区提供了宽带网,于是,这些以前甚至连学都上不起的孩子们能够上网并获得各种信息。让尼葛洛庞帝感到吃惊的是,那些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单词居然是“Google”。
一般的门户网站,除了搜索网站的功能外,总会放上许多信息与服务:网页目录、最新新闻、实时通讯、聊天室、免费邮件服务、购物、拍卖、广告、交友等。而Google却不同,它只是一个简洁的网页,但是通过这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搜索自己想要的东西。门户网站想要满足每个上网用户,企图使自己成为虚拟世界的沃尔玛,让使用者把自己的网站设为浏览器的首页,然后想法设法延长使用者停留在门户网站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流量,即创造更多的现金流。

而对Google来说,使用者越快离开它的页面,它就越成功。Google页面从来就不是网际网络的入口,而是出口,它的功能是引导使用者离开当前的困境,前往真正的信息所在。Google的哲学是,越能帮助使用者离开的地方,就会让人更想回去。当门户网还在为“设为首页”费尽心思时,Google已经到达世界的每个神经末梢了。

一张图片一个搜索框,Google的成功有点老子所说的“无为不不为”的意味。

不过Google并不满足搜索引擎的成就,佩齐就曾说过:“完美的搜索引擎能够精确地了解你的企图,然后给你真正所需的信息”。从这个想法出发,Google不曾停止过研究每一个人的需求。Google的各种广告方式,如AdWords或AdSense,也可与说反映了这个商业哲学。

Google试验室开发出了各种技术,让使用者能只通过键盘、用手机SMS、甚至电话也能查询,而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已。Google提供了Froogle线上商品搜索/竞价服务,还有Google Answers“提问悬赏”服务,又推出了Google Toolbar和Google Deskbar搭配IE使用,接着还有Google Desktop(Google桌面搜索),可以把Google所有的威力用于搜索自己电脑里的各种信息,又推出了Google Scholar,专门用来搜索学术论文、书籍及引用。Google甚至计划与五大图书馆合作,开创世界上最大的数码化网络图书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加倍地整合使用者的搜索习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0:33:42 | 只看该作者

别具一格的双层股权制

1995年,杜尔、科斯拉伙同其他风险投资人携手支持创立网景公司,16个月后,该公司上市,迅速成为当时最具价值的互联网公司。之后,杜尔与科斯拉各自出击,投资网站Excite、@Home、Amazon等公司,投资公司都在短期内名利双收。杜尔认为克莱那·巴金斯(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uyers)这样的公司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的兴趣不是单纯的创造公司,而是为自己创造重大的主动权。

公司创始人和风险投资人之间经常会爆发矛盾,这在各自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所难免。风险投资家为了资金尽快回笼并获得利润,往往会选择让所投资的公司尽快上市或者将之出售。而公司创始人则对自己开创的事业非常依恋,一般不愿轻易出售手中的股权。Google亦如是。佩齐和布林一直不愿意让Google上市,这引起了投资商的不快。之后,他们在公司上市后股票如何出售以及由谁来控制这家公司等问题上也有分歧。最后,二位创始人取得了胜利,他们采用双层股权制,自己牢牢掌握了控股权。

不过上市之后,这种矛盾就变得不再重要了,很短的时间内,杜尔和莫里斯所拥有的10%的Google股份已经价值80亿美元。

2004年4月29日,Google决定公开发行股票后,创始人佩齐和布林在上市计划的整份申报文件中附加了一封公开信给未来的股东。这封信的名称是“创办人的信”,副题为“给Google股东的《业主手册》”,信中坦承他们推动股票公开上市的矛盾心理,并表示,决心掌控公司未来的发展,即使可能疏离投资人,也在所不惜。

佩齐和布林设计了一种双层股票结构,将股票分为A、B两类。向外部投资人公开发行A类股,每股只有1票的投票权,管理层手上的B类股却能投10票。如果公司被出售,这两类股票将享受同等的派息和出售所得的分配权。B类股不公开交易,可以按照1:1的比例兑换成A类股。Google的共同创始人佩齐和布林,加上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一共持有Google大约1/3的股票,但如果他们不转换手中的B类股,而其他B类股均被转换,他们三人仍拥有超过80%的投票权。这种股权结构在动荡的市场中非常适宜,可以让Google的管理层大胆出击,不用担心被辞退或面临敌意收购。

这种股票结构在股市上非常少见,也遭到了主张优良公司治理的人士责备。他们认为,大量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是不民主的做法。同时,这种投票权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让监管机构头疼,他们担心这种不易变动的管理层会不惜损害股东利益,谋取私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安然、泰科等例子看出,滥用职权的做法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中。在《业主手册》里,Google表示准备改写每一项规则,不把优良公司治理的公认的传统标准,以及经营上市公司的许多基本准则放在心上:除了稀释上市股票的投票权,他们也不重视财务季报;不会为了满足华尔街,而“管理”单季的盈余数字;不玩粉饰账面,维持财务业绩稳定的游戏;不准备提供业绩报告,高层主管不会向分析师和投资人发布营业额和收益预测数字。

Google采用双层股权制的用意,是要确保Google不致屈服于常见的机构投资人施加的压力之下,从而只追求短期成果,有损公司长远的发展。佩齐认为,双层股权制可以让Google拥有一家特色机构所必需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平均来看,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的长期回报要远高于单一股权公司。原因在于单一股权公司不太愿意冒险。如果管理层无法让投资者接受他们的发展战略,战略就会被搁置。他们不会冒险推行一项可能会导致股票下跌的战略,同时,如果项目风险太大而最终失败的话,高层管理人员很可能会被扫地出门。对他们来说,还是稳妥地执行一项低回报项目更好。

两位创始人在Google上市后,坚持继续和CEO施密特根据“三头政治”的形式,同负管理责任,不采用传统的CEO制,他们不会为讨好金融市场而改变特有的公司结构。

2004年初,当Google宣布将采用荷兰式拍卖发行股票时,华尔街大吃一惊。在荷兰式拍卖中,投资者需要在与Google股票相关的银行中开一个账户,同时提交购买订单,订单上需要标明以何种价格购买多少股票。随后Google根据拍卖的情况确定一个“清算价”,出价等于或高于这一价格的投资者都有机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而在传统的股票发行方式下,股票价格是由银行机构根据用户需求自行确定的。

最初,市场人士担心由于人们过分关注Google上市,再加上Google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可能会导致估价过高,Google也向潜在的股东们发过谨慎操作的警告。不过Google上市后的走势,却证明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04年8月19日,最终成功的竞标者以每股85美元的价格获得Google股票,上市交易的当天就上涨了18%,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股票一度飙升到201美元一股。到2007年底,Google股价已到达每股700美元左右。


自由产生专注

要完全了解Google,就需要了解Google在重新定义个人、公司和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看法的方方面面。Google宣示的价值观有下面几点:①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②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③快比慢好,④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⑤您不必坐在台式机前也能获得所需的答案,⑥你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赚钱,⑦信息始终在不断地累加,⑧对信息的需求超越了国界⑨没有西装革履也一样严肃认真,⑩只是优秀还不够。

Google一直坚持从“垃圾是放错地方的珍宝”的角度看待人才,同时,保持员工的创业精神一直为Google所强调。佩齐和布林在一次技术大会上称,他们鼓励员工坚持自见,并表示继续保持内部创建的“Google Top100”作风,来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佩齐称:“如果你在公司工作,你可以利用20%的工作时间来做你认为最应该去做的事。” Google的新闻和社会性网络服务Orkut.com就是先在Google Top100上出现后,引起公司高层人士的注意,最后才推出的服务。除此之外,Google 桌面条和Google 付费服务Google Answers都是出自Google Top100最初的构想。

Google 增长的内在动力源于其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及既约束又开放的文化。据说,该公司每平米的博士数量高于任何其他美国公司。管理知识员工并非易事,Google 有它自己的办法。

在Google 总部的办公园区,那种有趣的网络公司文化随处可见,颜色鲜艳的台球桌,需要休息的员工可以玩一把。工程师们可以自由地在楼下的车库里玩旱冰球,或在办公室里进行遥控飞机的飞行比赛。数千美元一辆的滑板车停放在园区内各处,人们可以骑着它在大楼之间穿行。员工可以穿溜冰鞋来上班,佩齐和布林也时常如此。佩齐和布林一直在寻找如何在自由和纪律之间保持平衡,以便让员工们在工作的时候保持专注。

Google 的办公室看起来有点混乱,员工可以把宠物带到公司来,只要它不影响别人。员工可以自由装饰属于自己的那一角。鼓励员工尽量保持个性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员工喜欢边听音乐边工作,而且把音量调得很高,而有的员工则喜欢清静,互不相扰成了一个问题。Google 曾试过不少方案,有一个方案是保留工程师之间半人高的隔断,再在上面架设玻璃墙,高度直至天花板,这样邻座那边发出的声音不会影响旁人的领地,又保证了采光。

“这里很像是托儿所。”一位Google 员工的家属说。

Google 亚洲产品及策略总监宓群(James Mi)对此非常骄傲:“Google 的公司文化鼓励创新,而且不受任何束缚。即使每项工程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完成,但公司留给每一位工程师一定的私有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在Google ,无论想法或创意多么怪诞,管理层都会观看所有的技术展示。Google 将其创新能力作为与雅虎、微软的竞争中取得长远胜利的关键。接触过Google 的人则抱怨说,这家公司的雇员们都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疯子,如今,Google已设有人力资源总监,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