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克绵 今天在网上硬拉着苏平老师聊天,说着说着提起一本书,然后顺理成章的想起当年读高中读的书。 读高中的时候,我是蛮奇怪的一个人,安静、沉默、封闭,对体育、文娱等等都一窍不通,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但只有晚自习之后到熄灯这个时段才有时间看,每次晚自习铃声一响,我就冲出去,快速洗脸,翻身上床,掏出书本,争取最后的这半个钟头看书--至今都为当年的读书精神感叹不已,而且当时的阅读范围也比较广,从恐怖小说,国内外小说,散文,诗歌等等都有涉及,庞杂无章,乱读一气,却也津津有味。 现在回想起来,其中有三个人的书,一直影响着我。 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个被称之为与托尔斯泰并称的俄国作家,作品长篇浩制,并不算好懂,而且俄国作品最大的麻烦就是姓名长的让人痛不欲生,读完之后实在记不住主人公到底叫什么名字。但我那时候就偏偏对他的作品很入迷,不错,是入迷,读了一本就再找一本,从《地下室手记》到《罪与罚》到《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沉入里面绵长而深刻的心理分析去。每次看完都觉得很灰暗,因为他的作品总是毫不留情的挖掘人性的最阴暗的心理,让人心有余悸。记得《地下室手记》通篇只是写了一个落魄的人在路上被一个军官撞到了手臂之后,从此发生的心理变化。 他的作品影响我的地方,也恰好在这里。从此我看到怯弱的、自卑的、暴躁的、疯狂的等等的人,我都会不自觉的产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那些人的感觉,就是从怜悯到宽容。那些曾经对我发脾气的、不尊重的、不理解的、误解的人,从我身上很难得到他们期盼的效果,他们无法看到我暴跳如雷--他们那层知道我正在猜测他现在的内心经历是怎样的波澜,而他们自己又是怎么样被这样的情绪所折磨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让我对人心有了深刻认识的伟大作者。 二 卡耐基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的作品纷繁众多,内容却是比较统一,几乎都是通过探讨如何提高人际关系而获得美好人生。当然,当年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人性的弱点》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一本影响了整个美国的作品,更没有想到这本书居然错字百出的盗版书让我看的津津有味。我可以指着安拉起誓,我没有那么先知先觉,我当时只是觉得这本书写的故事很好看,于是认认真真的看了几遍,每次看完之后就很想出门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卡耐基的作品并不是灵药,它并没有让我马上从一个沉默的人变成热情似火的人。我一直到读大学的时候都还是平平淡淡,毫不起眼。但无可否认,这样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慢慢让我认识到,人际关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从而获得良好的人脉。 三 毛姆 其实,我认真看过的毛姆的书,是《刀锋》,这本书很薄,但我翻看了几遍。这个英国籍的美国作家,讲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几乎没有太激烈剧情的故事,仍然生灵活现,让我看的津津有味,而且学会了一个词,叫做“晃膀子”,说的是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在街上晃着膀子走路。《刀锋》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在战后退役回乡之后,陷入对生命的意义的迷茫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他经历了空虚、迷惑、狂乱,到最后信奉了某种印度宗教做为终结。实际上,毛姆是最后给主人公强加了一个归宿,反映的是作者本身也没有找到终极意义。毛姆他老人家可好了,写完了,他活到了九十几岁就死掉了。却留了个大问题给后辈小子。从此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不可遏制的陷入迷茫困惑中,傻乎乎的纠缠着生命的意义的命题不放。而这个哲学上的不可解的问题,也一直催动我经常的思考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变得神神怪怪。 以上三位作者,就是在我年少的时候不知不觉的走进了我的脑海中。至今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当年会对那些如今看来都觉得晦涩的小说和不可解的命题如此好奇。我也不得不感谢当年的读书,让我见识了一个我从没有认识过的世界,让我窥探到某些神秘领域的诡异和绮丽,让我越发的对人心、对自我的了解产生了兴趣,并且顺理成章的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 或者说,翻开一本书,你的世界,将大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3 17:36: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