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加强商业机密保护 一、什么是商业机密: 商业机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内容包含产品设计图纸、财会报表、销售报表、流程、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资料、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下面笔者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认识商业机密的重要性、建立商业机密保护制度、商业机密保护措施以及商业机密被侵犯后寻求补救途径,从而正确处理商业机密保护问题。 二、案例描述: 案例1:2002年,原华为公司传输部技术人员王志骏、刘宁、秦学军因与华为公司发生法律纠纷,被国家公安机关羁押。华为称这几名员工以自主创业为名“盗窃”了公司的核心技术。离开华为后,他们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沪科科技有限公司,并将“窃取”的核心技术资料卖给了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2002年8月,深圳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王志骏等人,并正式立案。 案例2: 2005年1月,张家港某大型机械(生产制药机械),10多位工程师进行一项新产品研发,该企业想依托该产品完成产品线的转换,大笔资金投入到该项目,历时8个多月,众多研发人员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终于完成了产品的小试、中试,然而产品投入市场不到1个月,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后来经过了解,发现原来当时参与研发的一个普通设计人员在跳槽时用移动硬盘将电脑中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全部带到竞争对手那里,后来虽经法律程序处理,也未能挽回企业的损失。 案例3: 2003年3月,温州某大型服装集团公司,花费120多万元请北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整个企业的内部诊断、规划、流程再造等管理咨询工作,当时负责项目的一个员工在整个咨询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不辞而别,用手提电脑带走参与整个过程中的资料和机密文件,并在上海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服务于多家与该服装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 等等不再次一一列举 二、泄密手段: 目前的企业泄密的途径和手段,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主要有内部泄密和外部盗密两种,概括如下:
内部泄密: 1、内部人员将资料通过软盘、U盘或移动硬盘从电脑中拷出带走; 2、内部人员通过互联网将资料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发送出去或发送到自己的邮箱内; 3、将电脑上的文件打印后带出公司; 4、将文件复印后带出公司 5、将办公用便携式电脑直接带回家中; 6、电脑到手后,硬盘上的资料没有处理,导致泄密; 7、随意将文件设成共享,导致非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8、移动存储设备共用,导致非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9、将自己的笔记本带到公司,连上局域网,窃取资料; 10、趁同事不在,开启同事电脑,浏览、复制同事电脑里的资料。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利用来窃取资料 外部盗密: 1、 盗密者非法进入公司盗走目标机密或机密载体 2、 公司内部员工被外部盗密者收买,出售商业机密,获取个人利益(本项为内部泄密和外部盗密的综合) 3、 网络黑客通过网络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窃取机密文件 从上面的案例可见,商业机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商业机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机密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那么,企业如何针对机密信息泄露问题,进行防范和有效保护?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三、从管理的角度防范 1、确定本企业的商业机密范围:将符合企业产品、配方、工艺程序、研究开发的有关文件,机器设备的改进,公司内部文件及客户资料等重要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全部列入商业机密的保护范围。 2、建立企业内部相关的保密制度。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商业机密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一套符合商业机密保护的管理制度。 3、 保密意思培训:通过有关商业机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广大职工增强法制观念、责任感、归属感,树立保护商业机密人人有责的思想,普遍提高保护商业机密的自觉性 4、 签订保密合同:同涉及到企业保密范围的员工签定保密合同,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可约定以下内容: ►企业可与员工约定该员工在离开该企业的一定时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任职或自己从事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 ►企业应向员工支付敬业限制的补偿费,补偿费的标准根据员工接触商业机密的程度与上年度该员工的总报酬,来确定一个适宜的比例。竞业限制补偿费的支付时间可以在员工在职期间支付或者在离职时一次性支付。 ►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应规定企业违反敬业限制协议,不支付或无正当理由拖欠补偿费的,敬业限制条款自动终止;员工违反敬业限制条款,应支付违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