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刚刚拉开帷幕,网络舞台的聚光灯就冷不丁儿地打到一位年仅13岁的小姑娘身上。小姑娘名叫张殊凡,是北京一名普通小学生,只因在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露了把脸,说了句“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而一举成名,其成名语“很黄很暴力”更被网友们奉为“2008年首句流行语”。 张殊凡亮相新闻联播后,网友们立即发动“人肉搜索引擎”,把小姑娘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乃至出生的医院都刨了出来,一些特别“有才”的网友,还创作了一幅以张殊凡形象恶搞的漫画:衣衫不整、香肩裸露的小姑娘,脸颊绯红、痛苦不堪地站立在一支印有央视标志的话筒前,一旁是五个着力渲染的大字—很黄,很暴力。 网络到底黄不黄,暴力不暴力?我不能给出答案,我怕被恶搞。但不能正面回答,不代表不能迂回包抄,陈述一些事实,应该还是可以的。那些经常不请自来,突然从网页中蹦出来的“极度诱惑”就不必多说了,就算是一些正规的大型门户网站,“极品艳图”之类的也是恣意横陈;至于暴力嘛,充斥着暴力元素的文字图像也不用多提,单是“女研究生虐猫案”、“铜须与已婚妇偷情案”等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网络暴力,就相当令人触目惊心。 聪明的网友当然不会为一个答案昭然若揭的问题而激动。小姑娘很正经的“表态”之所以会被恶搞,其实是因为她在“特殊的年龄”、“特殊的场合”说了一些“特殊的话”。一个网页既“很黄”又很“暴力”,这么“特别”的“集大成网页”,怎么偏偏被这位查资料的小学生给碰上了?一个13岁的小姑娘接受新闻联播节目采访,会不会是被“摆布好的木偶”?这些疑问得不到解答,网友们心里急呀!于是有了“人肉搜索”,于是有了“深度恶搞”。 俗话说事事无绝对,如果把什么是“黄色暴力”当作一个小学生智力和成熟度的测试题,能够正确作答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一些思想单纯的孩子说出“很黄很暴力”之类“小大人”似的话也不足为奇,但网友们之所以会不依不饶,一是网络擅长“解构”的惯性使然,二是类似新闻联播这样的节目在网民心目中的某种固定印象使然,两种力量合到一块儿,也顾不得人家小姑娘情愿不情愿,就直接“指定”其为“2008网络红人NB1”。说到底,张殊凡不过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充当了网民情绪宣泄的道具。 有人说,滑稽离幽默很近,像门对门的邻居,离“愚蠢”也不远,楼上楼下。对张殊凡的恶搞很滑稽,其背后或许也确实隐藏着舆论对某些社会怪象毫不留情的针锋相对,但却并不幽默。 仅仅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就要牺牲一位年仅13岁的小姑娘,未免太残忍了些。尤其那幅让人家小姑娘衣衫不整、香肩裸露的恶搞漫画,更无意中有力地证明了小姑娘预言般的表态—真的“很黄很暴力”。 北京小学生张殊凡接受《新闻联播》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