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超级经典的古代传世“应变诗”

[复制链接] 1
回复
13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7 07: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有几首“应变诗”十分精彩,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堪称“传世之作”,给

后世留下了长久的佳话。
  
  

“龙”变“凤”
  
   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且人们所熟悉的一首“应变诗”。说是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

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宫中昨夜有生了小孩这大喜事

吗?那么,你为这事做一首诗吧!”解缙遵命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皇帝

马上插进去说:“是女孩!”解缙听了立即改口续句: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又 出

难题道:“那孩子已经死了!”解缙又转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皇帝紧接着又说

:“已经投到水里淹死啦!”解缙又脱口而出,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这首 诗虽

然广为人知,但是因为一连“三变”解缙都作了快速的“回应”,十分难得。皇帝本

来是信口胡说,编出来的话题,而且这话题变幻莫测。好一个机智的解缙却 能随机

应变,凑出这样一首诗来,使朱棣由衷地叹服他的敏捷才思。
  
  

“蛋”变“桃”
  
   皇上赐我一只桃,既无核来又无毛。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阳间受一刀。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常州天宇寺游览。他乘着酒兴来到禅房,故意赐给方

丈和部分和尚很多鸡蛋,要他们七步之内做诗并将鸡蛋吃下去。乾隆以此来试探他们

是遵守“不准吃荤”的佛规,还是听从皇上“开荤吃蛋”的圣旨。皇上这道难题使得

全寺800多僧侣万分紧张地盯着70多岁的方丈。只见老方丈微微一笑,手托 煮熟的鸡

蛋吟诗一首:皇上赐我一只桃,既无核来又无毛。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阳间受一刀

。吟完便把鸡蛋一口吞下去,乾隆哈哈大笑。从此,天宇寺的和尚也就 可以开荤吃

鸡蛋了。
  
  

“白”变“黑”
  
   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墨池。
   这一首诗,也是发生在乾隆下江南时。说是有一天黄昏,见天际飞来一只白鹤

,他要随行的文人学士即兴赋诗。有位叫冯诚修的即开口吟道:“远望天空一鹤飞,

朱砂为颈雪为衣。”乾隆听后,即出了个难题道:“我要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

众人一听,个个瞠目结舌。冯诚修却不慌不忙地顺势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

落羲之洗墨池。”好一个机智的冯诚修,竟将墨汁把白鹤染黑向乾隆“交差”。乾隆

不禁哈哈大笑。
  
  

“红”变“白”
  
   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却戴满头霜。
   据《花史》载: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文思敏捷,才华出众,但为人骄傲。明成

祖深爱其才而厌其傲。一天,明成祖到御花园观赏花景,见满园鲜红的鸡冠花中,独

有一株是白色的,觉得很稀奇,因此,就把它摘下藏在衣袖里,想以此白色鸡冠花治

一治解缙的傲气。明成祖走到翰林院,召集翰林学士们作鸡冠花诗。解缙不加思 考

地就提笔写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明成祖看了问道:“鸡冠花尽是红的吗

?”解缙脱口应道:“是!”明成祖笑了笑,随即把衣袖中的白色鸡冠花摆出 来,

心想看你解缙怎样写下文,不料解缙却不慌不忙地又写出了第二句:“今日为何浅淡

妆?”明成祖见未治住他,就紧迫着问:“你说为何?”解缙毫不迟疑地写 出了最

后两句:“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却戴满头霜。”明成祖禁不住连声感叹:“妙!妙

!妙!”
  
  

“白”变“红”
  
    玉质亭亭清且幽,着些颜色在枝头。牧童睡起朦胧眼,却认桃林去放牛。
   《七修类稿》载:明代有人请一位行占卜之术的巫师(箕仙)为他家的梅花做

诗,箕仙便写一句:“玉质亭亭清且幽”,这句诗开头显然是咏白梅了。这个人看了

马上说:“我家的梅花是红梅。”箕仙于是续了一句“着些颜色在枝头”,这便把第

一句的白色改成红色了。接着又继续写道:“牧童睡起朦胧眼,却认桃林去放 牛。

”这便把红梅完全写出来了。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金农(冬心),曾经为友人解窘而临时吟出了一首

“白”变“红”的诗: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记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据说,有一次某大盐商在自己家里宴客,将金农(冬心)请来尊为首座。主人

提议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一句古人的诗句,其中必须有“红”、“飞”二字,否则

罚酒。一些老的和有经验的盐商一个个都过了关。可轮到一个年轻的盐商时,他见别

人一个个应对如流,自己说什么也想不出合适的诗句。众人见他答不出,要逼着 他

认输,喝酒。他在万般无奈之下,竟然冒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哗!”一阵大笑。“柳絮怎么是红的呢?荒唐!荒唐!……这是杜 撰!喝酒

!喝酒!”众人乱成一片,只有金农一言不发,他想:这个小盐商看上去挺憨厚,我

应该帮他一把。于是,他咳了一声,表示有话要说。众人一看金农要发 言,静下来

。只见金农缓缓地站了起来,说道:“难得这位小兄弟知道这首诗,这是元代诗人的

佳句,意境好,意境好!”众人听了半信半疑,其中有一个人大着胆 子对金农说:

“冬心先生,您能否把这首诗读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金农微微一笑说:“不妨,

不妨,听我道来:‘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 桃花渡,柳絮飞

来片片红。’如何?如何?”众人听了,疑团顿解。其实,这哪里是元代诗人的诗,

实在是金农急中生智,自己杜撰出来为那位小盐商解围的。那小 盐商愣在一边,金

农向他微微点头,示意他不要露出破绽。宴会自然还在继续。第二天,那小盐商来到

金农家致谢,并奉上一千两银子作为答谢之礼。

沙发
发表于 2007-12-7 11:08:56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收藏了

[em0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