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故事里面,周瑜算是能够观照全局的聪明人物了,可是不晓得为什麽,这种聪明一碰到诸葛亮就统统失效了; 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来了什麽?诸葛亮比周瑜多出来的,是人生一种更高层次的聪明。 真正要形容,应该叫做做人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机智,不是知识,更不是对外在环境全面性的观点。
这种智慧所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他让人往内在去看到自己内在的心灵,看到别人内在的心灵。这几乎是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别了。 诸葛亮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却只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这是为什麽我们一天到晚看到周瑜面对诸葛亮时老是在抓狂,老是被诸葛亮操纵,这是他不自知的部分。聪明的周瑜遇到了诸葛亮为什麽竟显得如此愚蠢?这是因为他少了一种内在的观照,无法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内在。 周瑜向来是个表演者,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要从别人身上获得掌声。对于必须靠这麽多掌声与赞美才能满足的人而言,周瑜自己并没有看出这点,当然很容易就落入了诸葛亮的操控之中。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人生算是十分美满的,不仅长得帅,又懂音乐、又会打仗,又娶到绝世美女小乔。以他的条件应该过着幸福快乐的人生才对,可是为什麽他会被诸葛亮整得那麽痛苦,老是大叹:『既生瑜,何生亮』? 也许,周瑜的人生是一种完美的比赛。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然而这很可能也就是痛苦的开始。人往往习惯先去注意优点,而忽略了缺点。 假如你懂得从整体去观照人生,也许就不会只注意优点而疏忽了缺点。 若从周瑜真要跟诸葛亮比较,诸葛亮老婆那麽丑,家里又穷,也不懂音乐,薪水又领那麽少,还和刘备签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约,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什麽好羡慕的。 偏偏周瑜要钻牛角尖,固执地要往自己不如别人的缺点里面钻,让它来妨碍自己的幸福、一辈子痛苦。人的优点是否就代表了他生命的成就或者幸福,这其实是很难说的。优点就像水一样,是可以载舟,也可能覆舟的。
美国有个学术研究,把学生分两班,一班是很漂亮的女生,另外一班是很丑的女生,十几年后统计这些人的成就,漂亮的女生毕业后多半当秘书或情妇,只有少数几个有傲人的成就;反观丑的女生多半当了主管,事业非常成功,婚姻幸福美满的也占了多数。为什麽优点,反而造成了人生限制呢?可见集很多优点不见得都是好事,端视你怎麽对待那个优点,才是关键所在。反过来看,缺点也未必都是不好的,端看怎麽去面对自己的缺点。所以人生的优缺点与人生的幸福状态不是成正比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处理那些优缺点。
在三国里面就充满这样的智慧,大家如果多看看《三国志》,多想想里面人物的行为,也许就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幸福些。 -
-----------------------------------------------------------
其实,人的一生有甚麽好比的:
10岁看智力,20看学历,30看能力,40看经历,50看财力,60看体力,70看病历,80看黄历。
哈哈,最后就是活着就好。
我觉得培养自己优点
并合适利用自己的优点才是对的
重要的不是我们不会做什么,而是我们会做什么.
周瑜心胸狭窄小气是没错了,但是他的这句话,也并不是说生了他就不该生诸葛亮。
他为吴国效力,而诸葛亮在蜀国,他其实很欣赏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对刘备又太忠心,他没办法让诸葛亮成为吴国的人,那么诸葛亮有一天肯定会为蜀国而攻打吴国,他是觉得此人会成为吴国大患,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意思是说,老天既然生了我来辅助吴国,生了我来匡扶吴国,为什么又要有诸葛亮来兴复蜀国,要他和吴国作对?
周瑜并不是为个人,而是以吴国大局作为出发点来说的这句话!
没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的一世英明早就耳有所闻!
再多的理论不如这句实在,先要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然后通过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
一个人的缺点与其优点是相伴相生的,消除其缺点的同时,亦会消磨其优点,如同一个长年怕老婆的男人,被所谓的现代文明和好男人标准掏空了灵魂,不可能具有强烈雄性激素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个很大的悖论,各位想想有无道理?)
人的精力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去回避缺点,否则世上都是完人了。
但,绝不是说任由自己的缺点泛滥而不去校正,可以就自己身上严重阻碍事业发展的主要弊端进行刻意地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做到自己的缺点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即人们常说的“度”,而“度”的把握在于内心的自我修炼过程,大多数的人没有长时间的经历积累是很难奢求达到较好的状态,天赋极高的人除外: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主要缺陷在哪?都说人要客观地对待世界,但谁又知人要客观地对待自己这个道理同样重要。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别人的意见反馈及对工作的反思进行总结来解决,要多和身边真诚的、有思想深度的朋友多交流,听听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以达反省之目的;
其次,当明白自己的主要优点和缺陷在哪后,要思考如何在工作上权衡二者之间的比重,这方面前人总结得相当精辟:四个字,扬长避短!
最后,请您使劲地发挥您的长处,将注意力多放在优点上,这是唯一让你得到立身之本的方法。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因此而得罪人,只要你的价值因此而被确认和认同,别人依然会予以容忍,非他人大肚也,纯属利益所系哉。
当然,如果您能既做好自己,又略为兼顾他人的感受,那最好不过了,也无在此贴讨论的必要了。
嗯,话是没错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诸葛亮,是周瑜的人比较多
人生的优缺点与人生的幸福状态不是成正比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处理那些优缺点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智慧,快乐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如果太完美了,上天都会嫉妒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