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正心者
《生产制约管理》—生产管理新思考
---一个值得生产经理思考的话题 生产制约管理是由三项不同的,却相关的突破所组合而成。 & 第一个突破,正如大家的猜测,生产制约管理其实是一套崭新的管理哲学。 过去十年间,新的管理哲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全面质量管理及时生产系统,再造工程,学习型组织…......起 初,我们仿佛是在不停的追时尚,新玩意一个接一个,令人眼花僚乱。没有人喜欢这种情况,尤其是我们当教授的,突然间被迫必须频频更新教材。彼此并不抵触; 相反地,它们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不少人开始相信,它们其实是同一幅拼图的不同组块。如今,亲身接触过生产制约管理之后,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对的。它们不仅 属于同一幅拼图,而且比我们想象中更引人入胜,我将展示给大家看。 & 第二个突破,也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突破,是它引介的研究方法。这套方法是从自然科学演变而来,适应的系统不仅包括原子和电子,还包括了人。 & 第三项突破,也是生产制约管理最知名的:一系列扎实的生产制约管理应用专题。新的管理哲学,新的研究方法,扎实的应用专题,我想最能展示这三点的,莫如提出这个问题;现今经理人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谁愿意回答我? 有许多问题? 根据生产制约管理,大家刚才说的都只是症状,生产制约管理认为它们都源自同一个核心问题。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它的涵义就十分深远,我要如何验证它呢? 我就从一个观察谈起,这观察就是:大部分经理人都想要有效管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每天早晨上班会问自己:我今天能怎样把公司搞垮?但什么有效管理?答案很多,就今天的讨论而言,我们不必把他们全部列出来,大家只要同意两个必要的条件就够了。 为求有效管理,经理人必须控制成本,同时必须保障有效产出,也就是说,他们得保证将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最终令客户满意地付钱。 假没你的一位经理告诉你,他把成本控制得很好,减少了两成开支,但同时却开罪了半数的客户,你会说他是个优秀经理人吗?又如果,另一个经理保障了有效产出,如期送所有货物,但多雇佣了一些人,而且让员工一天到晚加班,他算是好经理人吗? 控制成本及保障有效产出一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现在我要向大家证明,这两个必要条件代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两者之间毫无妥协余地,让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试把你们的公司看成是一要环链,各位应不难看出这比喻的含义。 & 一个环,是采购,负责采购物料,另一个部门,另一个环,负责启动生产;再一个部门,再一个环,负责完成生产,一条环链渐渐在银幕上形成了。 还有其它的环,负责运货;接订单,开这票和收账,环链越来越长了。 在这环链中,哪一个类似成本? 成本的特性是什么?每个部门都消耗成本,我们付钱给采购部,生产是将各个部门消耗的成本都加起来。 在这个环链中,和成本性质最接近的就是重量,每个环都有重量,如果想知道企业的总重量,一个方法就是将所有环的重量加起来。这个比喻要怎样运用呢? 我们要用它来说明,控制成本意味着某种管理方法。 假如你是负责整条环链的总裁,而我是你的下属,负责一个部门即一个环,现在你下令要我“改善”而我很听话,过了不久我向你报告:凭着我的创造力,还有时间和金钱。 我改善了我的环轻了一百克,你便知道整条环链轻了一百克。各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了一种管理哲学:任何局部的改善会自动转化成整个组织的改善。换言之,为达到整体的改善,必须诱发很多局部的改善。我称其为“成本世界”。 你们大概在纳闷,我为什么提出这样浅显的东西,但是我们之所以觉得它已习已为常,大概自工业革命开始,我们便一直依照“成本世界”原则来作管理。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保障有效产出意味的是另一套相反的哲学,也就是“有效产出世界”,什么是“有效产出世界”。 首先,让我们弄有效产出的本质,这个环链是采购部那个环链启动生产,另一个环链完成生产,再一个是装配部,再一个负责运送成品……….等等,如果其中一个环出了错,公司的有效产出会怎样。 处理有效产出这问题时,各环本身当然重要,环与环之间的衔接亦不容忽视。 在我们的环链中,什么东西等同于有效产出?什么东西不但因各环而定且因各环之间的 互动而定?答案不是环的重量。如果我们除去各之间的链条,只剩下一堆圆环,这堆圆环的总重量仍然没有变。那么,什么东西可以代表环链的特质呢?答案是环链 的强度,如果其中一个环,只是一个环,只是一个环断了,那么环链便断了,环链的强度马上跌至零。 现在,我有一些看似征不足道,但其实相当重要的问题要问各位:什么东西决定一条环链的强度?<最弱的环> 那么一条环链中有多少个最弱的环?(一个) 现在,让我们看到底意味着什么,假如你仍然主管3条 环链,我仍然只负责一个部门,即然最弱的一环只有一个,我们亦用一个较普通的例子来看看:假设,我负责的部门并不是最弱的一环,而你照旧要求我改善,这一 次要我改善强度,不久之后,我又向你报告,说以我的创造力,时间和金钱,我办到了,改善了我的环的强度,它增强了三倍,领给我一个奖牌。 不要忘记,你对我的环其实并不感兴趣,你关心的是整条环链,我的环并不是最弱的一环,如果我加强它,你的环链强度会因此增加多少?没有,一点儿也没有增加。 各位明白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吗?绝大多数局部的改善对整体都是没有帮助的!而我们渴望改善的是企业整体,既然我们都知道,任何改善都需要花精神,时间和金钱,那么企业整体手改善,肯定不是靠推行许多局部改善而达成的。这绝对不是办法。 那么,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为了控制成本,经理人必须依照“成本世界”来管理;可是国,为了保障有效产出,又必须根据“有效产出世界“来管理,能两都兼得吗? 我们试过,确实试过,比方说,你们听过一个名词叫“月底症候群“吗?很多人笑了,尤其是产业界的贵宾。 每到月初,我们控制成本,严格管制加班,批量必须符合优化规定,但一到月底,算了吧,想尽办法把那比该死的货送出门,赶制那三件鬼东西,整个周末都得加班,出货! 怎么回事?月初,这些公司以“成本世界”原则来管理,月底却以“有效产出世界”原则来管理。 如今,这类公司愈来愈难生存了,为什么?因为昨天可以接受的妥协,今天却不能容 忍。这不是我们变得更挑剔,而是客户挑剔了。十年前,八成货物准时运送就行了;今天,九成半如期交货,客户还要抱怨。十年前,我们只要交出能力所及的最佳 品就行了,今天,如果运出同样质量的货,一定会被客户退回。保障有效产出是愈来愈难了,以往能容许我们妥协的空间已不复存在。
举报
志学者
请问一下tOC的讨论组链接是在哪里?? 请发到我的邮箱中:will.jin@139.com
谢谢,
诚意者
好帖!严重支持
本帖属于TOC内容,何不放到TOC讨论组?
立已者
下去好好看
交流者
看完楼主的文章很有启发!文章中将企业看作为一条环链,其中这条环链里环的重量为“成本”,他说明局部的改善可转化成整个组织的改善;而链条间的衔接强度为有效产出,他则说明了绝大多数局部的改善对整体都是没有帮助的;
这两种互相矛盾管理方式的阐述真是很形象,但如何很好的将这两种管理方式进行运用,还有些疑惑,希望能看到更多家人的讨论!
学习了!谢谢楼主!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