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尧熙 11月6日早上10点,近百名内地记者挤在香港联交所大厅内,大盘上清楚地显示虽然恒生指数又下跌了400多点,但阿里巴巴的单股价格却从13.50元的发行价猛涨到了32元,顿时引起一番议论。有记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50亿港币,把百度甩在了后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科技股。最高兴的人是躲在二楼喝香槟,没有和记者打照面的马云。事后出席媒体会的是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他并非创业元老,但手中的期权足够保证他日进400万人民币,之前盛大唐骏以日进50万人民币而自封的“中国最高价打工者”头衔也在这一天易主。CPI指数再高,这个时候也无非是纸面上微不足道的涨幅。 和股权挂钩 卫哲和阿里巴巴的18个创业元老只是特例,他们至少跑赢了100年的通胀,只要股权还在,阿里巴巴不关门,他们的后代可以继续跑赢。 但通胀和职业之间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联系纷杂,工资水平和CPI指数都只能是阶段性的数据,人们可以看清2007年的通胀规模,但明年和之后又怎么预计?除非有人可以看清未来数十年内的职业薪酬动向和通胀规模,人们就可以依照指示纷纷跳槽或彻底转行,以确保自己退休之后不用依靠社保生活。除此之外,任何断言职业跑赢通胀的故事都只能是过去时态。 2007年,福布斯财富榜和胡润百富榜上的名字跑赢了通胀,但他们的财富指数只和大盘涨跌挂钩,而不是和CPI指数;年收入超10万元的电力局抄表人员也跑赢了通胀,但高水平年薪还能保持多久是个问号;截至10月底,传说王石今年工资加奖金已经进账了7000万元,与此同时,不断有大学生零工资上岗,待遇和非洲接轨。通胀和职业的关系就是如此,可以影响,但难于计算。最好的财富保值方法永远是投资,职业帮不了你太多。 职业经理人有可能是个例外,它处在职业金字塔的最顶端,兼具创业者和打工者的双重身份。但从年薪数万到数十万,职业经理人的价码就像这个群体本身一样参差不齐,与其说职业矜贵与否,不如看自己身在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上市造就了富豪群体,传闻职位最低的一位是公关主管,但和满街的CEO比起来,他的财富又走在前面,金领和金领之间也可以泾渭分明。 股票市场的市值可能已经超过资产的实际价值,但在和通胀赛跑的时候,它永远是门槛最低、最有效的财富聚合方式。选择一个好的公司,然后购买它的股票,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分量的股东,这是大多数人和通胀斗争的方式。如果你恰巧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过程可能会顺利很多,你可以不花分文得到股权分享价值。这可能是职业经理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但前提是,你必须身在上市公司。 8%的特殊人群 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称,过去10年中国CPI增长较慢,同时,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 这并不是易纲的一家之言,在新华社的调查中,中国人工资跑赢通胀可以找到数据支持: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年薪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这个数字显然远远大于过去几年间的CPI平均值,但工资连续4年增长两位数,没有人感应到了与此带来的生活变化。调查中,96.5%的人对工资状况“极度不满”,即便人心苦足,如此整齐的愤怒情绪还是罕有。 “平均工资”在公众情绪里无非是一套障眼法,用于掩盖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在越来越高的“平均工资”后面,人人都感觉活得越来越累。 愤怒的打工者至少还有资格、有机会抱怨,沉默的是已经退休的老龄人群。他们没有工资可拿,养老金从来没有“连续增长”过,相比于职业收入,社会福利保障能不能跑过通胀更有可能是个悬疑,前者只关系到活得够不够好,后者直接宣布你能不能活。 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占去全国在职人数的8%,有幸进入8%的人可以终生不用为通胀担忧。他们的年收入可能不存在于工资单之上,也不寄望于市值,但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的6—10倍,增长速度悄然超过GDP。2006年,中国人均工资超过2万元,如果做一道算术题,你会发现8%的人平均年收入为1.12万元,相当于全国上班族工资总额的55%。看到结果,你可以明白,12%的工资涨幅究竟流往了什么地方。冷暖自知的职业收入,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成为被统计出来的幸福感。 把指数攥在手里 通胀永远都在,只要你还在,它就如影随形。跑得过通胀的职业也许只存在于想象中。最理想的方法莫过于赚够一票,35岁退休,但这样的职业也逐渐稀少。最早倡导“35岁退休”的IT圈也并不平静,一边是阿里巴巴上市,一边是华为裁员,暴富和下课同在。 就如同不稳定的中产,中国也有不稳定的职业,IT人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烧钱、裁员、复苏的阶段,几乎走过了一个正常企业在几十年内才能经历的过程,现在是Web2.0的时代,大小网站风起云涌,但当中的80%还没有实现盈利,凭借家底和风投苦撑,IT人到底还是不是一个好职业,谁说得清楚。投身其中的人都是为了买一个预期,但预期最难预料,昨天还是仅次于思科的3com,今天就要被华为收购。 有北大教授在网上晒工资单,月收入4000元,“很穷”。但盛行于青岛的传闻是,当地一处别墅群被北大教授团购买断,晒出来的工资和实际收入之间,又被划上扑朔迷离的问号。 从2005年开始,公务员考试牢牢占据了“中国第一考”之位,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已不言而喻。但对于那些追求挑战性的职场人而言,金融业才是台面上的职业,有人统计过,在亚洲,销售、法律、制造业、电信等九个行业中,金融业仍是2006年收入最高的职业,中国内地的部门经理级别年薪为50万人民币左右。同样居于高水平的还有广告或传媒公司的创意总监,平均年薪也超过50万元。在以指数衡量财富的年代,没有什么能比把指数攥在手里的职业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