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管理、不相信管理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至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些西方舶来品本身不符合所谓的中国国情,还是不屑、怀疑者自身的问题? 今天早上读到我所欣赏的青年管理学者---中欧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肖知兴的文章“夹缝中的中国商业精神”时,找到了一种共鸣。我非常认同作者在文章最后所说的“中国管理和管理学的成长,中国商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靠的只能是这些坚信价值创造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现实也许真的有些无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因为注重制度建设、注重流程体系、注重人才培养、关注人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人文如是,管理亦如是。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卓尔不凡、基业长青,我想这种坚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基因。 以下为摘抄的作者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 在中国做管理教育,最深切的一个体会是,只有价值创造型企业才有真正的对管理和管理学的需求。官商瞧不起管理,盗商听不懂管理,对于他们,什么管理出效益,领导力开创蓝海之类都是太书生气、太遥远的事情,搞个上市公司、弄块地,瞄准国外的某个畅销车型搞个“模仿秀”,哪个赚钱不比管理来得快?所以,官商、盗商与你谈管理,是叶公好龙;你与官商、盗商谈管理,则是对牛谈琴。中国一些地方的管理课堂逐渐变成了街头相声馆似的娱乐场所,或者提供权钱交易平台的权贵俱乐部,背后其实就是这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简单原因。 某次我主持的管理座谈会上,某知名企业老总大谈以“拿来主义”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瓶颈,竟然博取了满堂的掌声。中国的古话是“一日行窃,终身为贼”,我们这里盛行的却似乎是“窃书不能算偷”的现代翻版。会后,一参会者向我走来,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坚毅而平和的神情跟我说:不能偷,做企业,是任何情况下不能偷的,对不对?我闻之,喜不自胜。 中国管理和管理学的成长,中国商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靠的只能是这些坚信价值创造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这些顽强地在坚守在底线之上的人们,很累,也很孤独,渴望得到感情和道义上的支持。我经常告诉他们的是,正如爱读书的人不孤独,因为古今中外所有最聪明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一样,你们其实并不孤独。人类商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底线坚守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史。万川归海,世界上所有的江河通过大海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每个孤独的商业精神的践行者背后,支撑你们的是中西文明共通的像海洋一样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浩浩荡荡,横无涯涘。守住这条底线,未来便属于你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3 22:35: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