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好一个“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复制链接] 0
回复
7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13 09:5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一个“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陈淮先生是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公众希望能从他的公开发言中得到严谨、准确的统计数据,并从他对数据的分析中体念到关注民生、扶助民生的政策倾向。

在11月10日举行的2007中国(海西)蓝筹地产年会暨房地产海西战略高峰论坛上,陈淮先生公布说:20年前,我国只有不超过3‰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10年前,大概有3%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现在,全国大概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大多数,但是中国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的人所占比重在20年里增长了100倍,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信心所在。” (《经济参考报》)

不能不怀疑,陈淮先生在揣着明白当糊涂。什么20年前如何如何、10年前如何如何,在20年以前,还是计划经济大行其道的时代,适龄城镇居民还能分配到一份工作,而住房,当时至少在名义上是所有劳动者都可能享受到的基本福利。记得我们家分到一套100多平米的住房,月租金才4块钱。住房福利化时代商品房与居民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住房全面商品化时代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能简单直接地放在一起类比吗?

10年以前,在湖北城镇,正流行自家买地建房,比之于商品房,真是又便宜又好,可不象现在这样不允许居民自己合作建房。当时,各单位也先后开始房改,我当时已参加工作,正主持本单位的房改,将职工原有住房卖给职工本人,有面积优惠呀、楼层优惠呀、朝向优惠呀、工龄优惠呀等等,最后卖到职工手里还不到80元/平米。加上当时人口流动比例不高,商品房根本就卖不动,价格一降再降,为了将房子卖出去,政府还直接送城市户口给买房者,这一幕,3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约都还记得,而身为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陈淮先生居然忘记了,莫名其妙来了一个在绝对价格方面的20年前、10年前与现在多少人买得起房的比例变化,糊弄谁好玩儿呢?

不翻历史旧帐,说说现在,所谓现在大概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恐怕也不大靠谱。在二元制户籍制度广为人诟病的今天,说什么城镇居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些长年工作、生活在城市里的打工者,尽管没有被现行户籍制度承认为城镇居民,然而在生活生产方式上、在个人意愿上、在道德良心上,谁还能不承认他们是城镇居民呢?他们之中,不知道有几人能买得起房?揭开户籍制度这一层面纱,如果也实事求是将工作、生活于城镇的他们算做城镇居民,不知道这30%的比例还要下降多少。

何况在中国,触目惊心的地区差异已经让城镇变成了一个范围太广、相对虚无的慨念。以前说“城市欧洲化,农村非洲化”,现在,可能要说“一、二线城市欧洲化,其它城市农村一起非洲化”了。我故乡小镇,现在的房价还不到800元/平米,还没人买。不是没人买得起,而是买了没什么用。不到春节,镇上几乎都很难看到年青人,因为本地无法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便是地级首府荆州市,还算有一点名气的城市,很多年以前,常住人口就远低于户籍人口了,供严重大于求,房价现在也始终涨不上去。统计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劳动者,相当部分当然回荆州买得起房,但他们为什么要回荆州来买房呢?为了买房放弃工作回来赋闲吗?分别统计人们在主要工作、生活的地方买不买得起房,这30%的比例同样会更加难看。

因为陈淮先生的特殊身份,至少要求陈先生在公开场合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严谨不算是很过份的要求,然而,陈先生却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数据;不敢奢望建设部一个部门能令得多数普通公众从房价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但我们至少希望相关部门、相关官员能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建议、提供讨论协商平台、落实哪怕是仅仅能稍稍治本的方略,然而,陈淮先生只顾着自己“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表达信心;发展的成果大家已经享受到了,多数人,可能更关注发展过程中正在遭遇的痛苦,关注这种痛苦,是希望能尽快摆脱这种痛苦,而不等于彻底否认已经从发展中享受到了的成果。无论在部门职责上、个人品德上,一个部门、一名官员,首先要在意的,也绝对不是曾经为公众做了什么,而是还需要为公众做什么。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只要能不断地正视问题、不断努力地解决问题,还怕公众不能理解、不能全面认识部门与个人工作的成绩吗?

何况是面临的问题如此严重。仅据陈淮先生这刻意往好的方向涂抹的数据,大家就已经能知道,至少有大约70%的城镇居民买不起房呵!问题如此严峻,陈淮先生却已经忙着强调有大约30%的城镇居民能买得起房的巨大现实意义了,委实令人匪夷所思。仿佛在一次药品质量检查过后,主管官员不说70%的药品质量不合格,约7成患者可能买到假药,却兴奋地宣布:大家有福了,检查结果显示,约30%的药品质量合格,能放心使用。而且,那30%的所谓质量过关的药品中的相当一部分,还过关得不明不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