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是互联网的常理,还是误区?

[复制链接] 0
回复
5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17 09:3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Jim Collins在《从优秀到卓越》书中以其独有的视角和系统的整理 , 发现了很多与以往管理和领导力“常理” 相抵触的结果:如大多数卓越领导人是从内部提拔的,而不是从外面引进的明星管理者;大多数卓越领导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极其富有人格特性和魅力等等。

  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常常让我想到我们所处的炙手可热的互联网环境,似乎有更多的"金条玉律"阻碍了我们的手脚和思维。由于碍于缺乏像Gallup这样系统的统计数字来反驳这些所谓的“常理”和“定理”, 因此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挑战。这里不妨列6条所谓“定理”,其中有些是传统思维定式的归纳,有些是第一代互联网热潮的残留 ,希望能更多地与业内同仁们一起探索这个行业中的特点。更大的愿望是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从业人群可以少走弯路,站稳国内,勇闯国际。欢迎大家拍砖指正。

  1.只要用户量大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有了成功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与用户增长模式的赛跑是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但不是所有企业能够跑赢这场比赛。不少企业在扩张中发现,企业发展越快,自己脖子上的绳索就被勒得越紧。

  比如美国的网上大卖场WebVan,一路扩张到2001年7月破产。WebVan长期亏损和同比增长的负经营,让增长反而成了一个包袱。无独有偶,2007年9月底,美国的"银监会"FDIC关停了曾是发展最快的网上银行NetBank。Online Bank客户的飞速增长,不能解决NetBank高额的坏账率和缺乏监控的贷款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这里的两家公司,都是NASDAQ的上市公司, 都曾是行业的典范和分析师的宠儿。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与之相反, 而在Google发展初期,创始人没有像对手那样积极扩张市场,而是深练内功,做了Google File System(GFS),结合其广告和竞价排名的商业探索,使得成本逐步下降,收入逐步提高,最终快速实现盈利。相比之下,几个对手的短视的急于扩张,使得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却没有等比增长,最终陷入了恶性的怪圈。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2.叫得最响的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需求

  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管理决策层、投资人、媒体、行业的竞争压力几个因素容易成为叫得最响的需求,但是问题是这能否反应出用户真实的需要,反应出最大的商业利益化?

  大约8年前,微软基于个别高管的倾向,在研究方向上重点投入了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没有很重视网络搜索;与此同时, 把产业方向转为媒体的Yahoo, 由于决策人的主观想法而放弃了收购Google的机会。事隔几年,Google的市值, 已经远超Yahoo+Ebay+MSN的总和。我们看到在某些重大需求决策中,叫的最响的呼声,却没有把对市场的脉搏,机会从此失之交臂。

  互联网上很多草根用户常常是使用上的积极参与者,但是他们不在所谓的观念的引领人的群落中,你可曾聆听他们的心声? 

  3.最好用的产品一定是最成功的产品

  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好用程度、运营和推广的能力、市场反应和时机的把握等等 ...... 只用“是否好用”的唯一尺度去衡量产品,容易产生偏颇。在基础功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主观地去比较两个市场定位和目标用户群完全不同的产品,常常会脱离实际。

  记得在MySpace快速成长的那几年,Myspace总被评为最不好用的产品,而几个默默无闻的产品却却能排在优秀产品的前10名。

  4.线下有很高消费能力的人一定是线上最有消费能力的人

  在线生活带给每个人的快乐程度和满意度是不一样的,如果简单地把个人消费能力与线上的消费能力划等号,无疑是把很多真正潜在付费用户拒之门外。在东亚的几个国家,不少中低层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愿意付费购买网络和手机的增值服务,而且他们决不是长尾的末梢。
 
  前些日子,网上流行晒工资和开支,一位月薪仅1-2千的网友自爆每月花一百多元购买互联网增值服务,并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5.广告是互联网社区的唯一商业模式

  各类互联网广告的风起云涌,为互联网社区服务的商业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出路,未免把这里的商业模式想窄了。互联网是集媒体、娱乐、交流等等为一体的平台,它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人们真实生活的需求。归结到底,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付费, 这里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一定简简单单对内容的追求。如果能从根本上抓住用户的这个需求,商业模式的发展之路将顿然开阔。

  6.加法总是好的

  “Winner takes all。”(赢家通吃)的思维方式给业内人士很多压力,使大家急于抢占市场,而不是细化产品定位和抓住核心人群。于是乎一个又一个的新功能发布,一轮又一轮的产品推广让用户应接不暇。但实际上,很多功能在目标人群和已有核心人群中未必都是受到欢迎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功能,无法保持体态的轻盈,以至于让已有的忠实用户找不到习惯的使用方式,甚至对产品的升级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做法使产品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但互联网人的智慧是有国界的。早早地走出误区,一次次摆脱禁锢,才能让中国的互联网人在这块领域里驰骋。

  你我走出误区,思维不受羁绊,与业内同仁共勉!

 

该贴来自群组:互联网行业探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