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上世纪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他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到了90年代,他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1966年,德鲁克先生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Manager),随即成为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德鲁克强调,管理有三项任务:一是取得经济效果,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所谓有生产性的工作就是直接有助于企业成长的工作;三是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管理的第三项任务,即妥善处理好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西方社会,对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财富》和《福布斯》等著名商业杂志在对企业进行排名评比时,特意增加了社会责任标准,并将其作为评价一家企业好坏的重要指标。美国“安然事件”和一系列著名公司的丑闻,更使这一问题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称为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通过加入这一契约,工商企业向社会作出承诺,遵守全球契约的九大原则,主要集中在尊重人权、遵守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等三大领域。 有人称中国经济的增长为“悲惨式的增长”,原因除了政府的因素外,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劳动力过于廉价导致内需不足,片面追求工业化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GDP的过分偏好导致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世界经济的底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部经典之作中,有一句话对我的冲击最大,那就是“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最初,对这句话并不理解,因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好的企业就是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激动人心。但从本质上讲,管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其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与那种片面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是格格不入的。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能够激动人心,但事实上,我们宁可扎扎实实地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而不是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 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看到,不少明星企业轰然倒地。反思他们起落的轨迹,有过艰辛,有过辉煌,也曾轰轰烈烈地干过一番事业,但他们最终不甘“单调无味”,总想隔三差五地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举动,以期引起轰动效应。他们的心态过于浮躁,没有脚踏实地的以“卓有成效的管理”来保持企业长治久安,更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和能力。他们扩张企业的近似病态的冲动和某些官员对政绩近似疯狂的追求一拍即合,结果只能落下一个悲惨的下场:“出师刚捷身便死”。有的企业昨天刚刚扬名,今天便已销声匿迹,成为“昙花一现”型的企业。不可否认,管理需要激情,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市场经济中只有一条法则是永恒的,那就是“剩者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