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7-8-31 16:59:50
|
只看该作者
七、交谈敬辞 在人际交往中,你的言谈能否愉悦人的心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适时、恰当地使用敬辞。所谓敬辞,即是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它既能表示你对对方的友好与敬重,又能使自己的辞色显得高雅、有礼貌。下面,我们就谈谈敬辞及其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从敬辞的作用看,可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表示谢意、感激、佩服的,如拜谢、拜服、高见、高论等; 表示希望得到对方指教的,如赐教、候教、雅正、呈正、斧正等; 表示询问的,如请问、高寿、贵庚等; 表示情态、动作的,如恭候、奉陪、光临、拜望、惠存、笑纳、雅教等; 表示请托的,如烦劳、劳驾、拜托、赏光、鼎力、俯就等; 表示尊称的,如阁下、高足、仁兄、贤弟、大人、诸位等; 表示歉意或请人原谅的,如失敬、失迎、海涵、包涵等。 从表达形式上看,敬辞又可分为口头的和书面的。前者如拜托、赐教、借光、烦劳、奉陪、高见、阁下、恭候、请问等;后者如驾临、枉驾、钧鉴等。口头敬辞可以作为书面敬辞在文章中应用,而书面敬辞除了特殊情况很少用做口头敬辞。
敬辞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大多数出现在句子的头或尾,如“烦劳您顺便给我家里带个信儿去”、“借光,让我过去”,这是出现在句子开头的。“招待不周,还望海涵”、“本星期日下午在家候教”,这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当然,敬辞有时也出现在句子中间,如“多蒙鼎力协助,不胜感谢!”、“我们已经恭候多时了。” 在我们了解、掌握的敬辞中,有的含义不止一种,如“高寿”作敬辞用,是问老人的年纪,如“老太爷高寿啦?”这个词除作敬辞用以外,还有“长寿”的意思。“俯就”作敬辞时,是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时用,另外,它还有“迁就”、“将就”的意思。“海量”作敬辞,是表示宽宏的度量,如“对不住的地方,还望您海量包涵”。此外,“海量”还可指很大的酒量,如“您有海量,还可多喝几杯”。“敬礼”则可表示一种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的动作。 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和恰当使用敬辞,对有的敬辞的其他含义也不可忽视。另外,上面介绍的敬辞今天很多已废弃不用了,只要掌握了即可,不要乱用。 那么,在日常交谈中,怎样才能恰当地使用敬辞呢?以下几点是值得参考的: 1.熟悉、记住那些常用的敬辞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只有熟悉、记住那些常用的敬辞,才能在交谈中脱口而出,既能愉悦人的心情,又能显示自己的口才与素养。 2.弄懂意思,注意敬辞的应用范围 敬辞,一般用于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多,托人办事、表示感谢、请人指教、表示敬意、问人情况、表示诚挚等。当然,敬辞也有用于文章的。少数敬辞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场合。例如“高龄”,一般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大人”和“膝下”一般称长辈,且多用于书信,如“父亲大人膝下”。“阁下”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多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3.适应人的心理需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在交际中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乐于听含恭敬口吻的话语,而敬辞则正好适应了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使用敬辞,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
八、面试交谈语句 会话不是没有头绪的闲聊,你说的每一语句都应该传达实质性的含义。它应能发挥语言的功能,使双方能交换有价值的构思。如果人家对你所说的评价是“废话连篇”,那么就太悲哀了。反之,你则不虚此“说”了。因为只有通过交谈,双方才能互相了解,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 那么,对交谈语句有什么要求呢? 1.精练 说话是将字变成声音,但许多人没有注意如何才能把话说得简洁。要把话说得精练,关键在于在话未说出口时先打好一个腹稿,然后再根据这个腹稿叙述出来。 不必要的语句,固然会造成语言臃肿,即使一些必要的语句,用得不是地方,也会起副作用。 2.通俗 在使用大众化的语句中,要多注意某些含义在口语中表达的特殊方式。语句要通俗,特别注意某些说法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更新。因此,说话者应跟上时代,采用当代通用的说法。 3.准确 恰当地运用语句,首先应从中心的酝酿开始。但是,有时你本身使用的语句是正确的,但也可能造成误解。为什么呢?一种情况是你出现口误,由于环境的干扰所造成的精力的分散,会造成这样想那样说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聆听的一方由于理解上出了问题,没有正确领会你的含义,所以,出现语言误会。遇到重大的情况,听者还应把说者的话重复一遍,以检验有没有错误的理解。 语句的准确,不能单从语法的意义去理解。交谈是离不开环境和对象的,如何使语句恰如其分地表现此时此地你的感情则是更高的要求。话要说得准确,还要说得得体。 总之,任何人无法用金钱买到巧妙的语句。要获得它,只有多看些书,或注意向那些有口才的人学习。只要多学习、多留意,就有可能把你的语句用得活灵活现。
九、交谈结束 在交谈中,人们普遍重视开头,而对结束谈话,人们往往不以为然。说话完了,说声“再见”不就结束了吗? 其实,结束谈话并非如此简单。比如,一方没说完话,对方就不愿听了,怎么结束?两人在交谈中争得面红耳赤又各不相让,如何结束?两人谈兴正浓,而客观条件又不容许再谈下去,又应该怎样结束? 一次好的交谈,欲达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也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么,怎样结束谈话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美好的印象呢?以下介绍几种结束谈话的技巧:
(1)切忌在双方热切讨论某一问题时突然将对话结束,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一时出现僵持的局面,应设法改变话题,一旦气氛缓和就应赶紧收场。 (2)不要勉强把话拖长,当发现谈话的内容已渐枯竭时,就应马上道别。否则,会给对方留下言语无味的印象。 (3)要小心留意对方的暗示。如果对方对谈话失去兴趣时,可能会利用“身体语言”做出希望结束谈话的暗示。比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或游目四顾、心神不安,或频繁地改变坐姿。遇到这些情况,最好知趣地结束谈话。 (4)要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准备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一段短时间,以便从容地停止。突然把谈话结束,匆匆忙忙地离开,会给人以粗鲁无礼的印象。 (5)笑容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因为最后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的印象,可以长期留在双方的脑海之中。 (6)在有些交谈结束时,说一些名人格言、富有哲理的话,或是美好祝愿的话,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第二节 面试中的体态语言艺术
在面试过程中,除通过有声语言表达思想能力,与考官进行交流外,还必须重视通过无声的语言,主要是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实践证明,体态语言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具感染力,运用得当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应试成功助一臂之力。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语言与他的话语相矛盾,人们宁愿相信他所看到的,而不是他所听到的。
一、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在面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体态语言是在特定条件下用表情、动作、体态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露人的内心、寄予人的情感的语言。对应试者而言,体态语言不仅能辅助相应的口语表达,而且还可以单独产生影响,在面试过程中起到发出与传递信息的作用。 1.体态语言的含义 体态语言是信息发送者把要发送的信息,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输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再通过信息接收者的视觉神经作用于大脑,从而引起积极反应、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 应试者的体态语言,则主要是指应试者通过自己的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将自己的指令、意向传达给考官,以达到影响和感染考官的目的,使考官对应试者产生良好的印象。 2.体态语言在面试中的功能和作用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一个“礼仪之邦”的美誉,应试者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考官的赞许,就要讲究礼仪、注意仪表、加强自己的风度与魅力。而其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就更要注意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 应试者的体态语言,是应聘活动的信息载体,是应试者语言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加强体态语言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面试中的姿势语言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体姿势。人们通过身体的坐、卧、立、行等姿态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向、态度等各种信息的综合就是姿势语言。潇洒、自然、大方、得体的身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矫揉造作、忸怩作态的身姿则让人厌烦。因而应试者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顺利开展工作、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就必须注意所运用的姿势语。 1.演讲站姿方法 应试者都会遇到演讲这一关。演讲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争取给人留下一种精神饱满、胸有成竹的好印象。 著名演讲家曲啸在介绍演讲经验时曾说:“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听众以协调的平衡的至美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演讲者站姿规范如下: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腿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有以下几种: (1)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一般适应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3)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太平会影响呼吸声音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此外还有立正式、丁字式等。 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中,手是活动最为灵活的一个部分。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可以说在面试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的动作利用得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身体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 不同的演讲手势在演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自然而安稳的手势,有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表明心迹。 2.面试姿势规范 坐和站的姿势有时是一种处于静止和无声状态的非言语交际,因为这是身体本身在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些虽属小节,然而毕竟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观,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姿势来表现个人的风雅,也常常通过观察别人的无声静姿去衡量人家的文明价值,甚至据此会在与对方开口交谈之前就形成极为肯定和极为否定的印象。 入座时,应当轻而稳,不要猛地一屁股坐在座位上,响动过大,更要小心别碰撞茶几、碰掉茶具,丁零当啷,稀里哗啦,人未落座、话未启口就给人一个不稳重的第一印象。 坐的姿势要端正、大方、自然。无论是坐椅子还是坐沙发,都不宜坐满,也不宜正襟危坐,坐一半为好。上身要端正挺直。这样的坐姿,不但使人显得精神十足,而且对应试者来说,还表示对考官的敬重。只是不要死板僵直,更不要缩脖端肩(这被认为是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交谈时,可以根据对方所谈内容调整自己上身的前倾度——身体前倾象征着关心或仔细倾听;上身后仰时,则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这可能暗示不赞成、困扰、无聊或想休息。 坐久了,不必老是保持同一种姿势,也可靠在沙发上,但最忌两腿一伸、半躺半坐、追求充分松弛的舒适感。 坐下后,手可平放腿上或沙发扶手上,也可以用手背托着下巴,胳膊肘支撑在扶手上或另一只手上,不过一定不能用手掌托着脑袋,那样显得无精打采。 站立着与人谈话时,身体要正对交谈者;腰板挺直,不可晃动,这会使人感到你很有自信力,而你也会有同样的自我感觉,甚至连声音都会变得清晰、洪亮;两脚叉开,身体重心可移于一脚或平分于两脚。一般来说,进行言语交际时,肢体应力求自然,以避免给已趋紧张的心理再增加“手足无措”的压力。 鉴此,手最好(起码一只手)有所依托,或相握,或倒背(这两种方式可谓“进退两易”——进可随时方便地伸出手来,有意识地使用某一姿势;退可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不良手势习惯),或插衣兜,或叉腰际。
3.避免消极的身体语言 面试考官试图通过你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观察你在压力下的反应,所以应避免面试过程中的以下消极动作: ①假声咳嗽;②经常摸嘴;③咬嘴唇;④抖动腿脚;⑤交叉胳膊;⑥回避目光接触;⑦无精打采。
三、面试中的表情语言 表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它是凭借眼、眉、嘴以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情,其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因此,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表达效果是很重要的。 1.目光语言 目光语言指通过眼神的变化来传递某种信息的体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人的喜、怒、哀、乐等深层心理情感都会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而且能表达最细微、最精妙的差异。双目生辉,炯炯有神,是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反映,在面试时与考官保持目光接触,有助于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相反,双眉紧锁、目光无神、游离不定或不敢正视对方,都会使对方觉得你无能,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要特别说明的是:视线的运用往往是种种方法综合考虑、交叉运用的,同时要按照内容的需要,押着感情的节拍,配合有声语言形式与手势、身姿等立体进行,协同体现。 2.脸部表情 笑是言语交际进行的润滑剂,应试者在面试时应当使之贯穿始终。当面对考官时,最好在面试结束时报以真诚的微笑,使你的笑貌音容在大家的脑海里最后再打上一个印记。即使是两个人之间结束谈话时,也一定要留给对方一个愉快的印象,笑容便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 以下是一些需要提防的非语言陷阱: 握手:这是你与主考官的初次见面。如果他/她伸出他/她的手,却握到了一只软弱无力、湿乎乎的手,那么这不是一个好的开端。你握起手来应该是坚实有力的,但不要太使劲,你的手应当是干暖的。当你刚到面试现场时,用凉水冲一冲你的手。如果你的手发凉,就用热水冲一冲。手掌心对温度调节尤其敏感。 你的姿势:站如松,坐如钟。我们不是在说“推弹杆”姿势,只不过让你表现出精力和热忱。没精打采的姿势看上去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照照镜子或拍段录像审视一下自己。 眼睛交流:用眼睛看着主考官。不要瞪视,因为它显得太有进攻性。如果你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停地环视房间,则显得你缺乏自信或对所谈话题感觉不舒服。 你的手:说话时做些手势是很自然的,但太专注于手势可能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另外,避免说话时触摸你的嘴。当你在打电话时在镜子里看一下你自己,你很可能在面试中用的是同样的手势。 不要坐立不安:没有什么比抚弄头发、脚踏地、按笔帽,或不由自主地触摸身体某部分更糟糕的了。 准备好你将要说什么很重要,而实践起来更重要。非语言的交流比起语言交流来更能说明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