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原创]反对深入学习古籍!(含第1~3批回复)

[复制链接] 41
回复
44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15 10: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

1、欢迎板砖(言之有据的反对意见),但不欢迎污泥(想当然、凭情绪)。

2、做不到前者的,可以用用脚投票(点有用/无用),但不要象后者。

3、后者的帖子,本人一律无视、不做任何回复。

4、(补充)想拍砖者,建议从我的三个论据入手,对着三个论据猛砸即可,别到处丢石头。

下面言归正传

------------------------------------

正如标题所言,我反对深入学习古籍,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各种古代观点。当然,偶尔看看,还是不错滴。但一定要反对那种把古籍当宝藏,顶礼膜拜、深入学习的方法。原因如下:

1、我们很难弄明白它(泛指古籍,下同)到底在讲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我们现在看到的、有标点符号的古籍,都是后人加上的,而且是挺晚才由后人加上的(清代以后?具体不清楚了,哪位知道告诉我......)--千年之后的人给千年之前的文章加标点,我怎么看都觉得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

       而我们接受不接受一个理论、一个观点的前提是我们准确理解了这个观点。在没有弄明白观点所指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学到的东西,往往只是自身以往经验的投射,说它对或者不对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实际在谈的是自己的理解。

       打个比喻。不少人都听过3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寺庙就进去问老和尚考试结果如何。老和尚一言不发,举出了一根手指头。秀才不解其意,闷闷而去。小和尚就觉得纳闷,问老和尚到底什么意思。老和尚说“不管他们考的结果如何,一根手指头都能代表。如果都没中,那么,一根手指头表示“一个都不中”;如果都中了,表示“一个都不了”;同样,中一个、中两个,一根手指头都能正确解释”。

      我想古籍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我们不能很清楚搞懂它到底在说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什么都说到了。

      这是第一个理由。

2、古籍中观点与当前一些最新发现不谋而合,不代表古籍就是正确、有价值的。

      禅宗在描述修行的阶段性时,分别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还是山”来形容。在这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似乎一样(看山都是山),但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两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对古籍来说,很可能也是如此,即,古籍处于“看山是山”的阶段,而目前最新发现则是处于“看山还是山”的阶段。二者形式上的相同不代表实质上的一样。

3、古籍中多观点,少论证,信不信全在自己。古籍能给你灌一脑子的观念,但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些观念是对的。

      既然如此,接受或不接受的责任完全在自身--你要么信,然后去自行寻找证据、验证观点,进一步说服自己;要么不信,毫不理会。

      这种手法,和宗教信仰有何区别?都是先要信,然后再去找信的依据。所以,儒、释、道被看做三个宗教,因为他们的基础建立在“信仰”之上。

以上是我的观点,请大家指正。

看完这个帖子的朋友,要么请点击“有用/无用”,给我些反馈,要么发个短贴,让我知道你的意见--我就不枉敲了这几十分钟的字。谢谢!!

================================================

回复记录:

      1、8.16;第一批回复(Re:2~10楼)在11~13楼,请查看

      2、8.17;第二批回复(Re:14~17楼),在18楼,请查看

      3、8.20;第三批回复(Re:19~22楼),在23楼,请察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0 12:52:47编辑过]
42
发表于 2007-10-20 14:43:2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反对深入学习,普通人学个一知半解差不多就行了,“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学的东东多着呢!

41
发表于 2007-8-24 13:44:46 | 只看该作者

陆贾(如果没记错)在他的《新语》(术事篇)里的一句话比较能代表个人的观点,“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学习的对象亦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13:45:27编辑过]
40
发表于 2007-8-24 00:47:21 | 只看该作者
听听瞧瞧,道理好像是明白了些。
39
发表于 2007-8-21 17:13:0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长云在2007-8-20 15:19:52的发言:

敢发这样的险帖,beyonlee精神可嘉!

不过坦白的说一句,好的立意如果没有好的表达方式,反倒可能因文害义。

还是很佩服楼主的豁达和勇气。[em10]

长云真是个实诚人 [em43]

38
发表于 2007-8-21 14:33: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观点被釜底抽薪,驳的体无完肤,无言以对,除了自嘲一笑之外,自然别无它法;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亦颇能收贻笑大方之效。最后劝一句,真是为你好,拜托就别提你的原则了,看看之前家人给你回的还不明白?不许人反驳观点,只能驳论据,真是哗天下之大稽,楼主不但不知古,更不懂今,好好学学议论文,研究研究辩论再来吧,如其不然,就是文坛彪哥:哎呀!哎呀!不按套路出招袄!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4:17: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御风而上在2007-8-21 13:11:05的发言:
点击率有何可赚?于公,不要点击率开什么网站?于私,不要点击率发帖何来?
此帖的主题,摆明了对再自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做出无事生非的质疑
一个民族不用去研究古籍,好比一个人做事不用去反省,去找工作不用写简历,去学习不用复习,可行?一中国人,不知中国史,不知中国文化,何以为中国人?推而广之,全中国人若皆如此,中华民族何以为中华民族?再推而广之,任何一国家国民皆是如此,只学今之他人不学古之贤人,岂非又一邯郸学步之徒?君可知否,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然,此帖的主题还有一关键,不去“深入”的学习古籍,这不是不学习,而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浅尝则止的去“学习”吧!这样的“学习”,是学习吗?君可知,学习,是什么意思?看看《论语》吧
再者,就像前面的兄弟问的,楼主何出此言呢?是看的古籍太多还是太少?应该是太少,这样只是对不熟悉的东西有抵触倾向的人的正常心理;若是因为看的太多又有此疑问,那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楼主的阅读能力了。
同意前面的家人说的,你爱学不学,没人管你,但出来妖言惑众,无事生非,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直很欣赏栖息谷,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主题居然存在,更不可思议的是会被置顶,真想问问阿赖和纵横,怎么回事?
一家之言:此帖的主题和此帖的置顶,都颇有双锤擂鼓之风。
鉴定完毕。

--按照之前发帖时所说的原则,对该贴不予理会~~

--(模仿一下)鉴定完毕。

--哈哈哈哈哈哈

36
发表于 2007-8-21 13:38:21 | 只看该作者
探讨得这么深入
35
发表于 2007-8-21 13:11:05 | 只看该作者
点击率有何可赚?于公,不要点击率开什么网站?于私,不要点击率发帖何来?
此帖的主题,摆明了对再自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做出无事生非的质疑
一个民族不用去研究古籍,好比一个人做事不用去反省,去找工作不用写简历,去学习不用复习,可行?一中国人,不知中国史,不知中国文化,何以为中国人?推而广之,全中国人若皆如此,中华民族何以为中华民族?再推而广之,任何一国家国民皆是如此,只学今之他人不学古之贤人,岂非又一邯郸学步之徒?君可知否,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然,此帖的主题还有一关键,不去“深入”的学习古籍,这不是不学习,而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浅尝则止的去“学习”吧!这样的“学习”,是学习吗?君可知,学习,是什么意思?看看《论语》吧
再者,就像前面的兄弟问的,楼主何出此言呢?是看的古籍太多还是太少?应该是太少,这样只是对不熟悉的东西有抵触倾向的人的正常心理;若是因为看的太多又有此疑问,那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楼主的阅读能力了。
同意前面的家人说的,你爱学不学,没人管你,但出来妖言惑众,无事生非,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直很欣赏栖息谷,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主题居然存在,更不可思议的是会被置顶,真想问问阿赖和纵横,怎么回事?
一家之言:此帖的主题和此帖的置顶,都颇有双锤擂鼓之风。
鉴定完毕。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1:40:4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御风而上在2007-8-21 10:45:34的发言:
此帖有出奇言赚点击率的嫌疑[em09][em09][em09]

点击率有何可赚?仁兄是否能说明白点?

又有,你这句话能不能看成是又“故出奇言,以作高深态”之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