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罗德尼·特纳的《项目管理手册》(第2版),记了一些摘记,也写了一些感想,发上来与大家共享。 《项目管理手册》第2版罗德尼·特纳 清华大学出版社 粗看本书的前言介绍和部分章节,觉得本书的一个看点是“手册”,有一些比较有用的数据和表格。读完再回头看,发现收获其实更多。这本书不光系统的讲述了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也介绍了很多优秀的项目管理的方法论。 项目管理知识概述项目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有三个方面:项目、管理过程、分层结构。 项目是一种独特的人类努力,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共同工作,并在一段时间限制之内完成一项工作。实现项目目标就是能够实现有利的变化。从事项目的人会感到项目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必须调整工作模式。为了协调大家的工作和进行配合,必须要有项目计划,计划既要相对稳定,又不乏灵活性,也就是说,项目计划是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灵活性体现在计划上又是分阶段的。项目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项目的交付成果。我们最终想要的是交付成果(项目产出)所能带来的利益。
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有利的变化”,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关于项目目标定义中最好的。项目就是处理变化的,而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好这些变化的因素。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是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提到的紧迫性。而不确定性即项目中变化的因素。除了这两点,我更愿意再加一个“平衡”(或“权衡”)。这样几个与一般运作性任务完全不同的特点,给从事项目的人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须用项目管理的特定方法和工具来管理项目,才能更有效的实现项目成果,这其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就是计划,计划是解决紧迫性、不确定性和平衡最有力的武器。 这段摘记中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关于计划的内容:计划的灵活性。我们经常说一句俗语“计划赶不上变化”,而这也常常成为不做计划的理由。我觉得这是没有处理好两点:1、计划的有效性,你必须先有一个可行的计划,计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2、计划的灵活性,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变化,这就要求在一定的情况下,计划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做出调整。我们常常处理不好计划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的是对计划的不信任。其实,目标分析(基线分析)是处理计划有效性和灵活性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我们保证通过努力制定出一个比较有效的计划,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将之锁定,作为目标计划(基线),将它的一份copy作为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的进展计划(此计划因为是现实的反映,本身就有强的灵活性),在目标计划与进展计划的差距大到不可接受时,为了保证目标计划的有效性,才对目标计划做出调整,而这种调整就是计划的灵活性的应用。
Jain讲过:项目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它使远景转变为现实。目标的分层:远景、使命、可交付成果(项目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 蓝图怎样实现,惟有层层分解为可执行的业务和事务。 项目管理的本质在于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此言了得,处理变化就是项目管理的本质。 项目作为一种努力,其结果是要交付一个项目产品(facility),通过对这个产品的使用和运营可以获得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