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6年经管领域的热门书籍,《长尾理论》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颠覆性的理论成果为企业在市场开发领域开辟出新的思路。但是,以网络宽带和在线销售为基础的“长尾理论”是否能够适应中国市场?以大规模工厂化制造擅长的中国企业能否熟练舞动这条长尾?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深入中国的实际,追寻理性的答案。 有中国特色的长尾战略 《长尾理论》引入中国后,许多人把它理解为是以宽带和在线销售为基础的非常前卫的新经济理论,怀疑它能否适应中国市场。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以大规模工厂化制造擅长的中国企业,要适应一种本质上是小批量、多品种甚至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跨度非常大,无疑要经过一场震荡式的革命。 但深入研究发现,这种想法的思路并不精细,甚至算漏了主要的变化。 第一,长尾理论对应的经济学基础是数字化的范围经济。数字化固然要求“以网络宽带和在线销售为基础”,但范围经济却是“古已有之”的,是钱德勒所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之一。因此,长尾理论的“底座”,是完全适应中国工业化国情的。长尾理论并不要求非戴上“数字化”的帽子,从原版《长尾理论》举西尔斯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范围经济才是不可少的要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浙模式中的利基、隐形冠军模式,就是中国式的长尾战略(而且正在向数字化转变)。 第二,长尾理论强调规模化定制,规模化定制固然是先进生产方式,但定制本身甚至连工业化都谈不上,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的倡导者派恩曾当面告诉我,定制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大规模是指工业化方式,大规模定制是在网络化基础上二者的结合。中国不乏农业社会的定制传统,长尾理论不过是将它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是历史的螺旋式上升。中国实施长尾战略,甚至还具有美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为美国并没有定制传统。 中国比美国更加适合长尾战略的方面 “农村”即长尾,“城市”即短头,中国的规律在于“农村包围城市” 现在已经没有人问“农村包围城市”适合不适合中国,长尾理论说白了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著名企业家王志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我最近和很多人讨论过所谓的什么叫长尾。其实当年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利用长尾理论,农村就是长尾,城市是短头。” 他进一步指出:“从历史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正是长尾战略的成功实践。得长尾者得天下。” 蒋介石的“商业模式”,就是“二八法则”模式。“二八法则”教导人们抓住能带来80%效益的那20%事情去做。蒋介石于是只顾“四大家族”这个大热门,把80%的长尾,也就是农村,给忽视了,结果失败。毛泽东却用相反的方式取得了成功。王志东讲得好:“毛主席来领导大家的时候,讲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长尾理论,长尾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或者一个很创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概念)了。农村包围城市为什么成功呢?农村的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 我认为长尾战略,或叫经济上的“农村包围城市”,在中国就是小企业“包围”大企业,要点就是拼协调成本。基于“农村”(长尾)的、协调一致的“红军”小企业,可以战胜基于“城市”(短头)的、内耗严重的“蒋军”大企业。 小的是长尾,大的是短头,江浙小企业代表了中国的特长 意大利恐怕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这种特色的国家:靠中小企业对抗五百强企业,战而胜之,而且胜者并不想成为大企业。他们把“小的是好的”理解为:只想当世界冠军,不想当大企业。就像江浙的指甲钳大王、手缝针大王一样。 “第三意大利”(蒙第勒省、蒙第勒工业区)的地位,有点像江浙、广东在中国的地位,是全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意大利不是不想靠五百强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大企业实在不争气。为什么在别的国家,都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而在意大利和中国,有可能是中小企业战胜大企业呢?意大利生产活动部部长马尔扎诺指出了其中相同的背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大的场景,一个是“小企业和大网络”,另一个是“一体化的大企业”。有了信息和通信技术这个有效杠杆,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处的不利地位,必定会有所改善。 马尔扎诺还道出其中的所以然在于:“一般地说,企业规模越大,协调成本也就越高。当中小企业专业区内交易成本低于大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时,小企业的优势就会大于大企业。” 没有比中国更像意大利的了:意大利小规模企业比重高于德国10%,法国20%,英国25%,中小企业占工业部门就业人口的85%,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中小企业占99.8%,比意大利还高。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口的75%以上,占全国出口的60%。一旦有了大网络(服务体系),能量将像火山一样爆发。 多年前,我在广东调研时,曾提过一个未被采纳的建议,后来通过《“广东病”:信息时代的小生产》和《“新处方”:网络化制造新广东》发表了这个内部意见。主旨就是通过网络化降低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相当于现在说的长尾战略。现在看来,江浙企业比广东企业做得好,真正把长尾的力量发挥出来了。主要差别就在,江浙企业的长尾企业善于合作,而广东企业单打独斗。在江浙,产业集群的协调成本低于大企业内部协调成本,从而能够以小博大。 如果一个国家,按照“小批量、多品种”的长尾战略发展,那会出现什么景像呢?会出现一种我称之为“国家范围经济”的新型崛起之路。国家范围经济的特点是由中小企业形成国家竞争优势。也就是中国经济的江浙化、广东化。它强调“小的是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 15:30: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