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八十三年底、八十四年,我們引進顧問公司來做BIP(business information p lanning),請顧問公司是很貴的,當時的銀行業沒有人請過顧問公司來幫忙做這種事情。大家都傻眼,「啊!就這樣要收我們這麼多的錢喔!」可怕啊,那個錢是算億的!我們一想,員工一個月薪水才多少錢,上億的經費我們可以請多少員工做一年耶。
我們除了EP以外,還有ABC制度(Ac tivity Based Costing,活動基準成本法),每個人都必須知道每一個行動帶出來的成本會 Allocate(分配)到多少錢,比方說我的薪水成本要怎麼分配?我的秘書會統計我桌上有多少公文、我開了多少會,然後把它們計算下去。自然反映出來,你今天要動用公司一塊錢,能不能賺回兩塊錢,如果賺不回兩塊錢,也至少不能虧。這種基礎工程有幾家銀行做得到?做不到的話,做得越大虧得越多。不談別的,談購併的綜效,如果沒有ABC這一套,我就懷疑大家都是在拚sense(直覺),都是在拚出價,到底有沒有辦法賺得回來,我畫個大問號!
答:記不記得Bank of America(美國銀行)當年怎麼上來的?Bank of America當年上來的時候,連存款都是到街邊去拉客人的,這個是銀行成長的歷史裡面,當高度競爭的時候,很多服務是這樣辛苦的。我常常在晚上去看我們的同仁,別人去看電影,他們是窩在電影院外面,等人家散場的時候,請這些年輕人來申請卡片,了不起。
只要公司裡面有一個橫樑或是穿堂,一定看到一行字:Think yourself as a customer .(把你自己想像成客戶),他們的年報也都有這行字,每一頁都是把你自己想像成客戶。再大的會議室也是圓桌的,沒有大小。他們發出五千種以上的認同卡,五千種call center (網路語音服務)要回答問題多難啊!但是他們做到了。而且規定VP(副總)以上的主管一個月要去聽四個小時,VP以下的包括司機,我強調「包括司機」四個小時要去服務客戶。
而且我真的去證明。我在車上硬要考司機,他可以比較花旗銀行、bank one、first un ion所有這些銀行的卡片跟他們MBNA的卡片有什麼不一樣。最讓人家尊敬的是,我故意刺激他:「Nothing to do with your job.(跟你的工作毫無關係)」他說,我們每一個jo b(工作)在MBNA at the end of day(無時無刻)是為客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