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复制链接] 2
回复
7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24 13:4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GDP增速,而是资产泡沫

记者总是喜欢做类比,在见识到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增长后,他们就会把它比喻成即将出轨的列车、令人盲目崇拜的神像、巨型油轮、或者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的超载卡车。当中国宣布其总量高达2.8万亿美元的经济在2007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1.1%的增长后,记者们又故技重演,开始说经济将会搁浅,火车将会失事,或者出现硬着陆。很多文章最后都说,中国的经济已经过热。

然而,在中国工作的经济学家们则并不这么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用“红鲱鱼”一词(英语俚语中表示转移注意力的事物)来形容中国高速增长的GDP可能更为合适。本文采访了五位经济学家,无一人对GDP增速表达了担忧,尽管2007年第一四季度11.1%的增长超过了去年第四季度10.4%的涨幅;尽管中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是11年来的最高。其中只有一位表达了对经济可能过热的担忧,而且也只是有一些温和的担忧。所有五位经济学家都预测认为,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将会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

“我认为,11.1%的增速并没有什么问题,”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维森说。“最近有10%甚至超过10%的增长都是很自然的,如果增速比这个还要稍微高一些,也没有关系。”

花旗集团在北京的经济学家沈明高和李教授的观点一致。“我不觉得11.1%的增速有什么好怕的,”他说。

中国政府确实对经济有所担忧,但是降低GDP增速并不在其中。经济学家们表示,讨论GDP增速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在中国,主要应该担心货币供应,目前提高银行准备金和利率的政策都是想要吸纳过剩的流动性,而不是减缓GDP增长,而最终的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

位于北京的经济研究机构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董事葛艺豪(Arthur Kroeber)认为,之所以会讨论经济是否过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误读了中国的政策。“人们不懂如何理解中国官员的声明,”葛艺豪说。“在中国,中央计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每年政府都会为x,y,z制定目标。但是因为我们不再是一个中央集权式的经济了,这些目标也就不像从前那样重要了。也就是说,当温家宝总理说今年(GDP增长)要达到8%,他说的其实是:‘我肯定今年的经济增长至少会达到8%。’而事实确实如此。他不可以说错话。他们也不希望最后出来的数字是有问题的,特别是GDP,所以报出来的数字都是低估的。”

今年三月初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国经济今年的目标是8%。另外一个保守的目标是从2006年开始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相当保守,而且容易实现:年均GDP增长7.5%。

媒体常常在季度GDP增长数字公布后,报道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来减缓GDP增长,防止出现经济过热。“关于中国政府想要让经济减速的报道是不正确的,”葛艺豪说。“给经济降温意味着政府认为目前10-10.5%的速度太高了,他们希望能够减慢一些,比如说降到9%,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让经济减缓。”

忘掉GDP,聚焦流动性

“不管怎样,GDP增速都不是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可靠指标,”渣打银行在上海的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认为。“至少从经典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只要不出现通货膨胀,而且增长是可持续的,哪怕出现100%的GDP增长,都没有问题,”王志浩说。“经济过热是指,需求大于供给,出现通货膨胀,开始影响企业的决策,然后央行开始加息。中国的官方数字显示经济增长11%,但是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因此问题就是,人们在说经济过热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这并不符合任何一种经典的过热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关于经济过热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真的。”

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在2007年前四个月攀升了2.8%。而且在三月达到了3.3%,在两年内第一次突破了3%。但是王志浩认为,只有当通货膨胀达到5%,经济过热才会成为一个值得担心的话题。

自从2006年年中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多次调高银行准备金标准,并且连续三次加息。然而经济学家认为,这些举措的目的并非为了减缓GDP增长,而是针对货币供应推出的政策。系统内货币过多,就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价格,这些都是政策制订者最为担忧的问题。

“他们试图对经济中不断涌现的现金潮进行管理,”葛艺豪说。“经济增长非常迅猛,有大量的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再加上有可能有更多的现金进入体系中,这些货币进入系统,需要有人把它们带出流通系统,而提高准备金比例就是现在采用的主要手段。”他还补充说,中央银行可以无限制地提高准备金比例。

到目前为止,政策调整似乎很有成效。“我可以说,现在政策处于自动行驶阶段,”葛艺豪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安排,每一到两个月就把准备金比例上调半个百分点,我认为这种做法仍将继续。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那些面临大量资本流入的国家中,这种方法对于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被证明切实可行,而且能够起到作用。”

结构性问题

经济学家们指出,虽然这些调整很成功,但是这都只是临时的解决办法。吸纳过剩的流动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解决造成流动性上升的根本结构性问题,则要难得多。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公司的再投资和当地政府的过度开支,而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以及家庭投资渠道欠缺也起到了加剧的作用。

“这些措施(利率和准备金比例上调)只针对的是流动性过剩的结果,”花旗集团的沈明高说。“只要流动性过剩,他们就消化掉,但是根本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更大的改变,比如说,如果他们把利率上调200个基点,或者把准备金比例上调200个基点,那差别就会非常明显。这是货币政策方面。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做两件事:一就是切实地推动消费,也就是要更加关注对服务的消费上,而不是生产方面;第二就是要发展资本市场。”

和传统的看法不同,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大部分来自国内。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很多公司利润颇丰,而企业常常把这些利润再投资,进行生产,而不是把利润分配给股东。另外,随着公民收入有所提高,他们就会存更多的钱进银行,这些货币然后又回到系统中去。

外国资本也流入国内,通常投向房地产这样的资产,也会进入工厂、服务业或者其它生产领域。“外国直接投资本质上并没有导致中国的生产能力过剩,因为这些投资都是基于人们想要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的,”葛艺豪说。“他们还是会犯错误,但是财务制度更加规范。过度投资是因为国内的流动性太大了。”

流动性太多会导致产能过剩,并且可能带来资产通胀,特别是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生产能力过剩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问题,葛艺豪说。在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可以通过在需求之前控制货物供应来抑制通货膨胀。产能过剩的确会提高某些行业出现大衰退的风险,他说,特别是在钢铁行业。但是这些问题近期内都不会出现。

抑制资产价格上升的建议

有一个和流动性过剩相关的问题更为严峻,那就是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比如中国的股市和房市。“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资产市场泡沫,”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办公室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每当一个国家出现泡沫时,都是因为这个国家太过成功。而中国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泡沫,一个在股票市场,一个在房地产市场。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两个问题,就会有风险。风险不会出现在明天或者下个月,而是早晚的事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是不会持续下去的。”

花期集团的沈明高指出,在中国,由于总体上缺乏私人投资渠道,资产泡沫的问题更为严重。“家庭没有地方可以进行投资,”他说。“他们只能在银行存款、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进行选择。但是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给房地产市场降温,提高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那么人们还能做什么呢?如果他们不想把钱存在银行,他们也不能投资房地产市场,他们就只能把钱投向股票市场。”

从2005年中期开始,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给住宅商品房市场降温,其中包括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按揭贷款利率,向五年内出售的房产征税以及限制外国人和机构购买房产。但是现在焦点已经转移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随着房地产市场增速减缓,很多中国人选择股票作为投资渠道。

根据《上海日报》的报道,在五月的头两个星期里,上证综合指数几乎每天都创下历史新高,全国每天新开30万个股票帐户。第一季度的股票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0%,而这一速度在四月和五月继续加快。过去六个月中,上证综合指数,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指数,从1800点飙升到现在的4000点左右。“股市现在有点失去理性了,有点疯狂,”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说。“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维持下去,指数就会冲破8000甚至10000点,那就会非常非常危险。”

和花旗集团的沈明高一样,汤敏也提出需要大幅提高银行利率。“加息2%能够给那些投机者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很可能会导致股市小幅下挫,但是这不见得是件坏事,”他说。“既然早晚要崩盘,还是赶早不赶晚比较好。”

这样的强心针只能用于强大稳固的经济中,他补充说。“很有可能2%的升幅能让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是一些企业会抱怨。不过衰退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经济的整体形势还是非常强劲,”汤敏说。

沈还建议进一步建设中国的资本市场,为私人投资开辟一个新渠道。“虽然股市的繁荣对流动性有不少帮助,但是股市本身的容量还不够,”他说。“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债券市场。我认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资本市场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开发和变化,并且能够长期帮助我们把一部分流动性引入资本市场,而不止是短期吸引住流动性资金,”他说。

国内企业有大量资金投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中,这种投入通常都会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这一部分资金更难处理。当地政府相互竞争,希望吸引到房地产开发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厂、外商投资以及其它收入,这一行为使得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难上加难。“各地政府间的竞争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李教授表示。“即使中央政府想要减缓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却有自己的利益。如果政府想要做什么,那么它们需要控制好自己。这是我所担忧的问题。”

向前看:经济依然向好

很自然,一个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经济很容易掩盖其深层次的结构问题,特别是这样的经济有助于消化工业产能过剩。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所有接受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采访的经济学家都对近期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三到五年的经济增长非常乐观,因为投资和出口仍将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沈明高说。“唯一可能的风险就是出口增长陷入低迷状态,这有可能是外部经济衰退的结果,比如美国软着陆或者类似的外部因素。但是到目前为止,外部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不太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在现阶段出现下滑。”

其他经济学家也赞同这一观点。“我们正在一个五年的繁荣期内,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渣打银行的王志浩说。“几乎没什么迹象显示经济的上升期就要结束。有的人预计增长将会持续,保持五年,也有人认为会迅速减慢。现在看来,很难找到什么迹象显示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渣打银行预计今年的GDP增长为10.6%,而2008年为10%。

    只是别去谈“过热”。“从2003年就开始有人说经济过热,”葛艺豪说。“很多人说:‘过热了过热了,马上要出现经济滑坡,要硬着陆,’但是这种说法在过去的四年中并非现实。”

板凳
发表于 2007-5-26 03:42:37 | 只看该作者

总之小心房地产

沙发
发表于 2007-5-25 17:48:18 | 只看该作者
警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