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天天临近了,数字信息亭项目却面临着沦为烂尾工程的“危险”,这种状况令人心焦。
“这个怎么也不好使?”在北京街头使用数字信息亭的张先生抱怨道,“已经换了好几个亭子了,不是没显示,就是没法用。分明是烂尾工程嘛!”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调查后发现,分布于北京市街头巷尾的数字信息亭基本上停留在“形象工程”的层面上,仅有少数设备能够正常使用。这无疑令人失望且不解。
多数信息亭闹“罢工”
3月10日,记者在公主坟、宣武门、国贸、燕莎桥、三元桥等地共调查了33台数字信息亭。其中,有10台因断电、死机、网络故障等问题根本无法使用,12台存在地图无法显示问题,仅有11台能勉强正常使用。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使用者都反映,地图无法显示给他们的查询带来很大困难。“我经常查地图,看怎么坐车,可是地图老是不显示。”北京的刘女士对离自家不远处的一台数字信息亭也很是不满。
据悉,数字信息亭项目是在北京市信息办倡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的2003年和2004年的重要实事工程,属于“数字北京”和“数字奥运”的基础设施。为此,2002年11月还专门成立了北京首通万维信息技术发展公司,负责“数字北京信息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为了顺利推广,北京市还设立了“数字信息亭”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617台数字信息亭在2003年和2004年就完成了部署。其中户内亭160台、户外亭457台,分布于朝阳、海淀等11个区,主要覆盖商务区、文化区等8类公共场所。
可是对于北京市这样一个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区区数百台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何况其中仅有少数信息亭可以正常使用,于是乎“实事工程”也多少有了几分“形象工程”的味道。
据知情人透露,数字信息亭“罢工”并不是北京独有的现象,苏州、成都、青岛等地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负责青岛市信息亭运营的亿城通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就坦言,目前青岛市的100多台信息亭中,只有大约60台能够正常使用。
在建设之初,我国许多城市的数字信息亭项目都曾规划,要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城市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和方便,并希望能借助数字信息亭缩小数字鸿沟,将之建设成为无障碍、无门坎的信息化便民平台,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出行。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美好的愿景距离我们殊为遥远。
设备维护力度不够
在被问及为何最近两年没有继续数字信息亭项目建设时,首通万维公司总经理马卫国表示,该公司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完善信息亭的信息服务。他认为,由于一开始项目的推进速度过快,从而导致设备的维护出现了问题。
据他说,数字信息亭在2006年推出了新版“电子地图”、“房产家居”和“休闲频道”以及英文版等,并且该公司正在加强与各区政府及信息办的合作,希望通过各区域板块构建一个丰富的“数字北京”。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的区县板块仅有“今日朝阳”一栏,而所谓的地图打印等功能仍是摆设。按照首通万维公司的说法,这些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然而以上只是信息服务上的改善,并没有涉及记者在调查中遇到的机器故障问题。在记者一一列出所遇到的问题时,首都万维公司的技术人员这样解释:黑屏现象不排除是机器故障,或者是维修不及时所致;由于数字信息亭都是两年前安装的,而现在北京的许多路段还要进行施工,因此也导致了一部分信息亭处于“罢工”状态。对于死机、网络故障、地图无法显示等问题,该公司认为基本上都是软件和硬件的不稳定所导致的。
显然,以上的解释非但不能让首通万维公司脱掉干系,还间接证明了该公司对于设备运营维护的懈怠。试想,如果适时出动足够的人力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或是将那些暂时不能用的数字信息亭搬走,人们又怎会误以为数字信息亭项目是烂尾工程呢?
运营监管必须到位
马卫国表示,该公司今年还将全面进行数字信息亭的建设。“我们计划在今年再安装1000台数字信息亭,并对原有的617个信息亭进行升级。”听到这一计划,记者不但没有感觉到欣喜,反倒平添了一份担心:目前的数字信息亭数量就已经难以实现正常的运转,更何况再新增上千台。
早在2005年8月1日,北京市信息办就颁布了详尽的《数字北京信息亭运营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和监管细则,并在当年的9月1日正式实施,以保障信息亭服务的有效性。其中,北京市信息办负责信息亭运营监管与使用协调;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信息亭的政务信息内容,以及设置审核公共信息服务类栏目、增值服务备案、检查评估等日常运营监管工作。可是,如此多的信息亭出现问题,是否也多少暴露出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呢?
在数字信息亭的维护问题上,首通万维公司一再表示,该公司对数字信息亭的维护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记者其实并不质疑相关技术与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是办法虽好,还需要严格执行,否则所谓的管理办法不过是一纸空文。
另外,设备运营和维护措施的落实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首通万维公司还处于非盈利状态,要实现数字信息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运营企业还需要在商业运营模式上继续探索。
据悉,目前苏州正在探讨利用电子商务模式以亭养亭。譬如,市民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亭购买车票、交纳水电费等。青岛、成都等城市也在探讨数字信息亭与报刊亭结合的方式,在加强对数字信息亭监管的同时,实现以亭养亭。
与此同时,除了数字信息亭的运维问题,人们的使用问题也不容忽视。采访中,记者就曾遇到两位来京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要去某地,可是在信息亭里鼓捣了半天,也没查出来该如何乘车。最后,在记者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查出了乘车路线。由此看来,信息亭的使用方法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宣传,其使用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傻瓜化”。
编辑点评
曾经有人认为,由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亭最终可能会像街头的电话亭一样,少人问津。对此,一些专家认为,即便是在北京这种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城市,数字信息亭仍然拥有充足的生存空间。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信息化程度不高、运维管理难以到位,盲目上马该项目就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包括北京、苏州、青岛在内,全国已经有30多个城市启动了数字信息亭工程。如何避免误入歧途,各方应潜心思忖。(康翔 实习记者 丁常彦)
(计算机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