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黄河证券: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14
回复
66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12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一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理论  

黄河证券研究所 李峻峰 李国正

一 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性功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代理、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代理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计新类型的金融资产并将其销售给其他资本参与者;

4.投资咨询服务;

5.资产管理服务。



1.4中国的资本市场

1.4.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作为其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开始的。后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批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才初具框架。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经过了10年的风雨,在这10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从证券市场来看,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仅有上市公司14家,市价总值109.19亿元。而到了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目已经达到5800多万户,境内上市公司有1200多家,累计筹集资金将近5000亿元。另外,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已达到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0.5%上升到51%。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新兴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1.4.2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与国际上先期工业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相比较,中国现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问题。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大约1/10,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的银行偿贷间接融资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大约为1:1。

另外,资本市场内在结构不尽合理。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市值是被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而占据,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大约为50%、30%、20%。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大量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运行秩序不很规范。由于法律环境、制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不很规范的状态,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如虚假财务报表,虚假上市、基金黑幕、大户操纵股价等一系列违规现象出现;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筹资而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垃圾股。由于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市场投机气氛强烈,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公司股票价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上缺陷,但是这些问题总的来讲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他国家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 投资银行理论概述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当中,投资银行应当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可以这样讲,没有投资银行的努力和创新就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今日的繁荣。

2.1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这个名字其实名不副实,它主要从事同证券相关的业务但并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经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最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

(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美国和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

2.2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2.2.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2.2.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 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 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 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 Lynch)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 70年代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 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 Rule 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 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15
发表于 2010-3-24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14
发表于 2010-3-18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很基础的知识,很实用!

13
发表于 2010-2-5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楼主,要是能下载就更好了
12
发表于 2008-9-4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11
发表于 2007-11-30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基础资料, 谢谢分享!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五结论  


通过以上几章的详细分析和论述,我们对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从中得到的启迪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中国投资银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投资银行业从产生到现在只有10年,无论资本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范围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投资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资本资产规模来讲,中国九十几家投资银行的资产总额还不及美林证券一家的三百分之一,中国还没有一家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这与国际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现在中国投资银行业正在掀起增资扩股的风潮,但到真正能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还尚需时日。

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中国投资银行现在开展的业务十分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内证券的发行和已上市证券的交易上,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已经开展并且十分成熟的业务,如投资基金管理、资产管理和收购兼并上还涉足很少,而对于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种开发与交易等大部分创新业务来讲,中国投资银行还根本没有开展。

二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外部压力很大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一直是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下,很少有高层次的业务竞争,这就造成中国投资银行业缺乏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由于法律制度的空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带有浓郁的行政色彩,本身就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行政干预的随意性更加破坏了中国投资银行正常的发展。没有法律的保障,中国投资银行业许多业务的开展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处于停滞状态;而各级政府的地方保护和干涉又使中国投资银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举步维艰。中国投资银行的外部环境与投资银行业规模化、业务多样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不相适合。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进驻,无疑又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雪上加霜。由于国外投资银行具有资本规模、业务能力和融资渠道上的绝对优势,中国投资银行今后要在这些“巨无霸”的牙缝中求生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或许金融开放会给中国投资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仅靠现在的规模和业务能力,中国投资银行业缺乏参与竞争的最起码的条件。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压力。

三 中国投资银行肩负着重大使命

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的。在十年发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造与上市一直是中国投资银行界的主要任务,中国现有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几乎全部都含有国有成分或国有色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还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优化配置自己的资源,中国投资银行业在这些工作中肩负了重大历史使命。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高形态的中介组织,在发展资本市场、维护资本市场的工作中同样肩负重要使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并且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而这些正是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由于规模小,中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虽然扩大了市场规模,但国际投机资本必然会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干扰,从而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进一步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中国投资银行在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 中国投资银行要全面改革才能生存

由于具有资本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等特点,外部环境又造成竞争加剧,中国投资银行要真正肩负起国有企业改革和稳定资本市场的责任就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首先,要不断扩大资本资产规模。中国投资银行业要以大局为重,大力开展兼并重组,通过行业内部的兼并与收购快速增加资本规模;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充实资本,扩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并且大力开展资产管理与基金管理业务,拓展融资渠道,迅速扩大资产规模。

其次,要努力发展业务,增强业务能力。在巩固国内证券发行与交易业务的同时,中国投资银行要大力开发创新业务,增大创新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例;贴近市场、服务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投资银行专业的业务能力,把业务能力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第三,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同学校、研究部门合作,大力培养投资银行专业人才;通过国际交流,增强投资银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引进国内投资银行急需的创新业务开发专业人才,迅速消灭业务空白。加大对研究队伍的重视,培养投资银行专家。

第四,加强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针对投资银行业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强对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发生的隐患。
9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3.3工作重点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 

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是与为企业存量资产调整、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的,角色定位是服务于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企业过度负债;冗员和退休职工的安置;产权的不明晰;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太多,没有能与国外跨国公司竞争的超大集团等。这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把储蓄转化为股权注入,增加企业资本金;同时,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盘活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这些都有赖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产权转换和重组的功能。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重组,包括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可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

在企业的购并与重组过程中,没有投资银行是很难进行的。产权交易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交易过程,它涉及到很多经济、法律、政策问题,也必须依靠投资银行的专业化工作去完成。但是,在国内已发生的国内并购案中,投资银行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由于国内投资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评估缺少相关的经验,企业关心的并购双方的战略相关性和整合力以及并购后能否产生高于收购成本的新增利润和偿还债款的现金收入,都是中国投资银行无法提供咨询和服务的。

中国国有企业几十万家,真正上市的只有一千多家。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使几十万未上市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也越来越多,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投资银行必须将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将服务几十万国有企业为经营宗旨,加强在兼并重组方面的业务能力,组成强大的企业兼并重组业务专家队伍,从更深的层次服务与国企改革。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业务同样会给投资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

3.4拓展国际业务

加入WTO后,按照对等原则,中国投资银行业也可以进入其他缔约国金融市场并享受该国资本的同等待遇,中国投资银行业获得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将使国内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但由于现阶段国际化不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重点,而且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中国国投资银行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经营效率,还是人才素质上,都无法与之抗衡,这里我们所说的国际业务一般是指中国海外业务,即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兼并收购业务。
  中国企业向海外大规模融资是从1992年发行的上海B股开始的。中国企业向海外大规模融资的第一个高潮始于1993年,中国第一批大型国企的上市融资就是在1993年和1994年完成的。第二个高潮是96年至97年间以“百富勤”为代表的红筹股上市高潮,红筹股有很强的泡沫性。金融危机后,几乎所有的红筹股泡沫都破灭了。现在正处于第三个以大型国企和行业性国企的民营化为目的的海外融资高潮,包括中海油、中石化、联通、宝钢和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等等,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共集资42.2亿美元。2000年,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首次公开发行成功,分别募集资金28.9亿美元和56.5亿美元,其中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项目是有史以来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一个首次公募项目。

在中国的大型国企和行业性国企民营化过程中,股票是百分之百向海外销售的。但可悲的是,在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项目中,中国投资银行的参与率很低,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其中中金公司在这几起海外融资中担任了联席全球协调人、簿记管理人、保荐人以及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在成立的5年以来,利用其股东优势。致力于发展成为业务多元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时世界级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在中国的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石化和金融等重要领域都形成了颇具实力的竞争优势。虽然现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还尚未正式开展,但国际业务的巨额利润致使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市场,开拓国际业务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开展国际业务势在必行。

中国投资银行开拓国际业务应该从以下即方面开始:一方面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其国际业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寻求与海外券商的深层次合作,现阶段的目标定位主要应是学习和熟悉海外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为全面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的竞争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四 加强中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证券业的高投机、高竞争、高技术和高信息的特点,决定了高风险成为投资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风险控制成为投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以前最大的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的巨额投资失误都源于风险控制体系的步完善。随着投资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的不断拓展,其经营成本也将有所增加,面临的风险也自然增大,而投资银行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品种的增加,更增强了投资银行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投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中国投资银行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保持资产的足够流动性等,将对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适时成立金融工程部门,运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加强对利率走势等因素的研究,跟踪公司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将成为投资银行经营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第二,要适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模式。投资银行规模扩大后,一方面使其抵御风险的资金实力增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决策缓慢等国内外大企业的通病,从而降低其免疫能力。因此,及时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模式是抵御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础。按照管理部门综合化、业务部门专业化的原则重构公司组织架构体系,精简管理机构,增加对业务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程序化决策体系,提高决策效率等将成为投资银行加强内部管理的共同趋势。

第三,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风险因素也会不断增加,风险形式日趋复杂,依靠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将难以达到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因此,必须从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入手,建立健全一整套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公司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对公司各项经营风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防范和化解;完善风险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重要会议制度、风险报告制度、风险预警制度、稽查审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风险责任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严密、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对分支机构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重视证券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风险预警和识别能力;建立一个高效率和安全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增强其实时性和及时性,使其监控触角覆盖至公司所有相关部门。

五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人才战略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投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粗放式的,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掩盖了投资银行竞争的激烈程度,人才在投资银行竞争中的作用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投资银行而言,走规模化、集约化才是有效途径,作为人才和资本高度密集产业的证券业,只有资本和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人才战略成为投资银行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国际投资银行的加入,会使投资银行业对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培育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投资银行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投资银行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证券业的竞争,首先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并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银行业务人员与研究开发人员上面,培养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人才群体。另外,投资银行内部的人才流动率是目前全国各行业中最高的,如何吸引和稳定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已经成为投资银行面临的越来越重要也是越来越棘手的问题。投资银行应该在观念和方法上找到并建立一整套内部考核与核算体制,在各主要业务部门,如发展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等对业务人才实行与智力、能力和绩效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有了诱人的机制才能引来一流的人才。   

在国际投资银行体系当中,投资银行家作为一个群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狭义的理解,投资银行家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专家,而广义的投资银行家是指既具备一定投资银行专业知识又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名望,在资本市场甚至整个社会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士。他们的行为能够左右资本市场的走势,他们的言论能够引导市场的走向。中国现在急需投资银行家,投资银行家不是简单能够培养出来的,他们是社会经济充分市场化的产物,中国呼唤投资银行家。
8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2.2营造投资银行规模分布的合理布局

在中国投资银行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同时。投资银行在地域分布、规模、业务分工上要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在地域分布上,要一改现在集中分布的特征。在规模上和业务分工,要形成一个梯次,有全能的国家级投资银行,也要有规模较小的专业投资银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建国家级的投资银行。

2.2.1组建国家级投资银行

目前,中国投资银行界增资扩股的风潮越刮越劲,每年都有将近20家投资银行增资,但仅靠增资很难使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出现质的飞跃。中国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中等规模投资银行的存在。为了能切实保证加入WTO后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地位,国家级投资银行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组建实力雄厚的国家级投资银行,形成能真正引导中国投资银行健康发展的行业“航空母舰”,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投资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强化中国金融体系。

中国政府虽然没有在组建国家级投资银行问题上明确表态,但最近的行业发展动态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在政府的干预下,中国两个最大的投资银行国泰和君安证券合并成为国泰君安证券;四大全国性商业银行下属信托投资机构的证券业务部门合并成立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另外,刚刚成立的掌管巨额资产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最近被批准经营证券承销业务,这些政府行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组建中国投资银行的“巨无霸”。相信不久的将来,由国家控股的几家大型投资银行必将合并成为中国国家级投资银行。

2.2.2发展具有经营特色的投资银行

证券市场因为客户的不同需求而存在市场细分的基础,无论是何种规模的投资银行,都可以根据自身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并集中精力实施目标市场经营的特色化。在创新领域,应该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项目、特色品牌;在传统领域,应该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中国《证券法》的规定,将中国投资银行划分为可以经营一切证券业务的综合性投资银行和只能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经纪券商。其本意是为了促进中国投资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和重组扩大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一刀切”的做法有些不太合理,但它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国内投资银行本次增资扩股完成以后,投资银行业的两级分化将更加严重,有资产规模几百亿的大投资银行,有资产规模几十亿的中型投资银行,也有资产规模不到亿元的小券商。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所走的道路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大型投资银行主要作大型项目和国际项目,小型投资银行的结局大多数是被大中型投资银行吃掉,剩下的就只能成为专业的证券经纪商。中型投资银行可以经营所有的证券业务,但由于资本、资产规模处于劣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然而如果它们能够在某一方面具有业务优势的化,就另当别论了。例如现在的金华信托,它在财务顾问、收购兼并业务中作的十分出色,在此类项目的竞争中它具有优势,今后它很有可能发展为经营收购兼并业务的专门投资银行。现在国外的情况是一样的,美国投资银行机构几百家,真正作到大型的只有不到10家,其余的大部分都只作投资银行领域中的部分业务,并且也取得了生存与发展即使向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大型投资银行在业务的开展也是有所偏重的。

中国投资银行现在还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时期,许多中小型券商总想要全面发展,其实到最后的结果可能变为全面不发展。我们认为,中小投资银行一定要转变思路,从专业化入手,尽快在投资银行领域站稳自己的脚跟。青海证券就是例证,在电子商务在中国刚刚开展的时候,它就开始努力经营它的网上证券交易,现在在中国证券界,说起网上交易就会联想到青海证券,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其实它只是一个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型地区性经纪券商而已,能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就是因为它的特色化经营战略。

三 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在现代投资银行发展的一百多年历程中,各投资银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核心业务的内容,从行业上看,传统的以承销、经纪等为核心的业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创新业务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国投资银行在这些领域几乎还没有任何业绩。WTO的加入,中国投资银行的国内业务也面临着国外投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同时拓展中国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也是当务之急。这一切都要求中国投资银行业在业务上要有所调整,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认为中国投资银行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改善业务能力:
3.1巩固中国投资银行在国内证券发行、交易市场上的地位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还处于急需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的扩大使中国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拥有巨大市场。前十年中国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就与传统业务带来的巨额利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以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封闭性,中国投资银行在没有外界竞争的情况下垄断了国内一、二级市场的所有业务。

加入WTO在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外国投资银行迟早会进入中国国内证券市场,如果让外资占领了国内发行和交易市场的化,由于外资投资银行在资金规模和业务能力上的优势,中国投资银行将会无处存身。所以中国投资银行业应当发挥“本土化”优势、努力开拓业务、改善服务质量,在外资进入以前牢牢抓住国内证券发行与交易市场。

在《证券法》实施以前,中国的证券发行一直采用审批制。审批制造成了中国投资银行业在承销竞争中把“跑关系”放在首位,而忽略了业务能力的培养。现在中国证券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一种特殊的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的审核制。审核制的实施使投资银行在证券发行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审核制对中国投资银行现有业务能力提出了挑战。要巩固市场就必须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

中国证券交市场证券交易的佣金费率高居世界第二位,是国内投资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于经纪类券商则几乎是其唯一的利润来源。降低佣金费率将是必然之举。费率的降低与国际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得证券交易市场的竞争会异常之激烈。而多年以来的垄断造成中国投资银行在证券交易服务的提供上严重滞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交易市场,中国投资银行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3.2努力开发创新业务和延伸业务

目前国内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承销、经纪与自营领域,生存空间小,竞争无序。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近几年股权转让、财务顾问、基金管理、资本运营等新型业务早中国也相继出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较为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与之相配套,业务多元化将成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我国投资银行应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企业并购、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创业投资和网上交易等创新业务,扩大业务服务对象范围。下面主要介绍几种中国投资银行继续开拓并且重点发展的新业务:

3.2.1积极拓展资产管理业务

除自有资产的管理外,主要应拓展客户资产管理服务,积极参与投资基金的管理。从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从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37%,对整个公司成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其它业务而稳居第一,从1995年到1997年,摩根斯坦利1997年管理资产规模达3380亿美元,其资产管理收入高达25.05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44.8%,美林证券1997年管理资产高达446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90.6%。相对于其他业务而言,资产管理业务既不承担经营风险,又可以快速做大资产规模,且收益稳定,因而常成为国际大投资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证券投资者已经超过5800万,社会游资巨大.2000年出台的三类企业入市和保险资金入市政策又为股市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作为机构投资者,三类企业和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有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方式,由于企业和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的人才相对缺乏,缺乏直接进入股市的积极性。主要采取在一级市场配售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委托投资银行进行资产管理将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投资银行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资金运作上,风险较低。

中国投资银行应积极进入资产管理领域,为未来的客户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是通过向三类企业和保险公司提供可依赖的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与之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关系。二是对规模不断壮大的潜在个人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将成为各投资银行争夺客户的核心手段。为此,需要通过专业投资经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投资经理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手段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竞争能力。并且借鉴国际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的经验,建立起有力的分销渠道。在资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加大,券商应重点加强资产的风险管理,采取资产组合规避风险,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而非冒险赚取投机收益。
3.2.2网上交易应成为证券交易的主要手段

在高科技的带动下,网上交易在全球发展极为迅速,网上交易具有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高效捷的显著特点,将成为今后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美国最大的网上券商Charles Schwab,1996年中旬推出网上证券交易以后,业务增长速度极快,1997年底其网上投资者已达120万,1998年客户总量高达550万,总资产为1443亿美元,网上交易的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年总收入达23亿美元。E*Trade从1996年建立网上交易站点以来,每季度增长速度保持在50%以上,到1998年底公司已拥有50万用户。据Forrester Research预计,美国网上帐户2002年将增加到1400万个,帐户资产将达到5000亿美元。

中国建立网上交易营业部的尝试始于1996年底,到1998年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大部分投资银行已经进入网上交易领域。随着我国券商对这一领域的积极介入,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必将摆脱靠硬件设施、返还佣金和个人关系等低层次的竞争手段,而转向高服务水平、低佣金率和高效快捷的网上交易方式。在不远的将来,网上交易也将成为我国经纪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平将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的关键所在。
  中国投资银行要积极介入网上经纪业务,努力提高网上经纪业务服务水平和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及时投入研究开发,及时进行试点,并不断完善。(2)积极筹建网上营业部,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实现低成本扩张。(3)积极拓展研究开发能力,为网上交易的竞争作好准备。针对网上交易,研究报告的质量对于券商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券商必须防患于未然,积极增加对研发力量的投入,以便在未来的网上交易的竞争中建立优势。

3.2.3探索风险投资业务

在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国际资本市场也逐步在向高科技产业倾斜。世界各国纷纷建立高科技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欧洲的EASDAQ,伦敦AIM等。中国也即将在深圳推出创业板市场。这就使风险投资成为中国投资银行急需发展的业务。

风险投资在中国是一新颖的概念,政府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推动一直较为缓慢。尽管我国提出风险投资已有十余年了,但风险投资基金来源极其有限,资本结构单一。随着互联网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境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如IDG,SOFTBANK,华平基金,INTEL基金纷纷登陆中国。中国的创业投资也随之开始发展,在2000年,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创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创业投资开始在中国形成规模,我们相信创业投资必将在中国掀起浪潮。风险投资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国投资银行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在管理创业基金时,尽量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中国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并不是只限于以上几种,比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种等也是中国投资银行应该积极关注并发展的业务领域,只有不断地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才能保持中国投资银行的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系列之四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上一章主要是对现阶段中国投资银行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给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得中国投资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中国投资银行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关系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取得发展和进步,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改革必须是彻底和有效的。我们认为中国投资银行的改革应该包括法律制度、组织结构、业务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中国投资银行新世纪发展策略应该主要包含以上几方面的内容。经过政府、投资银行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投资银行一定会在新的世纪迅猛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东方巨龙。

一 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为投资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从先前是论述中我们曾经提到:国外投资银行之所以能够迅猛的发展,是于它们所处的法律环境和政府的导向分不开的。以美国为例,为了规范投资银行的发展,曾经颁布了一系列全国性立法。比如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公用事业持股公司法、1938年玛隆尼法(Maloney Act)、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1940年的投资顾问法(Investment Advisers Act)、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险公司法、20规则子公司(Section 20 Subsidiaries)和1986年的政府证券法等。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投资银行的发展。而在中国,过度的行政干预、低效率的监管体制和不完善的法律体系,都对中国投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就必须先改革制度。

1.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1.1.1中国投资银行现有法律环境存在较大缺陷

在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行之前中国投资银行还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投资银行主要受到《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的若干意见》、《关于证券营业部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证券经营机构自营业务管理办法》的规范调整。《证券法》颁布之后投资银行的法律地位才得以确立。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3月17日,公布的《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和《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的证券发行市场向规范化和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证券市场已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从当前情况看,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总体建设还相对滞后,适应不了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是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存在着偏差。中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的发展将逐渐按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运作,但是中国目前一些法规、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还处于新兴市场的初级阶段,离国际水平相差很远。面对国际市场上的金融创新、衍生工具不断的向前发展、国外经营机构的进入以及国际资本的流进流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与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证券法》中有些内容规定过死、过于具体,尤其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融资渠道、投资银行业务、投资咨询机构业务的限定等方面没有给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品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适应不了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多功能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筹措资金功能逐步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及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证券法》对许多内容并未作出规定。这些内容包括关联交易、场外交易、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AB股并轨、国有股权运作等问题。

1.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投资银行发展

通过对证券市场发展与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相互关系及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偏差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规律性及中国证券市场初级性特点相适应,形成多层次、相互协调,互为完善的有机整体。这需要中国投资银行的法律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

首先,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证券法》作为指导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法 ,具有超前性、抽象性、原则性的特点。单独一部《证券法》是无法担当起规范中国证券市场重任的,中国证券市场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则、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其他配套法规,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必须加快《证券法》和《公司法》配套的法规出台速度,为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在《证券法》颁布后还应制订《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等相关性法规,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推出《投资咨询法》、《投资基金法》、《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等业务法规,以规范投资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使证券市场的运作在《证券法》的指导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投资银行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立法工作应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证券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它必须是具有法制的相对长效性与权威性静态法律,而证券市场的发展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因此必须处理好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关系。《证券法》的制定不能过于具体,它只能是一个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这样才能为市场的动态发展留下空间。中国《证券法》存在着规定过于死板的缺陷。比如《证券法》实施还不到一年,其中部分内容就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本应在2000年开盘的创业板市场,由于市场的部分规范和《证券法》相违背,也只能等到2001年上半年人大修订完《证券法》后才能开始运作。另外,在《证券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建设当中,也应当多考虑市场的发展趋势,立法应具有超前性,尽量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扫清不必要的法律障碍,并引导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保证立法独立性的同时注意协调性。中国的法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立法工作将是艰巨和繁重的。由于立法工作的协调性不够,会导致不同法律对同样的行为规范作处相左的规定。证券法规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证券方面的法规与现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破产法》之间有一个衔接问题,目前衔接是不够的,例如《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规定:计划内用于投资的银行贷款可以用于兼并,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则规定: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由于许多兼并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这两项规定明显矛盾。另外,《证券法》与《公司法》也有矛盾冲突之处。因此,需要进行有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弥补《证券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操作缝隙,减少灰色地带,提高市场效率。

1.2加大对投资银行的政策倾斜

在第三章曾经论述过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过度的行政干预。然而这里我们又要提起政策的倾斜同以往的过度行政干预在性质明显不同。以往的行政干预主要是针对投资银行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进行的,大大影响了投资银行日常工作和业务的正常进行,而现在我们讲的政策倾斜则是政府为投资银行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首先要建立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中国现有的监管体制过于单一,还没有形成政府、自律机构、和社会的多层次监管。在监管手段的使用上,也经常出现计划同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等运用不协调。监管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上市第一天购买湘证基金的投资者很难想象第二个交易日就停牌,在第三个交易日竟然超大比例增发新股,大批准备不足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证券监督部门和投资银行以及湘证基金本身要负很大的责任。中国投资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效、稳定、高透明度的监管体系,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一方面巩固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管职能;另外要加强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强化会计师事物所、律师事物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的监督功能,还要通过给予投资者申诉权和求偿权,发挥广大投资者的监督积极性。

第二,政府要加强市场及配套建设的步伐。中国现有几十万家国有企业,上市的仅有1000多家,适当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为投资银行增加了收益来源。政府可以通过比如开放私募证券市场、放宽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开展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交易等引导资本市场的扩大。另外,由于中国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融资渠道,限制了许多新业务的开展,这使中国投资银行在面对国际型混业经营投资银行的挑战时力不从心。政府应该在对投资银行的融资政策上有所放宽,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对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包括投资银行上市。在对市场结构的引导上,政府应当在政策上鼓励投资银行间的购并,鼓励投资银行扩大规模。

除此之外,政府在推进投资银行发展中可以作大量的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要政府一贯的扶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中国年轻的投资银行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挡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的挑战。

二 中国投资银行的组织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顺利进行,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中国投资银行业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竞争局面,仅靠政策的保护是不够的,投资银行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不仅要改革中国投资银行的行业结构,也要对投资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充分的改革,从而形成一个在地域分布、规模、业务分工上都趋于合理的投资银行体系。以顺应投资银行界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要求。

2.1扩大公司规模,增强自身实力

和国际型投资银行相比较,中国的投资银行普遍存在规模小、资产质量差等缺点。2000年底,中国证券公司的资本金总额不足美林证券的0.2%。投资银行中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仅有不到20家,其余80%以上的专业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不足5000万元,证券专营机构的平均资本金不到两亿元。在以前封闭的金融市场中,中国投资银行可以很好的生存与发展,但随着国际大型投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投资银行的劣势将很快对其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可以想象,一个资产规模只有别人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的中国投资银行,如何能够去和国际投资银行竞争。所以,中国投资银行界必须要扩大资本和资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要重构中国投资银行的行业结构,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通过增资扩股和行业内部重组,扩大资本规模

中国投资银行在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还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无法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业务的开展只能依靠本公司的资本金,这就使投资银行的业务扩展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受到极大制约,使投资银行很难涉足新的业务领域,难以发挥规模优势,各项业务很难顺利开展。加速投资银行的增资扩股和投资银行间的兼并收购来扩大投资银行的规模已成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证券法》颁布以后,中国已经有许多投资银行纷纷增资扩股。如国信、广发、大鹏、中信等都已经增资到10亿人民币以上,虽然它们还无法和美林、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相比,但自身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倍,增资扩股成为现阶段投资银行扩大规模的主要手段。

投资银行间的收购与兼并情况在中国并不乐观。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产权关系十分复杂,行业重组必将影响到许多部门的利益,所以中国投资银行业重组的热情并不是很高,最近完成的大部分并购也都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强制实施的。如果中国投资银行只注重增资扩股而忽视行业内重组的化,最后形成的局面仍然和现在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即使拥有大批注册资金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所谓大型投资银行,对于国际投资银行“航空母舰”来讲,它们一样是“一盘散沙”,只不过沙粒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而已。长期以来,国际投资银行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美国投资银行发展至今,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也不过七、八家。中国不能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投资银行并肩发展,不合并的结果只有一个“全军覆没”。我们希望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能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重,抛开部门利益和成见,大力发展并购,不断扩大投资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2.1.2加强银证合作,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当代投资银行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在2000年7月20日国务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强调,中国当前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是符合国情的,但同时也支持银行、保险、证券业加强合作,尤其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银证合作已经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实行分业管理的格局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很难会有所改变。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竞争的要求。中国投资银行必须找到一个更好的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发展的方向。金融控股公司与以前的混业不同,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投资银行业内部按照市场细分和分工专业化的原则,由一家控股公司控股若干专业化的子公司,美林就是这样的模式;二是在整个金融业内部按照分工专业化的原则,由一家控股公司控股若干家不同领域的子公司,花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属于这种模式。

实际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中国已经暗潮涌动。最具代表性的是“光大模式”。光大集团下属有一家银行、一家证券公司、一家信托公司、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并控股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申银万国,以信托公司名义注册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列控制着16个直属子公司、10个地区子公司、7个海外子公司、3个香港上市公司以及4个下属公司,涉及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融资租赁、实业、房地产等多各行业。另外,以保险公司名义注册的平安保险公司全资控股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又以61%控股平安证券公司。山东电力集团控股了英大信托投资公司、蔚深证券公司、鲁能金穗期货经纪公司,并且是湘财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和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金融控股的出现是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即使经过增资扩股后资本金规模依然偏小,必将被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组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收购;同时,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投资银行也只有融入全能化的金融集团中去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投资银行应当主动顺应趋势,积极参与到金融集团的组建中去。

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商业银行或金融财团背景,比如国通证券有招商银行背景、广发证券具有广发银行背景,这些投资银行更具备了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条件。其他没有金融业背景的投资银行目前也应该积极寻找合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业务合作逐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探索银证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条件成熟时,争取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股东群组成金融控股公司,实现双赢。

2.1.3积极引进外国资本,组建合资投资银行

2000年10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WTO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采取逐步推进的方针,首先要按WTO谈判的承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其实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1995年8月成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就是照此模式组建的,它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以42.5%的股权份额控股,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美国的摩根斯坦利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的我国第一家按国际惯例组建的投资银行。近期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组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属于现代投资银行范畴。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是国内券商在面对未来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基础上与国际投资银行组建的一种策略联盟,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组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更加成熟的、长期的双赢关系

首先,组建合资投资银行有利于中外投资银行优势互补。中国国内投资银行在经纪和国内证券的承销业务中成绩斐然。但从国际资本市场业务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在投资银行的财务报表中,投资顾问、资产管理、个人理财服务等新兴业务正逐步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部分。国内券商业务利润来源的单一化正逐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同国际投资银行的合资将会使中国投资银行在创新业务和衍生业务中取得进展。

第二,组建合资投资银行有利与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投资银行要想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近来。借鉴内外成熟的管理经验,重构内部的组织结构,适时成立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研究机构等专业化公司,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业务实力和专业化水平是国内邮资银行的发展方向。加入WTO后,国际投资银行的进入使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而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先进机制将会在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拥有优势。

另外,合资投资银行的组建也有利于中国投资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有利于引进全新的投资理念。促使国内券商迅速成长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据了解。包括美林、摩根斯坦利添惠、所罗门美邦和大福证券等已积极在国内物色合资伙伴。而国内投资银行方面,包括国信证券、国通证券以及国泰君安证券都曾接触有关外资投资银行。某些投资银行已经开始筹备合资事宜。

以上主要论述了中国投资银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几种方式。另外,通过上市,同业战略联盟等同样也是投资银行可以选择的方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