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3-5-22 01:18:00
|
只看该作者
(二)管理创新是"动态竞争"中企业取胜的重要因素
企业创新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相互支撑的方面组成,企业的发展是这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的结果。虽然我国企业制度创新有待突破,研究国际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动态竞争"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划经济下工厂制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服从上级行政干预的执行型管理。其体制本身要求企业领导听从上级指令,价值取向是追求"政绩",而在经营效果上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在这种体制下,实行了"科学管理"的部分内涵,例如规定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需要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培训和班组建设,但是不够完整,工作流程未形成系统、合理、规范的机制,而且是静态的,缺乏"动态的"、"智能化"的更新;尤其在行为科学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对管理人员和职工都缺乏心理需求分析和责、权、利明确的激励机制。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经验和风格,并循着上级领导的意志时紧时松地在对那些传统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在形式上是否需要更加"严格"上兜圈子,而对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资等资源的使用效率缺乏实质性控制。
市场经济下公司制的企业管理,是以法律规范和政府政策为准绳,以服务于顾客的社会目标和利润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稳定和谐的一致性和对外部市场"动态竞争"持续不断的适应性来承担有限责任的创新型管理。企业经营范畴从单纯生产(或贸易),扩大到自主投资、融资、制造和服务;改制需要经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重组、流程重组等操作过程,需要通过市场和管理来实现。企业无论在体制保证、价值取向和经营方式上都要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完善上需要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至在公司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动态竞争"中的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这里提出六个方面:
1.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要从追求政绩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和社会责任;从不计成本消耗的粗放经营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投资回收观念;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到建立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从对职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分工协作型经营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2.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创新。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市场机制下的自主行为。企业战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发展战略是公司层从结构和财务角度对整个经营范围的资源配置;竞争战略是公司内某些战略经营单位的产品开发或服务在特定市场层次上的竞争;经营功能性战略是企业经营层不同的职能如营销、融资和制造等如何为其它各级战略服务。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对环境与管理的敏感性,采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步骤,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比较建立核心竞争力,对投资收益、风险、利益相关者反应和可行性做出评价,并能领导、组织、管理好战略变革的过程。
3.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创新。有的企业违反管理规律,混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差别,划小核算单位搞层层承包,造成管理涣散和组织瓦解。企业规模上种种盲目膨胀和结构不规范的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却忽视效率,这些都说明研究组织变革规律的重要性。无论设立公司还是从作坊式工厂向现代公司转变,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公司形态和规模的变化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需要进行企业管理的系统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置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结构、控股公司结构、矩阵结构或集团组织矩阵。在管理结构中对经理人员的配置,应该精简、合理和尽量减少层级。公司规模小有小的优势,大有大的好处。结构的复杂性越高,越影响管理的效率和经营的灵活性,越需要从集权走向分权,越需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改进决策程序。
4.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过去企业的职责设置比较粗糙,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动态竞争"中,既需要对科学管理和行为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建设,又需要根据经营战略,对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迅速调整和动态更新,使企业从研发、销售、生产、采购、财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整体上适?quot;动态竞争"的要求,并用现代化管理工具予以规范和控制实施,尤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使用,要求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对信息的挖掘具有更高水准,通过合理设置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信息流程,形成公司完整、健全的计划、控制和反馈网络。ISO系列以质量保证体系为主线的认证,对有效实施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5.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比较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例如全面质量管理等在全国造成过广泛影响,然而由于缺乏强制性、制度化的保证,有些已经流于形式。近年来,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并结合企业情况创造了许多管理方法。企业引进或创造的管理方法能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运用,是对企业制度创新进程和"动态竞争"相互适应性提出的新的挑战。
6.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管理素质。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的管理创新活动需要在企业制度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关键是建设领导班子和带好职工队伍,在实践中培养高层经理具备创业精神和合作本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抓紧实现企业高层经理面?quot;动态竞争"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德才兼备的领导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开发。通过必要的管理教育和激励措施,使企业的管理创新具备人力资源和管理素质上的保证。
上述管理创新要素是企业"动态竞争"中需要更新的管理内容。过去对管理侧重于单纯方法技术的狭义理解,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拓展到理念、战略、结构、决策、流程、制度、激励以及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更加密切的结合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管理创新应该成为"动态竞争"中企业管理的特征,应能涵盖市场经济要求的、充实的、新的管理层面和更丰富的管理方式及内容。企业改革在微观上引起深刻的变革,首先应该体现于企业和经营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本领。
与人的认知和成长过程相似,任何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楼"。每个阶段的步伐可以加快,但必要的探索和阶段难以逾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