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男,31岁,未婚,1975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当时为哈尔滨市阿城镇),本科肄业。现长居于哈尔滨市。
自传
我是一个最普通,而且有些愚钝的人。说自己普通,是因为所见所知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有一些奇异和特“出彩”的经历,我也有,所以我觉得自己普通(而其人生若无一件奇异或出彩的经历,那必不是凡人,我竟无幸一见)。说自己愚钝,是因为上学时成绩很糟糕,只除了象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这样的大考,我的成绩还好之外,平时考试基本都是“打狼儿”(北方方言“最末”的意思)。
在考大学之前,除了是班上公认的“大侃”,我基本算是默默无闻的。只是我自己知道,在中学时代我经历了将影响我一生的转变。那就是摆脱了纠缠我十几年的梦魇。我以无穷追问探寻恐惧的本源,终使梦魇消失于无形。从此我也摆脱一切恐惧,达到了心境的持久平和。朋友们都说我的相貌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可能与此不无关系。
在学生时代我是很贪玩的,上课几乎从不听讲,放学几乎从不做作业。睡觉、游戏、罚站、逃学占据我学校生活的九成。高中我一直学的是理科,成绩很烂,没人认为我能考上大学,十年以前考大学,比现在竞争不知要激烈多少倍。临到高考前半年,我改学文科,考前两个月开始复习。依然闲散,白天逃学看电视,彻夜读小说,英语书上的单词还没见全,文科的教材还没有全读过一遍,就匆忙上了考场(还把考试科目顺序弄错了),大大影响了我临阵磨枪的效果。可是我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的本科(还超过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我的成绩在全校也是数得上的好成绩。为此,我在哈工大附中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学习方法》的文章。
上了大学依然故我,很多教我的老师我都不认识。但是全校的大小官员,从教研室到系里、到院里、到校里,从宿管科到团委、到学工处、到教务处、总务处、保卫处,从纪检到基建,从三位校长到七位校正副书记,几乎没有不认识我的。在大二开学时,我就一手筹建了全市第一家自助式洗衣店,同时还开了书店和艺术设计室,进而创建全校最大的学生社团——校勤工助学工作站,并出任首任站长。房产紧张的学校为工作站拨了六间办公室,直接归校党委领导。在大三开学时,我退学全力参与到关于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声援东史朗活动中,未果。退学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从根源上讲,我很鄙视所接受的教育,我称之为弱智教育;比如和校领导不能处好关系;比如学分不够.回首当年,我并不为丢掉学业和学位而遗憾,却十分怀念那些帮助我/支持我的同学/校友/老师和校领导,很多人在暗中帮助了我,我却至今无法知道他是谁.
2000年3月,我进入北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黑龙江发展中心,从企划助理做到总经理助理,两年半之后辞职。在这期间,我见到了许多堪称企业界常青树的管理大师,并聆听了他们的诸多心得,包括曾为喜来登集团职业经理人的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首席教练的刘光起先生、惠普中国公司营销总监高建华先生以及在诺基亚、强生、雅诗蓝黛、金蝶软件等优秀企业做高管的众多优秀职业经理人。
2002年9月之后,我开始深入了解我所关心的各个行业,从日用化工到食品加工,从农业到旅游,从保险到公益社团,从传媒到基础教育。
2005年5 月,我受聘于一家俄罗斯国家级日报 (中文日报),任其远东分社的副社长(主管广告业务),并兼任一文化传播公司的经理。
我最大的理想是在城市建立一个流动人口扶助中心,可以帮助那些流浪的人,特别是儿童和女人,也包括那些农民工.可以让这些朋友在没有钱的时候也能吃饱穿暖,能够接受教育和医疗,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能够有作为文明古国和当今大国国民的或者仅仅是做人的尊严,能够有很多朋友,能够有"家",能够结婚,能够有理想和希望,心中少一些恨,多一些热爱,少一些痛,多一些开心
万事开头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