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跳出——整体上搞懂” 的“不求甚解”学习法

[复制链接] 0
回复
30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7-20 23: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跳出——整体上搞懂” 的“不求甚解”学习法


作者:李泽尧



1、        1986年春季考研究生,至今已经32年半了,也就是说,这《线性代数》的书籍以及有关知识,已经三十二年没有摸过了。但是,还是信心满满地从柜子里找出了两本《线性代数》的书,准备再来一次“快意人生”!
2、        因为之前,1985年复习考研究生的时候,鉴于自己本科时《线性代数》并没有学好、而且觉得根本就是没学懂,于是开初是准备放弃研究生《高等数学》考试里面的15分的,只是,当其他的部分都复习的差不多了、自认为很不错了的时候,才心里说,还是看看吧
3、        没想到,一看,竟然是那么的简单,印象中一口气就看了三分之一以上,当然,那是一本薄薄的《线性代数》本科时的教材。然后继续认真学习,实在觉得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后来到内江考试,基本上考的那道题,就恰恰是我复习时认为最经典的内容的一个组合题目——换句话说,我已经把它“化繁为简”“抓住了考试重点”了!
4、        可是,这一次,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5、        大概已经是十一二点,准备睡觉之前,进到卧室看到书柜,才找出来几本与孩子有关的书,其中两本书是《线性代数》。我首先拿起来看的上海同济大学编写的那一本,惨了!他有一个“预备知识”放到第一章,而,竟然还只是“预备知识”,我就几乎晕倒——那些符号、实在不习惯!再往后看看,也觉得是“天书”——公式一大堆、符号玄而乎之——晕倒!这是真的!我站起来在沙发前徘徊——这还只是“上海同济大学”的版本,北大版本难道不是更玄乎?
6、        无奈之下,我来看看另一本呢!电子科技大学编写的,先看第一章,有案例,看得懂,简单明了!继续——咦,没有那么玄乎嘛!兴高采烈,往后看,结果,一口看到凌晨三点,看看页码,160多页!(看到凌晨三点,第二天都不敢跟太太说)
7、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8、        我想说的是“跳出——整体上搞懂”的学习方法:
(1)        同济大学那本书我一时之间晕倒,大概因为作者的书是要写给天才去读的
(2)        还有一些作者写书,也常常是,写给“他自己”或“懂的人”去看的,而不是写给不懂、需要开始、需要理解的人看的
(3)        一本好书,案例、实际的案例——所要面对、要去解决的问题,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必须要有的
(4)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几乎难免会问:是不是我们的脑袋不太好使?其实,可能只是写书的人不太认真、没有表达到位!
(5)        我为什么一口气读了160多页?那是因为运用了“跳出”(细节)、“整体上搞懂”的方法
(6)        事实上,你学的是管理,于是,数学对你来说就只是一种工具,而现代的软件都会给你很多的“函数”,直接调用函数——知道需要哪几个参数、因变量,就好了!——这就是“跳出——整体上搞懂”的含义!
(7)        所谓“跳出——整体上搞懂”,那就是:这一节或者这一章,到底是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基本的框架、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是怎样的?其整体内容跟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系、逻辑、变量,是什么?而具体每一个定义、每一条原理、定律,却可以不必一时一定去搞清楚!
(8)        为了考试,那是没有办法,原理、定律、定义,都非常基本!甚至还要你去做有关逻辑之间的“证明题”!
(9)        两三个小时看160页,当然,不能去跟一个学期、要去面对期末考试比。
(10)        事实上,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这些数学工具本身的“原理、定律、定义”,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系、逻辑、变量,关系不大的部分,还真的是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帮助你去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的那一部分。
(11)        当然,之所以这样讲,也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还有更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12)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高度上,去把握所学章节的整体内容、及相关原理!切莫本末倒置、切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3)        我讲上面这些,有一个非常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因为某个原理、某个定律,理解不了,或没有时间深究,或某个证明题不会做,就发生“卡壳”的现象、就让你觉得很痛苦、挫折、甚至后面的内容无法学习、影响到你对某个章节知识的运用!
(14)        换句话说,我现在告诉你的正是要达到一种效果:某些细节内容不理解、不明白,不影响到我们去“整体上搞懂”、整体上去实际运用!
(15)        就像吃饭一样,我们也不是看得很清楚、我们也几乎从来没有拿显微镜去看清楚、从来就是“囫囵吞枣”的!
(16)        另外,避免卡壳的还有一个关键:不理解的,不妨把她当做一种“定义”、一种“规定”,机械地记住便罢了。从而不影响我们的整体上的“连续性”、“完整性”
(17)        看来,“宝刀未老”、令人欣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