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给工作注入灵魂:一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职场感悟

    [复制链接] 741
回复
1944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7-9 11: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3-7-17 11:23 编辑



首发在本站的这个系列中的部分帖子,汇总为《职场竞争力:一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职场感悟》,于本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上市销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猛击以下地址了解详情book.douban.com/subject/10770543/

感谢栖息谷的网友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斑竹的置顶,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才坚持了下来。可以说,这本书能出版,全是栖息谷的功劳。希望以后有机会,仍然能同以前一样,可以跟大家切磋,讨论。

古尔浪洼
2012.7.24
---------------------------------------

000  缘起

之所以想写这个系列,是因为忽然有所感触。

大约是三年前,我在一家很小的公司上班,有忙也有闲,最关键的是,如现在一样,时不时会冒出点感触来。于是,我便顺手将这些感触在线敲到了论坛上。没想那些个零零碎碎的感触,竟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并跟我来讨论。我的文字很浅显,不值一读,但网友们的讨论却非常有深度,让我收获了很多。

后来,换工作,漂泊,流浪,一晃,三年就过去了,那些写字的日子,也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想,写字的日子,大概也就这样,变成往事了吧。

不料,最近,忽然,忙里面竟然有了点闲。于是,人,就难免就有所放松。一放松,难免胡思乱想,触事生情,冒出一点感触来。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那些偶尔冒出来的想法,整理成文字吧。

因我生活单调,基本都是在公司泡着,我能触的,也都是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东西;加上,我一直在一些小公司,干基层的管理工作,我能想的,都是些跟管理和工作沾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我能写的,也只能是这方面的玩意儿。若说错了,写歪了,还希望家园的各位,多指教。


-----------------------------------------------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sxllx
腾讯微博:http://t.qq.com/gsxllx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4-11-16 13:13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14:20 | 只看该作者

038 逆境让生命充满能量

假如我的人生很顺利的话,我可能没有现在的成绩。我也许可以当个老师?或者我可能在镇上,或者县城开个小店。断不会如现在,走这么多的地方,经历这么多的事情,每年还有机会出国学习、参观、旅游。

我当然不是看不起这些职业,而是觉得,那样的生活,比起我现在的生活,太平淡了。

就我能选择和预料到的命运而言,现在算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现在比我以前能想像到的精彩很多,甚至比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所预料到的,都精彩。我跟高中同学碰面时,他们惊叹:“你竟然能发展成这样?”。确实,如果跟他们比,过去,我实在是太烂了。

我之所以能这么幸运,是因为我遇到了太多他们所不曾想像过的艰难和挫折。

以前我从不提起,总觉得自卑,不好意思。现在,我可以坦然讲出来了。

我家在乡下,很穷。十几年来,我们村没出过一个高中生。我是唯一的例外。父母花光所有的钱,送我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县城读书。为了省钱,一学期才允许我回一次家。但父母不知道,其实,我读书并不用功,自初二起,便常常逃学。高二那年,我所有的科目一塌糊涂,考试全班倒数第二。我实在是混不下去了,那年暑假跑回了家,打算跟父母坦白,回家种田。

其时,家里正在盖房。晚上吃饭,在饭桌上,我突然发现爸爸妈妈的头发花白了很多。吃饭时,桌上气氛很沉闷,母亲和弟弟都不做声。正好隔壁的友娃哥来串门,跟我聊天,告诉我:“你爸压力大啊。两个儿子个顶个长大了,都要取媳妇。房子这一盖,欠一屁股债,怎么娶媳妇?你若不好好读书,就完全没个指望了。”

听完,我心里翻江倒海。

秋天开学,我返校。我知道,通过读书考大学,我是没希望了。但至少,我可以努力,让自己比过去长进点。期末考试,我前进了十几名。而后,我怀揣着父亲带给我的300块钱补习费,不告而别,一个人独自去了深圳。我已无脸回家。我自己告诉自己,至少,自己养活自己,不要再给家里添累赘了。

在深圳。我流浪了很久,到处找工作,到处碰壁。熬过了人生最漫长也是最艰难的一个春节,正月十五那天,我终于找到了我平生第一份工作。那时候,我还不会讲普通话,去报道,听到我怪怪的发音,一伙人哄堂大笑。

进车间后,大家觉得我很笨拙,大概觉得我智力有问题,有点傻,所以常常以我为笑料,取笑我。遇到难做或者苦的工作,他们都推给我来做。所以,我常常是同班中干活最多的一个,也是最累的一个。记得,我们做电镀,有一种挂件,要拧64个螺丝,自动设备的停机时间只有60秒,所以需要两个人同步作业,才能完成。但他们为了欺负我,故意只留给我一个人做。常常,我没拧完一半,行车的挂臂便自动升起,有几次,将我的胳膊夹在里面,连我一起吊起。

但我咬牙,不服输。我不信,我完不成。所以,每天,上班时,除了看见白天我追着行车跑,没活时,别人都去歇息了,我还站在行车挂臂下,练习如何上下件。甚至,晚上做梦,我两个手张牙舞爪,不停拧螺丝,上下件。我把操作的每个步骤,画在纸上,分解,由单手作业,改成双手并排作业。改进后,我可以在行车挂臂下来时空中行走的十秒内,完成32个螺丝的动作,挂臂停到位置上,我可以在二十秒内拧开另外32个螺丝,并拿掉挂件;上新挂件,大概需要二十秒,双手拧好64个螺丝,正好二十秒。我竟然破纪录的一个人可在60秒内完成松紧64个螺丝,上下挂件!

我第一次能自如操做后,兴奋的不得了。整天霸在那个挂臂下,别人想插手,都没门。我不停上下件,自得其乐,好几个同事只好目瞪口呆地站在边上,看我表演。正好,总经理经过,也被惊得目瞪口呆,从此,记住了我。而我,也自此“一战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来取笑我。

后来,我有机会去做新的岗位,也有过新的困难和磨难,但我都觉得比60秒内一个人上下件简单多了。还记得,品质部经理调我去品质部,我自己啃统计学,并第一个算出SPC的上下控制界限及中心线。工艺经理借调我帮忙追踪产品,我用脚一步一步计量了产品从投料到生产的移动距离(一步约70cm),用秒表掐算出了产品的加工时间、停留时间、数量检验时间、质量检验时间,至少找出了产品流转中十几处重复行走的路线和不合理的工序设置。

一直以来,我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但自我从那个一无是处的浪子,开始成长成自力更生的人开始,我终于学会了努力。从此,我没放弃过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即使没有机会的时候,面对单调枯燥的工作,我每天如履薄冰,我努力将自己手上的大小事情做好。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能做得跟更好一点,还可以更好一点。就这样,日积月累,我慢慢从员工成长为组长,工程师,主管,经理。直到有一天,有人跟我说:小李,我工厂缺个厂长,你考虑一下好不好?

有人看我有了一点成绩之后,曾问我:你是怎样成长上来的?有些什么心得体会?说实话,我没有。但如果非要总结一点的话,我觉得:是那些曾经的困难和挫折,让我懂得珍惜机会。有一份能自己养家糊口,可维护尊严的工作,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做好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3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1-7-9 12:37 编辑

001 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

在面试员工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离开上一家公司?”他的答案是:“我的观念经常跟上司不一样,他的很多想法和观念,我很难认同,所以我辞职了。”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在面试很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人的时候,都遇到过类似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我的意见和看法跟上司的不一样;或者,上司的观念和看法跟我的不一样,我觉得很难发展,所以我辞职了。越是80往后,靠近90,或者90后的人,答案越发惊人地一致。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著名的例子。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工作。在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大家都在外面罢工的时候,他却带着自己的班组埋头干活,并将产品扔到墙外,让一位女员工偷偷送货给客户。但当这家公司的业绩有改善,更换了上司之后,上司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却将其激怒,决定辞职。辞职后,他便创办了后来名列世界500强的京瓷。

但这两个看似相似的例子,却有非常本质的区别。

稻盛之辞职,并非是他初入行,啥也不懂。而是在他主导研发,并成功开发出产品四年之后,因了真不懂行的上司的不尊重。也就是说,稻盛和夫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这个时候,不懂行的上司瞎指挥,确实会破坏掉他的前程。所以,稻盛要判断他的职业生涯,到底还能不能顺利发展下去,他的事业,还能不能继续发展。当这些都达不到的时候,选择离开是上佳之选。

而刚入社会的大学生呢,还是些社会新鲜人,是真的不懂专业,且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之所以离开以前的公司,凭的就是一管之见和一时之气,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专业的判断。也许,时过境迁之后,会发现,上司未必就是错的,自己也未必就是对的。

其实,刚踏入社会,进入公司,我们本身还对工作都不了解的时候,又何来的对错呢?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刷新的。即使我们积累了一点工作经验,发现自己的观点与上司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何以认为上司就错了?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种,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只一条。一个问题要解决,一个项目要推进,会面临很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需要应变的地方。对的条件,不掌握好,可能就变成不利的条件了;负面的资源,利用的好,可能会变成有利的因素。我们需要学的,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它的对或是错,而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利用时机、资源及应变的能力。

即使上司真的错了,又如何?我们的成功,是用失败累积出来的。优衣库的创办人柳井正写过一本自传,书名就叫《一胜九败》。上司错一次,我们直接汲取成功的经验,少一次失败的机会,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有何不好?退一步讲,即使错了、失败了,错与错、失败与失败的原因,也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如果自己能看到一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又能经历另外一面,错一事而得两份教训,不是直接缩短了我们成功的时间和路径吗?如此看来,因了上司之错,负气离开,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自己放弃了快速成长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能力,是如何能将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为和做起来会错和失败的事情、项目,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能力,做成功。一件事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难以成功,如果你能以自己的观察、应变能力,在发展中,将其逐渐修正入正轨,促使其成功,不正是你发挥才华和体现能力的地方?我们大多人都希望一开始就把一个项目看准,一击成功。但实际操作中,何其难也。经营一家企业,三年前你看时,是非常好的机会,大把可利用的条件。三年后再去看,所有的条件可能都会逆转,全部变成对你不利的因素。那时候,你如何?而且,企业的经营,往往就是在如此的反复纠结中成长的。因此,要想在企业很好发展下去,我们不仅需要能在逆境中分析判断的能力,更需要在挫折中顶住压力,扭转局势的能力。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要摒除掉的,就是不认同就辞职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而是先从挫折、失败、接受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意见开始。

点评

有用: 4.3
呵呵,是的,社会是一门学科,如果你要跳槽或是和上司置气,也要评估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是对的?离开公司,是否有更好的发展舞台?  发表于 2012-5-31 13:39
在实际工作中,谁最能担当,最就最有机会成长,当然你必须比别人牺牲更多  发表于 2012-5-27 10:09
有用: 5
组织中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人们总是因为某人来到一家公司,而又因为某人离开这家公司。超过三十岁后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矛盾体,永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发表于 2012-5-6 12:58
被现实的社会磨练,越来越多人,没有了自己耐心,一个公司要想留住自己员工,也越来越难,公司人员流动非常大。如若因跟公司上级观点不同,且公司对自己的待遇非常好而离职会很长。这样人非常的少,都选择向钱看齐。  发表于 2012-2-29 10:48
说的不错,最近也在学习稻盛和夫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在制造业中  发表于 2012-1-16 22:39
4
发表于 2011-7-10 18:23:14 | 只看该作者
与我的观点如出一辙,哈哈。。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0:53:25 | 只看该作者
002 远或者近,其实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到山东之后,我招过超过100名员工,大多数,我都会看看,跟他们聊聊。我常问的问题之一是:“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找工作?”我得到的答案,95%是离父母近,可以照顾他们。但实际上呢,我看他们在公司,两三周才回一次家。有时候放假几天,还看他们待在宿舍玩。我以为他们离家远,一问,才知道,最远的,也就两三个小时车程,大多数人离家不足一小时车程。

远,或者近,其实早就不是一个问题。现代交通如此发达,飞机,一小时飞近千公里;高铁,一小时300公里;动车,一小时超过200公里;坐汽车,一小时超过100公里;即使是步行,一小时也超过5公里。但是,周日早上的一个懒觉,就去了两个小时,如果再磨磨蹭蹭,洗洗刷刷,丢三落四,吊儿郎当,下了楼,忘了钱包,上去一趟,下来,又忘了手机,再去一趟,如此这番,三个小时没了。就这么会时间,已经可以从济南飞到几乎祖国的任何地方了。甚至可以从青岛飞到大阪,或者东京了。

这真应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心近,天涯咫尺;心远,咫尺天涯。”

而至于离家近,能照顾家人,或者让家里有安全感的说法,粗听,是对的。细想,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只要家人都健康,无大痒,那么,所谓的照顾,其实是让家人心理上有一种安慰或者安全感。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些。我常常见到,很多人离家是近,周末通宵游戏不回家,反而引得父母周日早上带吃的东西来送。或者一言不合,跟别人打架了,让父母托关系去处理。或者与上司不睦,回家跟父母发牢骚,自己进来狼窝,父母担心,偷偷去请客。甚或者,三天两头换个工作,弄得父母放下颜面,到处去托关系找工作。这是照顾家人吗?非也,是被照顾,是让家人担心。

我曾经做过的一家公司,老板是个马来西亚华人。他在全球有七个办事处,每个月,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面飞来飞去。我跟他在一起的日子,发现他无论如何忙,每晚都要打个电话给家人。如果亲戚朋友结婚或者有事,无论再忙,他到要飞回去参加。我也在槟城的总部与他共同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喜欢养花,每天早上将花自己搬出去,浇水,修剪。他还给办公室每个人的桌上放一小盆花草,养的不好的,他去帮忙处理。我还去过他家,他一进门,就开始拖地,喂鱼,浇花。家人或者朋友,都觉得他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有些什么难处,都来找他。但这,似乎跟距离远近无关。

人生何其漫长,一个只要还能自己动手做事的人,其实犯不着我们去强行把他手中的事抢过来,自己做。对父母,这种照顾,也大没必要。我们在外边工作的时候,要真正成长和超越,让父母觉得有成就感。我们在处理公私事的时候,成熟得体,让父母觉得放心、安心。对待自己的亲戚朋友,真诚,坦诚,让家人觉得可靠踏实。无论你身边的任何人和家庭,发生意外或者遭受变故的时候,你能马上给予他们安慰、帮助,以及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觉得,内心深处,有一个支柱支撑,自己绝对不会倒下……这些,才是真正的离家近,这才是对家人的真照顾。

点评

心近,天涯咫尺;心远,咫尺天涯  发表于 2014-11-25 18:12
很对,有时候我们反复强调是为了别人,只是想让自己爽一下而已。  发表于 2012-5-27 10:10
赞一个! 成熟,真的是在于“让别人觉得可靠”,而不是自以为可靠。  发表于 2012-3-12 20:13
其实不是物理距离远了,而是我们与父母的心灵距离远了,我们与这个社会接触会形成我们的新观点,而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观点,因此即便你很想回家和父母聊聊,你也不知道要去说些什么。。。。  发表于 2012-2-25 09:12
楼主说的很对,鄙人也是一样。说找工作是为了离家近这个理由,真的很是牵强  发表于 2012-2-13 16:54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0:58:48 | 只看该作者
yangnuo77 发表于 2011-7-10 18:23
与我的观点如出一辙,哈哈。。

甚感荣幸。握手!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1-8-3 14:14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3:5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1-7-11 15:23 编辑

003 担当


有天,我看见制造部经理的脸色非常不好,于是问他:“怎么了?”他答:“我着力培育的两个人,走了。令人非常气愤的是,他们一个说是父亲生病,另外一个是说出了车祸,于是我就请了假给他们,结果今天我才知道,他们两个人跳槽了。人怎么可以这样?”

我知道他的潜台词:“人怎么能这样胡编乱造?怎么能这样没有信用?怎么会这样……”

我知道他在这两个员工身上确实倾注了心血,真心真意对他们,悉心教他们东西,甚至连生活方面的困难都帮他们解决过。但这俩哥们,却因对方高一两百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不惜撒谎,不惜以如此近乎“自虐”到你没有理由不准假的借口,走了。

我知道他的难过,但说实话,类似的人,我见多了,都见怪不怪了。

但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起初,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是很气愤。以我所受过的教育和训练,难以理解,人何以会被训练到脸不红心不跳随意说谎骗自己日日相处的同事和上司的程度?有一回,我甚至在家,跟老婆抱怨了好久。老婆倒是很从容,等我诉说的口干舌燥,静下来喝水的时候,接口道:“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担当。他们其时理解你们对他的付出和好,因此,想离开的时候,难以启齿,更加不敢正面面对你。这其时是一种逃避行为。”

我一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我想,这主要可能跟教育经历与成长环境有关。这些80及90后的小家伙们,大多都是些独生子女,打小从家里开始,到念书,到工作,几乎是被宠大的。想想,四个老人对着一个孙子,那不叫教育,那叫做呵护,叫哄。哄着去学校,哄着回家,哄着成长。从小到大,孩子若想要个什么东西,父母屁颠屁颠就买了。如果父母不买,祖父母也买了,或者祖父母骂着儿女给孙子买了。这种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没有学会和经历过什么叫拒绝的人,从来不考虑父母感受,不想钱是如何赚来的人,怎么会懂得和理解,什么叫担当?所以,当他有一天,忽然面对难以抉择事情时,往往选择了逃避。只要不面对,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就是过去了。

再想想我最近面试的经历,越发觉得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前一段,一个十八九岁的小男孩来面试,我问他:“你兄弟姊妹几个?”他答:“两个,我跟我姐姐。”我问你们年龄相差多大?他答:“姐姐大我13岁。”我问:“你们家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他答:“农村,父母都务农。”我问:“你平日都干些什么?”他答:“玩。”我问:“你有帮父母种过庄稼吗?”他答:“没有。”我问:“你在家玩了几年了?”他答:“两年。”我问:“玩了两年你都没下过地?”他答:“嗯。我不喜欢种地。”我问:“那你喜欢干什么?”他答:“打游戏,聊天。我喜欢动脑的工作。”面试完,我目送他出去,隔着窗玻璃,看见门口,他的父母和姐姐一起围着他,将他接走了。

这样的小孩,虽非独生子,但会有担当吗?

另外一次的面试,也让我记忆深刻。有天,我们要招个网络维护员。初始的女孩告诉我,有一个,条件非常不错,我可以看看。我进到会议室,看见一个很帅的小孩子,穿着打扮很干净、整齐,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一印象相当不错。再看他的阅历,在上海一家很大的电脑厂做过软件测试,专业能力还不错。当一开口谈的时候,我却非常失望。他说,他之所以辞去前一份工作,来这找工作,是女朋友在公司附近上班,女朋友家极力反对他在上海上班。我问他,你想回来吗?他答,不想。我问,那你为何又选择回来了?他答,女朋友她初中毕业,观念很固执的,拗不过。我好奇,问,你女朋友做什么工作的?他答,买表的。那一刻,我立刻想到,他女朋友肯定很漂亮,所以他才会如此低声下气。于是我又问,你将工作了两年的基础完全放弃,跑到这里重新开始,不觉得可惜吗?他想了半天,说可惜。我问,如果你女朋友工作调动到其它地方去,你怎么办?他答,那我也不走。我说,既然如此,那你为何又放弃上海的工作回来?他答不上来。我又问,在寻找工作上你如此被动,每一次的选择都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很可能未来你的收入一直比女朋友低,怎么办?他答,不可能吧。而后在那里喃喃自语,不知道讲什么。

这个,则是没有主见型。如此没有主见,又何来担当?

以上,绝对不是个例,带有非常的普遍性。比如,在论坛上,常常看到大批不想上班和讨厌上班的年轻人,在上班时间,偷偷溜上来发牢骚,互相抱怨,交流逃脱工作和逃避上司检查的心得。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群啊?加上在山东两年的这些面对面的交流,我对这方面的感觉就更明显了。另外,在招工中,我们还发现,女孩子的整体素质已经全面超越了男孩子的整体素质。在很多岗位上,我们都不得不从女孩子中选拔。这样,公司女孩子的比例,已远远超过了男孩子。也许,这跟山东重男轻女的风气有关,造成了家人过分溺爱男孩子,反而使得他们的主见和担当能力下降?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个不能忽视和逃避的问题。看着一代乃至两代缺乏担当的人群正在浮出水面,我非常担心。

我真的很担心。

点评

有用: 4.5
我80后,也有过逃避的时候,难以面对信任自己的领导的时候,相信我,自己做那个选择的时候并不好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责任心越来与重,这种时候越来 越少了。  发表于 2012-9-21 23:37
这篇文章我很受益,因为我是90的,但我觉得这不是担当,而是懒,不上进,但愿我不会有这样的陋习  发表于 2012-2-25 09:18
现在大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宠坏”了部分的员工,让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发表于 2012-2-21 18:24
其实我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再做事情的时候我会听这个的意见,那个的意见。自己很是对自己失望  发表于 2012-2-13 17:04
有用: 4
跳槽员工为何不对自己上级说真话?是习惯撒谎?是不敢担当?还是为了顾及领导的面子?还是其它的原因?如果一个人这样,那很可能是他本人的问题,如果很多人都这样,那就要问问企业,问问社会了.  发表于 2011-12-13 11:10
8
发表于 2011-7-12 20:25:0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希望能够读到你更多的文字
9
发表于 2011-7-13 11:19:12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不错,谢谢
10
发表于 2011-7-13 14:55: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受教育了,文笔真的不错。学习了!

点评

两种可能,一是没有担当,不愿意面对;二是碍于面子。不管是哪种原因,说实话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12-3-20 10:3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5:15:14 | 只看该作者

004 让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1-7-13 15:36 编辑


初入工厂,我们会接受一些专业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基础常识,观念理念,以及专业工具、使用技巧等等。而后,就会被送入车间开始工作。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新人的成长过程。大部分运用的好的人,并非是一开始就显得聪明,接受程度高、成长速度快的人。而是那些先总是有很多疑问,问东问西,喜欢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的人,是那些一旦理解,就会打心眼里先接受,而后身体力行去做的人。这些人,做一段时间后,往往都能提出新的建议,推陈出新,持续改进,成长上来。而那些看似聪明、初期接受能力快的人,偶也有出类拔萃的,但大部分则流于表面,难以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去,而后,竟然会慢慢被淘汰出来,或者主动流失掉。越是重复性程度高的岗位,这种现象越明显。

关于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们也曾多次讨论过。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觉得聪明的人接受程度高,嫌挑战性不足,觉得枯燥,所以不愿深入下去,因此看起来流于表面。期初,我也持同样的观念。后来,经过深入观察,我发现,这似乎跟聪明无关,而是跟我们认知新东西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态度和方法有关。

抛开其它领域不讲,仅就工厂里而言,大部分的岗位是日复一日,时复一时,不断重复的工作。这就首先需要我们有耐心,如果你第二眼看到相同的东西就烦躁,所谓的学习和接受,基本就无从谈起。其次,在重复中,还需要不断发现差异的能力,如果你只看到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没有发现每次重复中的不同,那你的成长或者超越,也就无从谈起。第三,发现了重复中的不同,你还需要提炼总结出来,如果提炼总结不出来,所谓的发现便毫无价值。第四,总结出来后,你要尝试提升、改变、精简或者增加,总之,你要优化,若不优化,则总结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价值。第五,你要立即行动,不行动,不身体力行执行,以上的所有,等于白做,一切等于零。如果你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成长,那么,你就得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如果你能一直重复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需要多久,你就会变成这个岗位上出色的人,乃至这个工段、部门、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

虽然,做什么事,都跟我们的禀赋有关。但当我们踏入社会,踏上岗位后,在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禀赋的情况下,则就跟这种态度和方法有关了。类似的态度和方法坚持的越彻底,成长的速度就越快,成才的几率就越高。如果要把我的这个观察和发现升华一下,我总结成了一句话:“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

是的,深入到骨髓里。

我们接受新东西,先有明确的认识和意识,也就是显意识。比如,通过语言传达和交流,知道它是对的,还是错的。但知道了对的技巧和方法,并不代表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做对。特别是紧张和突发状态出现时,靠的是本能的操作,也就是潜意识。你在显意识里知道是对的,你的潜意识未必认为是对的,或者能做对。如果之前形成的潜意识不对,则所谓本能的反应就不会是对的。比如,桌子上的杯子掉下来,我们本能会伸手接住。这时候,如果靠观察、思考,而后想到玻璃杯掉下来会碎掉,所以要接住它,是来不及的。来不及,你就不会产生接杯子的动作,如果你自动产生了接杯子的动作,说明你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经验,能自动作出正确的反应。

那么,在工作上,也一样。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你必须要打骨子里接受,并彻底去执行。久而久之,它才会沉淀入你的潜意识,变成你的本能。要将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沉淀到潜意识里,你就要从知道,不断的训练和强化,变成跟思维同步,甚至比思维速度还快的反应能力。在从显意识训练到潜意识的过程中,你有丝毫的怀疑,或者不尽力,都很难灌输并沉淀进去,变成本能。

另外一类,是同事,或者上司告诉你对的理念和方法。在传达或者传递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认为对方讲的是对的,但是,因为对方的态度不好,或者语气不好,乃至对方的职位比你低等等的因素,你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所以不改变,或者不肯彻底改变。这时候,无论对方的经验和观念多正确,都没有意义。如果你不能从心底里接受,就难以从心底里,不留余力的去执行。你不能彻底执行,并从心底里认可,就难以将这些正确的东西,沉淀到潜意识里,变成本能。如果你不能将之变成本能,只是在问题发生后,分析时才知道对错,那么所谓的对错,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很多时候,对我们的行动和行为产生决定性因素的,是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本能对应和应变。所以,我们要尝试并锻炼自己,将一些经过分析筛选和验证后对的观念和方法,要彻底并毫不怀疑地沉淀入心里,深入到骨髓里去执行。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我们才会有对的本能反应。当你不用思考,本能会做出正确的反应的时候,你想不出色、出类拔萃,都难。




点评

同意,根深蒂固,深入骨髓  发表于 2012-3-2 22:14
深有同感。不光在工厂这样,中小规模的咨询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目前就在这样的公司,也做着基层管理,很难调动大家积极创新,很是头疼。  发表于 2012-1-16 17:31
这和自然规律是一样的,跑得快的,大多不能持久,能持久的,大多跑得不快;聪明的,大多不能坚持,能坚持的,大多不太聪明.如果又聪明又能坚持,那必定是极品了,但极品难寻,那就只能因才适用了.聪明人开拓,坚持的人保持.  发表于 2011-12-13 11:25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