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战略理论创新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0
回复
7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23 09:5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略就是企业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和谋略,其内涵包括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战略方案、实施计划,以及战略评价与反馈。战略主要解决企业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即企业未来要达成什么目标?达成目标应该遵循怎样的途径?达成目标需要什么资源和能力?

战略从20世纪初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开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从各个角度出发的战略理论。从战略理论的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的战略理论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战略学派,比较有影响的有设计学派、计划学派、权力学派、创意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文化学派和结构学派等战略理论。该阶段的战略理论以理论阐述为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内涵,例如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经济因素,而且要注意利益团体、权力分享等政治因素;文化学派则认为企业战略根植于企业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企业组织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

(2)竞争战略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战略理论以Michael Porter的位势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为了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该阶段的战略理论还包括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派。

(3)动态战略理论阶段。该阶段的核心观点是动态能力论,该理论主要是针对基于创新的竞争、价格/行为竞争、增加回报以及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等领域的竞争进行的。动态能力论具有“动态”和“能力”两大核心观点:“动态”是指企业重塑竞争力以使其与变化的经营环境保持一致的能力,当市场的时间效应和速度成为关键、技术变化的速度加快、未来竞争和市场的实质难以确定时,就需要企业有特定的、对创新的反应;“能力”强调的是战略管理在适当地使用、整合和再造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能力以满足环境变化需要。其中,Michael Porter至今仍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学派。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战略工具也获得了不断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战略分析工具、战略制定与选择工具、战略实施工具。战略分析工具中常用的主要包括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CP模型、竞争者分析、行业集中度分析、关键成功要素分析等;战略制定与选择工具中最常用到的有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通用矩阵等;战略实施工具则以平衡计分卡为主。应该说,这些战略工具已经广为人知,不仅被各咨询公司频繁应用,而且已经进入了企业战略部门的日常分析工具中。事实上,应该明确的是,工具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根本的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本身不是关键。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最常挂在嘴上的名词。商业模式已然成为企业战略组成和实施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商业模式是指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笔者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行业价值链或者企业价值链,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价值链重组,通过增删环节、创新环节实现方式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现阶段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工具均以西方理论为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实际而产生的,有其深厚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将这些理论和工具运用于中国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直接用来指导中国企业的实际操作,仍然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企业的实力还很弱。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比起GE、IBM等跨国企业,实力相差悬殊,是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在战略制定和实施方面必然存在十分大的差距。例如GE当年确定了“数一数二”的战略,而在目前的中国,尚无一个企业敢于定下如此战略。中国企业要在强敌环伺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一味地套用国际巨头的成熟战略理论,必然导致迷失方向而影响企业发展。

其二,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转型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产业受到严格的政策控制,而创新型企业则受到鼓励和扶持。因此,在战略分析、选择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经济转型的因素,并且必须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而上述的战略理论和分析工具中,因其产生背景不同于当前,对转型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地不够透彻,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企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永恒的主题。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国际巨头不会因为中国企业的弱小和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对中国企业手下留情,一旦碰面,必然是生与死的较量。因此,在前人的战略理论和工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总结现在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真正具有内在机理、前瞻性的、适合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发展状况的战略理论,已经迫在眉睫了。这对我们理论界和实践派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产品,产品竞争的关键是质量、成本和服务,舍此无他。所以,新的战略理论的研究,必然还应该着眼于提高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乃至企业竞争力之上,任何的空谈只会误人子弟。

文章转自仁达方略:http://www.ren-manage.com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