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精英小公司叫板名牌大公司!?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4-21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牌大咨询公司主要的优势就是"知名度高"。其余各方面都不一定比小咨询公司好。


(一)名牌大咨询公司没经验的人数比例高。


名牌大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中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咨询顾问尽管非常聪明,但没有实际管理经验,有的所学专业也与管理相差十万八千里。没经验的咨询顾问只不过是把以前别的公司做的项目小修小改,套用一下,基本谈不上个性化服务。由于名牌大咨询公司收费与咨询顾问的薪水相差太大,按常规咨询顾问工作半天向客户收的钱就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薪水,所以咨询顾问都认为公司在剥削他们。因此,咨询顾问一旦成为资深专家,大多数都跳槽或自己创业。这更加剧了名牌大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没经验的比例要高于小咨询公司。


(二)大而全的背后是多剥客户的一层皮。


名牌咨询公司宣称什么都能做,但事实上,他们把一些项目接下来后,又包给小公司,自已坐收渔利。对于客户来说,还不如直接把项目交给小公司。


(三)咨询业的规律是规模不经济。


工业企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产品能以低价销售给让利给顾客。但咨询业则不然,规模增大,单位成本并不随之下降。台湾出版界泰斗詹宏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 建立共用平台时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率的关系。有的项目是规模越小,效率越高,例如:与创意和市场有关的项目;有的项目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例如:仓储、生产、财务、行政等项目"。事实上,管理咨询也是个人智慧起决定作用的项目,规模增大时,不仅管理费用增加,而且顾问与顾问之间的磨擦造成的内耗也越大。还有,名牌公司的形象成本也高,例如名牌咨询公司咨询顾问都要住五星级酒店,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客户身上。


(四)名牌大咨询公司的咨询质量有保证吗?


说"大公司的咨询质量有保证吗"的人实际上又是把咨询产品当作大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当然是大公司容易控制质量,但个性化产品反倒是小公司容易控制质量。


(五)公司品牌信誉不如个人品牌信誉对保证质量的作用大。


根据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要高于和先于追求集体利益。对于靠智慧为职业的咨询顾问来说,对个人信誉的珍惜高于和先于公司信誉。因此,公司的品牌对咨询质量的保证作用并不大,反倒是咨询顾问的个人品牌对咨询质量的保证作用大。名牌大咨询公司主要体现的是公司品牌,而小咨询公司主要体现的是个个品牌。举例来说,如果诸葛亮自己给你的公司做咨询,由于体现的是个人品牌,所以质量应该有保证。但假定诸葛亮办了一个有3000人、在全球各地都有分支机构的咨询公司,以诸葛亮公司的名义为你的公司做咨询,但咨询顾问是临时找来的几个秀才。也许这几个秀才也很聪明,甚至不亚于诸葛亮,但他们做得好不好,体现的都是公司品牌,而不是个人品牌,因此,咨询质量应该不如诸葛亮自已做有保证。


(六)古代案例:四五人的诸葛亮咨询公司胜过三千人的孔子咨询公司。


在中国,诸葛亮、孔子等咨询品牌丝毫不亚于著名的跨国咨询公司,所以我们以此为例来比较大咨询公司与小咨询公司的优劣势。我们把未成名时的诸葛亮比作小咨询公司,把已经收了大量弟子的孔子比作名牌大咨询公司。在刘备三顾茅庐前或更早时,诸葛亮公司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老师、妻子、书童等),可以说是典型的小咨询公司。而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时代的孔子已经算名牌大咨询公司。假定此时你需要咨询,你是愿意委托给诸葛亮公司呢,还是委托给孔子公司呢?


(七)当代案例:毫无经验的弟子打败了资深的管理学院老师


张老师是中华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长期给MBA上课,自己还办了个小咨询公司为企业做了十多年咨询。他给企业管理辅修班(即别的专业选修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业余班)上课时认识了非常聪明的小李。小李毕业当年,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式的招聘考核和考试,进入了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米肯锡公司。在华夏集团管理项目招标中,小李代表米肯锡公司与张老师的咨询公司竞标。华夏集团认为张老师的咨询公司报价只有20万元,加之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担心质量没有保证,因而以200万元的咨询费把项目委托给米肯锡公司。米肯锡公司的项目执行人是小李,当然也有几个资深顾问也在项目组,但由于工作特别忙,他们根本顾不上管,项目主要是小李操作的。事实上,如果张老师接下项目的话,当然也会认真地组织实施,但项目的主要的执行人员是张老师带的3个在读研究生。而如果把项目直接委托给这3个研究生的话,有5万元就可以完成此项目了。


从咨询产品的性价比来看,名牌大公司可能还不如精英小公司,当然小公司也有许多不行的,关键是要有识别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水平的能力。山不在高,有仙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咨询公司不在大,有能人则行。



gzFisher


大公司背后是整个公司的知识背景,

小公司得靠几个人的能力。

而且小公司说不定明天就关门.......等等情况.......

最后的举例中,学院派的那种做法,我是不认同的....



briny


三个臭皮匠还抵个诸葛亮,公司小人员精,单少、单小可以,单多了、大了做不下来的。




CHENSHI


大公司,一点:资源多,多思维多创意(头脑风暴法);案例丰富.



lach_ch


同意briny的说法.小公司请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经验的人,对于单小的话,通常一个人就可以把整个项目做下来了.但如果单大的话,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去完成,每一个步骤都由该部分的专业人员去完成.对大公司来说可能成本比较高,但大的公司一年接一两个大的单计算下来的利润也是可观的,甚至是小公司一年的业绩以上.



alex699


谁能告诉我,哪个公司不是由小做到大的。关键是利润。




luckypony


继续转:

作者:行者天下 回复日期:2002-10-17 23:13:11

   一方面,讲的是定位上的"市场细分",另一方面讲的大小是公司追求成长,要"规模"。两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相较而言,我倾向于一切向前看的观点,说句老实话,大多数小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来的问题,所以单纯以规模为诉求可能有问题,至少在一开始这样追求比较难做。

  对于各行业的咨询中介类的公司,我想客户信大不信小的原因无非出于两种原因:

   一是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客户没法知道你这个小公司的能力、信用怎么样,而大公司成名总是有大家公认理由的,无论人们怎么说4A奥美或者麦肯锡如何在华遭遇滑铁卢,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一套,至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运作模式,来保障项目能达到至少一般的水准(当然,也有失败)。而小公司大多比较倚重某个或某几个人的才能,但至少从整体而言,风险乍一看过去是比较大的。所以可能大公司的要价是小公司的若干倍,而最优质的客户照样奔着他们去。

   第二个原因是秀的需要,现实中可以注意到,一些高端的客户或者项目它通常是不愿意给小的不出名公司机会的。因为他需要秀,利用这些声明显赫的大咨询公司来衬托自己,比如目前大多数想上进的上市公司都会找五大来做审计,国内民营企业到香港上市也是这样,还有其它几个例子。我这里有好几件事情,反映的都是这种思维。这也没办法,国外进入的这些巨头太强势了,估计按这样趋势下去,也是80/20的结果。优质的高端客户现在都这么想,没法简单的说这样对不对,存在即合理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熟悉的某公司有一两个项目,外资和内资的大概有七八家咨询公司(非麦肯锡、波士顿这类,是另外一个非常热的行业内的市调咨询公司),可以说都是这个行业内咨询业的顶尖公司了,其提交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策划书等,用作前期筛选,加起来十几本,但因为项目比较大,所以都比较用心,每本除了厚度之外质量也相当高。认真看来水平没什么差别,一是国内公司水平提高非常快,二是很多外资公司里事情也都是当地中国人做,老外或者港台人只负责侃晕老总把项目拿下来,国内公司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精致,外资公司内分工极细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优势国内一些好的大公司也都开始具备,特别是一些很牛的人做的东西确实感觉非常棒。但后来进入第二轮的全部是几个外资的,老总如此拍板,好像这就是现实。

  

   无可奈何!

  

   所以我们也在想小公司怎么才能闯出来。身处其中时才发现很多东西都不像过去想的或者书本上理论操作模式那样,小公司的资源太匮乏了,人、财、物、关系和品牌号召力等等,而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也很残酷。

  

   我认为小公司的应对之法可以是:找一块细分市场,比如专门做管理层收购等,把自己定位好,把自己的基础打好,包括资料以及这个行业内的实际操作经验,如果可能找个这个行业内过去的实际操作者做合作伙伴,或者干脆自己找个公司进去做一下,把这个领域做的非常深,非常专业,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做下来,争取找几个灯塔客户,将能够比较快速的做好自己的品牌,使自己在这一小块上的品牌号召力达到一定水准。我想这种做法是能够扬长避短而且成长速度较快的。毕竟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老实说从整体而言是非常强的,但他们想吃的是肉,要的是总体赢利,力量用的会比较均衡,从而到处开花获取大规模赢利。他们不屑有时候也没办法像你这样深入的钻研一个小小的市场并把它做到极致的,但对小公司而言这个小市场足以让自己活得很滋润了。

   如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一度在上ERP、CRM等时,并不选择SAP国际巨头或者国内的用友等,他们比较注重实际,并不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他们只想上一些马上能用的效益比非常高的模块,把整体方案中效益很小的模块去掉,从而发挥效用降低成本,也就是他们不想用上马的价格买上马,而是谋求用下马的价格来买中马,这种针对每个中小企业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就是小公司的长处了。我想这只是一个例子,在其它一些方面也可以这样努力。

  

   我现在想到的让小公司活着并且努力活好的方法就是这样,但能不能落实不清楚。反正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也就立见分晓了。但从目前的情况感觉,这种发展方式要比一开始就立足规模超越活得可能性大一点,再说以后在某个领域做的非常好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进入其他领域,直到最后整体竞争力非常强大,所以与追求规模好像也并不矛盾。

  

   说到底,这个世界从人到公司生存方式都有很多种,没有一定之规,所以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吧,反正都是为了追求希望。其实呀,活着就是好事情,当然,活的滋润一点最妙不过了!希望大家每个人活的都很滋润,呵呵。



fengqing_yang


应当说:每间公司都有自己的客户群,或者说公司层次的不同,所面对的客户层次也是不同的。3.5个人的公司是绝对不可能接到非常大的单子,小公司有公司的长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点。不可拿一种否定另一种,而且大公司的优势是小公司无法比的,否则的话,为何每个公司都是想做大。大的单子必须要大的公司来做,哪怕是他们接到单子之后转包给小公司,因为在这过程中,大公司可以对小公司的工作进行很好的监督,即使得小公司的工作按照大公司的标准来进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