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因为突发事件需要熬夜加班赶功课,导致“流水账”停了一天,今天刚好有空,所以赶紧码字。
作为一个在图形思维领域学道大半年的小伙子,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曾一个人到过陌生的地方么?或者曾指引过别人到一个你熟知而对方不知的地方么?遇到这个问题,你一般又会如何解决的呢?{:3_41:}
毫无疑问,前者你会运用地图,因为这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这里说的地图是广义的地图,既包括纸质版的地图,也包括GPS导航地图),而后者呢?很多时候,我们指引别人到一个我们熟知的地方时,往往会想得有点理所当然,比如说到了哪个路口,从哪里下来,经过哪个路口后左转,会遇见一家麦当劳然后右转,到了第N个路口后只走便可到达......每每都是话音刚落,对方就会忘了个一干二净,就算把路线指引写在纸上,对方也没见得能理解全貌,除非对方也对你所描述的目的地有个大致的了解,否则真的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文字的阅读是线性的,人们接收的过程也是线性的,尽管文字中可以包含很多位置信息,但这在接收端的转换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声音也是线性的,尽管你能说得绘声绘色但并不能保存(尽管有录音笔,但你会随身带么?),而且接收方理解时前面两者(文字信息、声音信息)都很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关于位置空间这样的信息往往是二维或者是三维的,单纯依靠文字和声音很难把这些信息表达清晰,这就无疑间加大了彼此沟通的成本,而如果运用地图,原本含糊不清的信息会在图上一目了然。
关于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因为原始地图跟图画一样,把山川、道路、树木如实地画进地图里,是外出狩猎和出门劳作或旅行的指南。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甲骨文(本质是图形)与现代的汉字不就是这么转换过来的吗?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就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幻想:如果人类头脑里的信息与知识可以彼此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传输(比如说类似U盘这种形式,我把我所看到的或者理解到的信息保存到U盘里,然后把U盘交给我想交流的对方,对方通过一个接口接收这个U盘的信息,然后马上能解读我所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这时候人类的沟通成本将大大降低,很多前沿性的理论和想法都可以留存下来,人类的知识体系则将会越来越丰富,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模一样,没有了聪明人与笨蛋之分,社会就成了一个只有唯一标准的社会了,也不会出现尔虞我诈的现象,因为,博弈双方都已经足够聪明,信息趋于完全对称,而且傻子早已开发殆尽 。
当然了,上面的构思仅仅是一个想法,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效率的快慢往往体现在沟通是否畅通与高效的基础上,上面说到的地图指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上面技术还没有实现之前,对于一个大家都不了解的新事物,最高效最快捷的方法无疑是通过图形化表达,公司业务流程图、高层决策分析、基层行程安排都需要用到图,因为图在这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效益,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个道理。
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视觉化的应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会实现井喷式的发展。如果现在的你还不懂图形思维,那么你很可能像当初互联网时代兴起时却不懂得上网一样,显得out了。我所在的公司,广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倡导信息的可视化以及工作的图形化,并希望通过视觉化表达与民主决策相结合,以实现广开言路,共绘蓝图的目标的公司。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新浪微博搜索:菜农-图形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