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转帖] 《论语》与唐诗

[复制链接] 7
回复
15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6-30 16: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 涣 《再读〈论语〉》在“华夏快递”刊出以后,有网友对孔子的“无友不如己者”(解为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表示不同看法。有的反对孔子的观点,有的则认为我对孔子原话的解释是错的(争议的焦点是“无”应解释为“不要”还是“没有”)。《论语》作为中国第一经典,两千多年来历代名家对其的研究和注疏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并不过分。书中每句话作何解释,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有定论,有争议的很少。我对“无友不如己者”的“解释”就是从宋凝,孟德民主编的《孔子语录》中照抄来的一种比较通行的理解。在这里大力推荐有兴趣读《论语》而对文言又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去买一本有白话解释的版本来研究一下。顺便提到有一本比较流行的南怀瑾著《〈论语〉别裁》,但张中行曾专门著文,称此书对《论语》中有些句子的诠释不符合学界共识。孰是孰非,请各自明断。 对“无友不如己者”的比较“政治正确”的解释,莫过于我在《再读〈论语〉》中曾提到的投资之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年轻人的忠告:“多跟那些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激励与教育了无数普通美国人实现自己梦想的畅销书作家及演讲家Wayne Dyer和Barbara Sher也都一致认为事业与生活成功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给你自己创造一个有助于你实现理想的环境。”你可以与任何人交朋友,但只有比你强的人才会磨利你的思想之剑。比之成人,交友之于孩子更为重要。我想没有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结交狐朋狗友。再进一步,按照“黄金规则”的要求,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自己也要有同样高的标准。记得有一个笑话是:父亲对孩子说,“林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是班里的第一名。”孩子回答说,“林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另一种很重要的“朋友”是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固然很多,但大家可以发现“不如”你的书占了一多半,而“不如”你的各种电视“秀”,电影电视剧,以及新闻节目和小道消息之类就更多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拒绝交这样的狐朋狗友应该不会有“政治不正确”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你能发现几本真正“比你强”的书,你这一辈子都会很受用。各人性格不同,喜欢的“朋友”当然也会不同。就我自己而言,《论语》就是一个比我强得多的朋友。柯威(Stephen Covey)的著名畅销书《精彩人生七诀》(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也是一位非常好的朋友。这样的“朋友”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活得更明白一点。 回过头来再接着就“恭而安”说上几句。“恭而安”说似容易,其实需要很高的条件。爱默生在《自信》(Self Reliance)一文中对此有这样的理解:“伟大的人是在人群当中既能保持完全的恭敬,又能保持完全的心灵独立的人。”用这个标准去比较一下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可以看到后者象是在耍小孩子脾气。这位诗仙把自己的荣辱看得太重了。孔子的荣辱完全不取决于权贵的脸色,而是把”事权贵“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有机会,就做点治国平天下之类有用的事;被罢了官,仍然可以修身,齐家,学琴,和”闻《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也。这正是柯威最推崇的“理念主导型人生”(Principle oriented life)。 说到诗人,与孔子的“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混得比你差的人有的是,白头发比你多的人也有的是,不必这么顾影自怜。当然人有喜怒哀乐,哀婉不是不可以。孔子对此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尺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圣的灵魂固然比写”纤纤樊素手,杨柳小蛮腰“的白居易要高大许多,但仍与其诗才不成比例,实在难以作为后世子孙安身立命的楷模。连自己都救不了,救大众不是空谈吗?再看看别的唐诗,写来写去,脱不了一个”怨“字。要是”不怨天,不尤人“的孟子看到千年以后这许多聪明人还活成这个样子,大概要摇头苦笑了吧? 这里说了不少对诗仙诗圣不敬的话,决不是要否定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这些泰山北斗对华夏文化的极大影响,我们不得不来鉴别一下这些影响的正反两方面。以唐诗为代表,中华文化有无与伦比的遁世之美,但入世之智在中国则要单薄得多,只有孔子一颗孤星,与同样的智慧在西方的普及实在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客观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巨人们实在是很有必要。西方的大诗人,如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爱默生等,常常也都是大哲人,是既能直面现实,又能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的人。唐诗达到了中国诗歌艺术成就的顶峰,但我个人认为也同时达到了思想成就的低谷。如果非常推崇《诗三百》的孔子读到《唐诗三百首》,不知会作何感想? 下面再与各位分享几句《论语》中的妙语: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瘦”即隐藏。这句话的意思是“注意他做事的动机,观察他做事的方法,审视他安身立命的凭籍。这样来考察一个人,这人哪里能够隐藏呢?哪里能够隐藏呢?”对这句话我有两点体会。首先,只要自己擦亮眼睛,别人是隐藏不了的。其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自己是隐藏不了的。华盛顿曾讲过一句很感人的话:”我希望我能以足够的刚强与品德来获得一个我认为最让人妒忌的称号-诚实的人。“当代的政客大概都以为大家都是瞎子与傻瓜吧?也许他们很清楚用不着别的所有人都是瞎子与傻瓜-有百分之五十就够了。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而要努力使自己具有值得别人知道的本领。”你事业成功与否,你自己能管得了的因素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的能力。你对别人有几分了解,别人就对你有几分了解。 “君子不忧不惧。” 哪一个人的一生不是有一多半的时间都被忧愁或恐惧困扰呢?华尔街有一句著名的谚语:“驱动股市的原动力只有两个:贪婪与恐惧。”其实驱动整个人生的原动力也就是这两个。所幸的是,正如梭罗(Thoreau)所言,“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提升(elevate)自己的生活-我没有见过比这更鼓舞人心的事实了。”人是可以接近或达到不忧不惧的境界的-孔子本人就是最好的榜样。 最后再对有关《论语》的争议再做一个说明。有人不喜欢孔子的有些论断,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那句有性别歧视之嫌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同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我也不能苟同。相比之下我更同意曹雪芹的男人为泥,女人为水的观点。但是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论语》看成朋友。既然是朋友,那么它虽然智慧很高,很值得交往,但是并不代表绝对真理。另一方面,尽管在这一句话上我更同意曹雪芹,但比起《红楼梦》来,我觉得《论语》这位朋友还是要高明上一个数量级。

8
发表于 2004-8-15 13:53: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坐云看月在2004-8-15 10:40:08的发言:

谁可以教我怎么读?我知道,没人可教会我

可我想读,那东西我还理解不了

随便找一本《白话论语》就好了。

7
发表于 2004-8-15 10:40:08 | 只看该作者

谁可以教我怎么读?我知道,没人可教会我

可我想读,那东西我还理解不了

6
发表于 2004-8-13 09:43:23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喜欢读《论语》,不过总是有点抓不住的感觉。

这两篇文章让我对《论语》的理解又进步了一点,尤其是对唐诗和孔子思想高下的论述。

另外,关于“无友不如己者”的理解,还是同意pancx 家人的看法。但胡涣的论述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5
发表于 2004-8-12 15:16:59 | 只看该作者
胡涣对“无友不如己者”,如的解释是错的,以至后面的理解文章都错了,至于楼主的理解也不对。“如”的解释应该是“类似”,整句的解释是“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这样比较有道理一些,孔子有句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佐证。如果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么孔子的“三人行毕有我师”,就互相矛盾了。
4
发表于 2004-7-17 12:23:47 | 只看该作者
我时学中文专业的,服务都是,从小就被这类东西,很少用的,今天应该用现在的时代精神去理解论语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4-6-30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家园中可有喜欢读<论语>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6-30 16:12:1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论语》 ·胡 涣·   菲尔普斯(William Phelps)在《论快乐》一文中曾讲到这么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每年到了国庆节都要放鞭炮。我可以连放好几个小时而不觉得累。那时经常有一个很‘老’的人经过--他大概三十二岁吧。于是我请他跟我一起放鞭炮,但他总是婉言谢绝。我想,‘可怜的人!他这一辈子算完了!他永远没有快乐了。’”   我初读《论语》时,有与儿时的菲尔普斯对那位“老”人一样的感觉,觉得通篇都是说教,实在没有能吸引我的地方。后来又吃了十几年的盐,有一天偶然在网上再读到《论语》,突然觉得孔子的每句话都变得栩栩如生。在此摘出几句与各位共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远没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气大,但是境界高下我想各位应该能看得清楚。吃苦总是与有所图联系在一起的--俗话说的“苦尽甘来”就是这个意思。”苦作舟“的人们,不管是在学海也好,科海也好,商海也好,政海也好,总让我想到岳不群之类的人物。少折磨点自己,多做一点能“好之”和”乐之“的事吧。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恭”为恭敬,“安”为从容。人所共求的所谓“风度”和“气质”,我想用恭敬和从容两个词也就可以全部概括了吧?举目看看周围,不乏的是不恭而安的害群之马,恭而不安的有所图者,更有对下不恭,对上不安的小人。再看远一点,还可以看到对选民不安,对别国不恭的政客们,以及对强国时而不恭,时而不安的所谓“大国外交”。能集“恭”与“安”于一身的人,实在不是很多。愿与有志改善风度的各位共勉。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中所提到的那些人物。我第一次听到《负暄琐话》的大名还是在大学里。在一个学生办的墙报上,一位学生作者写到《琐话》是他有生以来读过的最美的文字。从此张中行与《琐话》的名字就印在了我脑海里。后来有幸读到竟已是十几年以后。《琐话》中的词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绚烂,至少比中学课文中如水彩画般的咏景散文们逊色多了。但是张先生素描笔下的那一位位“骥”却棱角分明地出现在了我面前,给我以久久的回味。那些千里马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脊梁,而他们让我震撼,给我启迪的不是他们的“力”,而是他们的“德”。那些担心自己没有千里马之“力”的年轻人,是不是能从孔子这句话里学到点什么东西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人都知道耶稣曾说过几乎完全相同的话,这就是在西方被奉为做人最高准则的“黄金规则”。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密立根曾说,“黄金规则是人类世界最基本的法则。它比万有引力定律还要重要。”正因为这句话,密立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别的物理学家。如果用黄金规则这把尺子来量一量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称得上“骥”呢?   “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话乍听起来好像有点歧视,但是我想孔子这里的“不如”一定不是在比地位或财产。可以“不如”的东西有很多种,除了大家喜欢攀比的诸如地位,财产,还有才学,德行,以至于野心等。至于应该比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发挥想象力就好了。有趣的是,最近投资之神巴菲特在给年轻人讲成功之道时透露了他的“不传之秘”:“多跟那些比你强的人在一起。”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方”即诽谤,“赐”即子贡。孔子的话意思是“子贡,你就那么好吗?我就没有这闲工夫。”人还有比说别人坏话更有意思的事。爱默生在评价歌德的时候曾说,“他不可能去恨任何人。他的时间太宝贵了。”如果你觉得胸中不平之气太盛,不妨学学孔子和歌德,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可做。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值得每个君子和小人都羡慕的是他的快乐。有讽刺意味的是,叱咤风云的战神拿破仑在兵败被囚之后曾对自己做过这么一个总结:“我一生中快乐的日子加起来一共超不过六天。”看来爱默生称其为“小人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如果斯大林在生前也来加一加自己快乐的日子,不知道是否能超过拿破仑的六天?各位也可以算算自己到现在为止快乐的日子有多少,如果不够多的话要加点油,向孔子看齐。要记住,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而得到任何不等于快乐的东西--哪怕是倾国之权与盖世之名--都不等于得到快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