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听到心理学家的分析,说20世纪苦于焦虑,而21世纪病于忧郁之后,我就常常思索各种对抗世纪之疾的方案。没有人能够脱离自己的有限经验去凭空幻想,对于焦虑我是熟悉到可以为人解惑的程度,但是,忧郁呢?
对于自己不曾受过忧郁的侵扰,我只能归之于幸运。然而,我又是不相信运气的人。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看你耕耘的方法对不对,撒的种子是否合宜,以及相关的条件能否配合得当。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归纳出化解忧郁的策略,就是“活出自我的智慧”。
首先,如果忧郁是病毒,那么防身的第一步是固守自我的城堡。开始时,宁可低调而踏实,先认清自己的限制及弱点,不必处处与别人竞比,这样,嫉妒心与失败感可以降到最低。我很少羡慕别人。看到别人获取成就、赢得荣耀,我认为他付出了辛苦的代价,自然应该受到推崇。台湾谚语说:“一枝草,一点露。”既然如此,我就应该规划一个经营自我的蓝图,一步步活出我的独特生命。
其次,生命的“独特性”是指什么?太阳底下确实没有新鲜事,差别在于:现在是“我”在生活啊!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可以成为独特的,只看我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何不设法营造一种心境,使自己不论做任何事、处于任何状况,都能孕生“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体验?这是从珍惜自己推衍出去,让自己所接触的一切,都可以点石成金。没有人是不爱自己而能爱世界的。
接着就要进行修炼了。知性智商、情绪智商与逆境智商,这三种智商原本应该同步成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教育的观念到实践,我们不得不表示遗憾。现代人在抵挡精神官能症的免疫力上,显得异常脆弱。教育普及所造就的是有用的人,而未必是幸福的人。如何扭转此一趋势?配合情绪管理与逆境考验,生命能量得到淬炼,自我的抗压性与耐震力也将随之提高与增强,人生中的负面情境不但不再可怕,反而成了我们一试身手的契机。我常想到“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这句名言,因而对于心灵的庞大潜能深具信心。
最后,要以健康心灵迎向未来。如果“现在”是指当下或眼前正在努力的事,那么“未来”所标示的就是方向感。成功的人生不能没有以下四种“感”:方向感、节奏感、流畅感、超越感。有目标才有方向;节奏是指人生遭遇之顺与逆,形同乐曲之抑扬;流畅则是随遇而安与自得其乐,使自己动静皆在掌握之中,从容不迫;至于超越,则是由于智慧通达而不再执着,可以从珍惜自我、开发自我、成就自我,抵达放开自我的境界。(文/傅佩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