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 “点、线、面”内容已经把该学科知识点进行了整体概述,怎样应用“点、线、面”,就是对“体”的要求,怎样“点、线、面”结合逐步深化,这也是对“点、线、面”应用的立体化、可视化、行为化要求。《品德与生活(社会)》强调以小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依据小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经验的不断丰富,采取同心圆方式组织内容,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了依据单一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的传统, 实现了课程内容构建从注重知识本身,到注重人的转变。 教材内容应以“扩展人的环境”的顺序编排,即从小学生早期最接近的学校、家庭环境开始,逐渐向开阔的社会环境移动;从学习作为社会环境的家庭、住宅和学校的相关情况开始,学习学校的位置及附近事物,并初步渗透参与意识,到学习有关他们的社区、城镇方面的情况;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逐渐学习国家、国家所处的大洲、世界各国,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基础上,认识世界本身是一个相互依赖而又充满矛盾的社会。 通过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的概念、历程和问题,并发展学生的反思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认识、道德信念和价值观。 《品德与生活(社会)》“体”的应用就是,对“点线面”知识在“说、写、做”等社会行为领域的应用,确保学生通过品德教育学习,在“说、写、做”等具体的社会行为上,体现出优良的习惯与妥贴的行为举止,全面可视化提升小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公益、公德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品德社会教育不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更不是知识课程,它是体验与思考的课程,是诸种社会态度的教养课程。因此,它特别重视通过培养正确的行为,达到人的社会化发展目的。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识、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其重要标准是成为特定社会的合格公民。 下面从“说、写、做”立体化应用进行导图分析: 4.1 说的应用 在“线”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学校、家庭、社会场景中品德言行举止的要求。对“点、线、面”的学习,就是要让社会知识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方便我们生活学习交往,顺利的完成我们和周围的交流与互动。 怎样“说”?沟通表达是每一个人生存必备的技能,从来到世间的那一刻,我们就用自己的声音在与社会进行沟通,宣称我们的来临。我们“说”的社会要求,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区分,选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达到增进彼此理解,协调彼此行动的目的。
图101:说的影响力 4.2 写的应用 写的应用要考查我们写的过程中运用礼仪规范的能力。
图102:写的影响力 4.3做的应用 品德的修炼,需要在生活、学习的各个场景里面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生活就是学问,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这个单一的场景里面的学习,我们要把握每个活动场景的学习机会,时刻充实自己的能量,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进行能量交换。下面我们就常见的一些场景进行导图化思考!(家庭—学校—餐厅—餐叙—马路—效外—公园—商场)。
图103:做的影响力 4.4创建关联 社会学科知识是综合的,与其他学科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在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时,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形成自己的思维行为模式,怎样让德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产生关联,首先是明确各学科教育学习的目的,以及教育学习的场景,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她源于生活,所以也将对生活与实践产生指导的影响。各学科的知识都是社会实践总结的智慧结晶,我们需要仔细学习,学以致用。
图104:德育与其它学科的关联 思考: 1、 德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2、 德育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怎样产生关联? 3、 怎样用集中与发散的观点看待德育的学习? 本博客为方便读者:为连载型,如需电子版样书,或者购买书籍 可以咨询——导图应用魔方群:122935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