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文章推荐]由中医看管理的框架

[复制链接] 6
回复
17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1-2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者注:文章转在人大MBA论坛,作者陈毅聪。从三个方面,作者比较了中西医的差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框架,并试图从比较当中悟出一些管理和咨询的道理。关注中西管理差别的家人,推荐一看。

由中医看管理的框架之一:全局观 fficeffice" />

“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析成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西医的毛病也在于此。”“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中医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中医的特点与缺点:

中医的诊断的基础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来推断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即所谓的黑箱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有诸内并不一定就形诸外,有诸内不形诸外,有诸内渐形诸外,有诸内假象于外的情况也是完全可能出现的。因此,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这些资料只是表面现象,只能反映人体的局部、表面、不稳定的联系,而不能反映人体内部变化的本质联系,不能反映疾病作用于人体中发生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单根据症状、体征、病史无法判断人体功能处于何种状态。而且这种症状群的整理归纳也是依据脏象、经络等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中医理论,是一种机械化,程式化的症状群。

类似的问题,其实管理咨询业也存在。即,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这些资料只是表面现象,只能反映人体的局部、表面、不稳定的联系,而不能反映人体内部变化的本质联系,不能反映疾病作用于人体中发生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21:58:4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1-28 21:56:00 | 只看该作者

由中医看管理的框架之二:微调观fficeffice" />

仍是不成熟,只供参考,只是一些框架与前期的思路。

中医与西医哲学思想的差异,按照中医重在治本或者标本兼治,作用于多靶点,通过多向调节达到调整机体平衡的目的的哲学思想,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要特别注意那些虽然作用十分微弱,但却是人们经常服用、对身体功能起微调作用的成分。但是如果选用的活性筛选体系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模型,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会令人感到失望;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如果想在中药中寻找体现西洋医学哲学思想、作用剧烈的活性成分时,最好到中药下品去寻找。但是要想真正找到体现中医哲学思想的活性成分时,则应当寄希望于中药中的上品和中品。

从以下2478910 六种观点来看,中医是比较有个性的。它强调自然、预防、能气、和谐、自疗

自然疗法,认为中医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 预防医学,认为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其主要强调预防。  能量观,认为中医学以为基础,强调按控制论认识的循环过程。  功能观,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单纯器官病理变化的概念相反,主要着重于观察组织间动力学的、功能性的、尤其是能量的变化,例如的概念等。  和谐观,认为健康状态即为人体的和谐状态,疾病状态则是人体和谐状态的紊乱。  自疗观,认为中医施治的目的并非靠外力驱除疾病,而是在于加强自身的康复力量。

从以下2478910 六种观点来看,中医是比较有个性的。它强调自然、预防、能气、和谐、自疗 呵呵,管理当中,其实也可以由中得到启发。咨询时,也可以想出中式咨询的一些东西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21:56:50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4-1-28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由中医看管理的框架之三:经验观fficeffice" />

本节主题思想:中医要重经验。其实,管理学也可以学习新制度经济学派,搞各种案例研究,强调经验,向一些实际管理者学习、交流。但我们也得冷静,即,根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是西医。还是管理科学。

框架之一、二是说中医之与众不同,本节()是反回来,说与西医的合。

以下说的是中医的不足(其实也就是实际管理者、纯经验主义者的不足)

中药的应用总是停留在经验层次。中医的价值在于其中的某些经验.这主要包括一些专病专法的经验和一些确能反映机体内部联系的证.挖掘这些经验,才是中医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任务. 尚天裕在对骨折的治疗中,借鉴了中医的经验,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新的治疗原则,运用小夹板疗法提高了骨折的疗效。但是,这和中医理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尚天裕指出中医的小夹板疗法实际上就是器械外固定。可见在这里也只是中医的经验在起作用。

对青蒿的研究也是从《肘后备急方》中的经验青蒿一把绞汁服,可以治疟中,经过药理学的研究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世界的承认。青蒿素是世界上唯一公认的由中国人发现其化学结构的药物。而中医的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青蒿素获得承认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到了它的化学结构并且其对疟疾的疗效高于奎宁.这些研究一经完成,它的成果就属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了。

因为它不再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了。这种研究只是借鉴了中医的实践经验,修正、补充、改善和发展了现代医学理论。中药加西药不是中西医结合,只有搞清中医的经验在哪个环节,哪个层次上起到了现代医学理论尚未认识到的作用,才能算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4
发表于 2004-7-26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写这文章的不懂中医!

5
发表于 2004-8-4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生搬硬套,根本不懂中医。[em02]
6
发表于 2004-8-5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总是还对咨询有看法,好东东!

支持楼主!

[em01][em01]
7
发表于 2004-8-15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好好琢磨的观点。

中医在方法论上对咨询有很好的启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