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调控对策解读之一:“受益者”万科:政策无需对策

[复制链接] 0
回复
6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3-4 10:2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调控百日已过,利刃仍悬当空。
前有“八五”销售,后现“相马”行动。
降价呼声四起,高管离职兴浓。
若问最大赢家,万科谁与争锋。
先附打油诗一首,缓解一下各位看官的紧张情绪。毕竟,调控背景下,大家日子都过得非常艰难,却还有人在此大肆宣扬“调控受益者”,自然心里多了几分愤懑,生出些许嫉妒。当然愤懑之余,更重要事情是“揪出”受益者,好好“修理”一番。
其实,在本次调控中“受益”最大的那个“家伙”,也是目前来看,唯一受益的“家伙”是老面孔了,各位圈里圈外(请发quan,别发juan)的人士都再熟悉不过了,套用歌词的写法,唱--“我们知道这赢家,它的名字叫万科”。
说到调控政策,或者说只要谈到政策,我们总是很容易地联想起两个字“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见招拆招的方式,似乎在此之前是屡试不爽。所以,大家在应对调控的过程中,经常会问几个问题:政策会持续多久呢?调控的力度有多大呢?地方政府会不会全力执行呢?经济要不要平稳发展呢?是不是该降价呢?下半年要不要减少开工量呢?……问题大部分雷同,答案几乎没用。
但事实上,我们如果稍微探究一下就会发现,作为房企龙头的万科,在应对调控的时候,很少提到上述问题。他们总是在强调,“随行就市”,“调控是资源整合的机会”。2008年市场调控的时候,万科“率先降价”实行“随行就市”。今年政策调控,万科虽然没有像恒大地产那样高调宣布“八五折销售”,但万科的高管们却不断在释放“随行就市”,“新盘出来一个月销售率要达到60%”等信号。再来看看万科上半年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面积320.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67.7亿元,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5%,成为目前惟一一家半年销售超过300亿元的房企。虽然万科的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2%,但销售均价大涨30%还是有效保证了销售总额的同比增长。当然,这样的一个成绩,只是万科的短期行为的表现,毕竟调控背景下,混战于一线的富力地产签约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而经历巨大人事震荡的金地在销售面积上更是较去年同期下降42.8%。从这张成绩单上看到,万科虽然跟有瑕疵,但是比起众多知名企业,他们的成绩单还是非常漂亮的。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从短期的指标来评判企业决策的好与坏。我们还应该看看,调控背景下,万科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绩。上半年万科是拿地最为凶猛的企业。在09年地王四起的硝烟中,万科一直低调谨慎,去年全年获得的权益规划面积仅为1036万平方米,一时被称作为“保守”和“踏错节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拿地规模达到了规划面积1220.4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而事实上,万科今年上半年拿地总耗资为251.44亿元,拿地均价在2060元/平米左右,而去年这一数据为2400元/平米左右,2008年为3581元/平米,2006年为1861元/平米。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万科的拿地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更为具体的例子是,上海万科在6月30日以总价21亿的低价竞得宁波镇海绿核北部4幅地块,而且项目4291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比商帮公园西侧地块6023元/平方米的楼面价低了近30%。而万科5月份买入的成都新都五龙山项目,楼面地价仅为870元/平米。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2010年的上半年,不仅通过“随行就市”保证了销售业绩,而且通过适时的把握抄底机会,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购得了大量土地,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当然,我们不应忘记万科上半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调控使得房企在销售上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回笼资金,以及对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在拿地方面,一无充足资金,二无充足信心。如此一来,09年买地少,存钱多,而2010年销售业绩仍不错的万科自然面对的拿地竞争就非常弱了。
万科受益于本次调控的另一典型事例,便是此次“千里马”行动了。房企一方面在经历着房子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来,而又要还债的阵痛;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房企的“血脉”--人才,也存在着流失严重的迹象。金地此前就经历了高管离职的现象,而碧桂园也更换了新的掌门人。成都龙湖的功勋人物营销总监杨虎以及策划部长均已离职。有迹象表明,这些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跟当前调控导致房企销售出现困难有着较大的关系。而恰恰是在此时,万科适时地推出了“千里马“计划,在全国36个城市招募600多名专业人才。万科凭借着自身的品牌以及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深厚功力,再加上调控背景下房企人才蠢蠢欲动的心情,招募到优秀的人才队伍自然是唾手可得的事情。而此时储备足够的人才,无疑能为调控缓和后万科的进一步扩张做好充足的准备。
所以,我们说万科是“调控的最大受益者”。
当然,万科能够受益,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跟他自身的战略与决策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早在去年,万科的区域战略就进行了微调。在当时一线城市地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万科“不当地王”的承诺也使得他在一线城市拿地屡屡受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将拿地的重心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而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中国的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到到了70%,而二三线城市为40%左右。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如此看来,万科从去年开始就选择二三线城市,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当然,仅仅从区域布局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今年,万科的产品结构的重点,也放在了首置和首改产品上。有数据显示,万科今年推出的产品中,86%为首置和首改产品。而本次宏观调控,调控的主要对象是一线城市和投机需求。万科一方面避开了一线城市,另一方面,首置和首改的产品都是针对刚性需求人群而提供。所以,调控的板子基本上落不到万科的身上,也难怪他们能够一身轻松了。
从决策习惯上来看,万科从来不做“预测市场”的行动。在2009年的年报中,万科曾以这样的语句来表达他们的决策习惯“……但早在农耕时代,气候变化对收成恐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那么,当时一个勤勉的耕作者,是否应以观测天气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呢?……”万科看重的始终是房地产市场巨大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对于一个开发企业品牌的认同。万科始终把目光放在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他们始终坚信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始终遵循“满足顾客需求“的铁律。所以,万科的决策不会被当下或者短期的政策或诱惑所迷惑。所以,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万科能够在调控的过程中”受益“。
    总结来看,面对调控,万科其实没有对策。因为他们的决策在政策来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调控来的时候,他们最多是给一线的公司定定目标和原则而已。据万科副总裁肖莉的说法,万科今年预计的可售房源的价值预计在1000亿左右。如果万科今年实现了1000亿的目标,大家一定不要奇怪。当然,如果万科在调控年实现了1000亿的目标,那对于众多的开发商来老总们来说,这肯定是他们这辈子上过的最重要的一课。这门课的主题就是“政策,不需要对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