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创意更有黏性》这本书时,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知识的诅咒”。
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想象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同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很困难,因为我们不易重造我们听众的心境。
CEO和一线员工、老师和学生、政客和投票者、商人和消费者、作家和读者……所有这些群体之间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沟通,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当一个CEO讨论“开放股东价值”时,他的脑中有一首职员听不到的曲子。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存在“知识的诅咒”,也就导致了决策执行不力、沟通不顺畅。举个“知识的诅咒”频频插手的例子,珠宝公司要制作独特的、精美的首饰产品,需要两类技术人员:产品研发设计师和首饰制作师傅。如果这家珠宝公司要实现成功,这两类人必须能偶进行流畅的沟通。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表述语言不通。产品研发设计师往往抽象地思考,他们整天都在埋头画着设计图;而首饰制作师傅往往从实物层面来思考,他们整天都在制作首饰产品。这就需要找到一种“通用语言”,一种每个人都能流利叙述的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将会很具体,让设计师和制作者协调一致。
我自己在想,其实夫妻之间也存在知识的“诅咒”,在我跟LG说“亲爱的,我好想有一个自己的家”时,相信他肯定很诧异地回答说“我们现在不就有了自己的家吗?”。相信女同胞一定可以理解我,因为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套宽敞、舒适的大房子,有着充足的通风和阳光,有着大大的可以种植花草的大阳台,甚至还有一个可以偶尔种植瓜果的小花园”,而在他的脑海中“我们结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家了”。就如同那天和“生命潜能”圈里的朋友探讨男女的差异时,贤凯分享了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这真是描述男女间“知识的诅咒”的代表之作了。
今天晚上和LG去喜荟城吃饭,七点完毕,我们又想去看电影,选的是八点的《危情谍影》。等待看电影的时间里,我们决定去星巴克坐坐。跟大家分享这次不太舒服的经历——
我(客户):我要1杯卡普奇诺。
接待员女孩A:您要哪种型号的?
我(客户):中杯的。
接待员女孩A:您要哪种口味的?有香草味、焦糖味……
我(客户):香草味的。
收银员男孩B:您点了1个中杯的卡普奇诺(他开始下单)
我(客户):(以上的流程都非常正确和完备,刚好另外有一个朋友也在,就给LG和他都点了焦糖拿铁)我还需要加2杯焦糖拿铁。
接待员女孩A:要加奶油吗?加奶油口感好。(为了增加单份咖啡的销售额)
我(客户):他们都是男士,应该不太需要奶油的口味吧。
接待员女孩A:加奶油真的效果更好哦。
收银员男孩B:(悄无声息开始下单)
我(客户):加奶油要另外加钱吗?
接待员女孩A:要。
我(客户):那没必要了,不用加了。焦糖拿铁要少冰。
收银员男孩B:(已经把单都打好了给我)
我(客户):(没细看,拿到取咖啡处等候)
咖啡制作员男孩C:(没有询问我任何东西,看着单就开始制作)
我(客户) :(看到C在拿铁里加奶油,我就急了)我的不要奶油。
咖啡制作员男孩C:(没有反馈,继续做好了1杯奶油焦糖拿铁,然后开始第2杯咖啡,尚未加奶油,但开始大量加冰)
我(客户) :(估计第1杯不是我的,第2杯是我的)我的拿铁要少冰!
咖啡制作员男孩C:(没理会,继续加冰,很粗硬地说了一句)小姐,这个不是你的!
我(客户):(不是我的,是不应该要求他,继续等待)
咖啡制作员男孩C:(竟然把第1杯奶油焦糖拿铁给我了)
我(客户) :我的不要奶油!
咖啡制作员男孩C:单上有啊。
我(客户) :你问问刚才下单的人。
接待员女孩A:(跑过来)抱歉啊,给你下错单了,马上给您改单。
咖啡制作员男孩C:(又做了1杯焦糖拿铁,这次没加奶油,然后他把之前的那杯加了奶油的拿铁一起给我)这2个给你,可以吧?
我(客户) :(我真不要奶油的,无语)先给我改单吧。
接待员女孩A:抱歉,给你弄错了。
收银员男孩B:不是要奶油吗?
我(客户):我跟她(A)说了,男的就不用加奶油了。
收银员男孩B:(很木然地改单,旁边的A开始埋怨,怎么老弄错)
我(客户):(看着他们在收银机上折腾了足足五分钟,我就干干地、傻傻地等着,我忍)好了吗?
接待员女孩A:真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
我(客户):(这3杯基本符合我要求的咖啡,最后还不是完全正确地到达我的手中,过程太复杂和艰难了)你们也太乱了。
接待员女孩A一脸不好意思和无奈,收银员男孩B戴着一副眼镜,仍然木然地看着收银机,而咖啡制作员男孩C在他们身后擦拭工作台,悄无声息,没有任何反应。他们一点都不知道,作为消费客户的我,为着自己的基本要求未得到满足而略有愤怒了,亏得我一直忍耐未发。我在想:我不就是想要3杯咖啡吗?也许他们在想:我们就是按流程走的啊,没错啊。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收银员男孩B没有得到我明确的要求而自以为是或习惯性地下单了,而接待员女孩A也没有跟他做进一步的确认,流程的源头错了,接下来的环节基本上也就错下去。咖啡制作员C的态度让我恼火,因为他觉得按单和流程走绝对没错没有必要理会客户的情绪反应,任何环节的服务都有可能影响客户满意度。而对于消费客户的我来说,我惯性地认为星巴克的服务一定是非常专业和细致的,没有必要认真复查一下自己的咖啡清单,也就更使得那张错误的下单凭据传到咖啡制作员手中。这就存在服务员和客户之间“知识的诅咒”,要想赢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他们就必须不断打破这个诅咒,不然我去过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
《让创意更有黏性》教给我们打败“知识的诅咒”的最好的武器,就是SUCCESS这6条原则,分别是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这些值得我慢慢体会,并好好地应用,逐渐打破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知识的诅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7 9:44: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