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欧盟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协助方案。 产生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体的生存压力确实在增强,但绝对没有“紧张”到要让“穷忙族”同时兼几份职拼命赚钱的程度;盲从、攀比的心理,或许存在于部分人之中,可不会是普遍性的主流心态;至于个人欲望,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为了物质享受不惜放弃一切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还是少数。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于,现实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危机”——社会结构,原本是一个“流水不腐”的动态机构框架。社会阶层之间,有一条不断流动循环的“河流”。穷人成为富人或者富人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大众变成精英或者精英沦落为草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实却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便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网上与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故而,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穷忙族”的队列中——所谓的“穷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赚钱满足欲望消费,而是通过更大的努力付出去寻找“人生的机会”。 因此,“穷忙族”永远无法实现自我救赎。个体心态和价值观调整只能“治标”,要想“治本”,还得从根本上“下药”。显然,不断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解决诸多悬而未解的民生难题,比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赋予“草根”公平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会,彻底消弭“草根”向上流动的重重压力——这是拯救“穷忙族”的必由之路,回避不了也没有捷径可走。
该贴来自群组:栖息互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8 21:40: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