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中毒,管理者的常见病
魏释理
世间有一种毒药,叫权力;人类有一种疾病,叫权力中毒。
有的人做员工时人见人爱;一提拔成管理者就立刻“权力中毒”,说话口气不对了,随口一句话都让人听着不舒服,人见人厌,很快众叛亲离,他成了孤家寡人。权力中毒的人觉得自己“说一不二”、“威风干练”,很有领导样子;他看不到自己其实是在播种怨恨、积累敌意、激发对抗。被管的人阳奉阴违、耍滑硬顶,甚至伺机报复。
古有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道家讲无为,力图为人类解毒,为人类免疫。今有管理学者呼唤领导力,提醒管理者要多用“非职位权力”而不是“职位权力”。
中毒人群
权力中毒的人,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各类人群。
一位亲戚警校毕业后成为狱警,上班经常训犯人,“141号,蹲下!老实点!”。不到一年,在家里说话也有这个味儿,不管是兄弟还是父母,好像也成了她的犯人。家人就盼着她周末别回来。
有一天在电梯里,楼上5岁的小男孩眼泪汪汪。他爸爸把他的头往墙上撞,“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死了去”。姥姥担心“这孩子迟早哪天会被他打死。” 没有亲眼看见,我无法相信就在我身边还有这样的家长。
一位朋友,以前是业务骨干,乐于助人,人缘特好。后来做了主管,颐指气使,没两天下属就受不了了。她很享受的是:背着小手到处巡察,看有没有上网的、偷懒的。下属很快开始搪塞她、顶撞她,一个个都变得不听话,而且下班就躲着她、绝不与她交往,一有机会就对人说起有损于她形象的经典事件。
一位名校毕业的女孩,娇小温柔,人见人爱,入职后负责采购。开始供应商请她吃饭她会感激,互相是朋友;现在她直接开口要“孝敬”,无论为她做什么都成了应该的,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供应商对她恨之入骨,暗中努力抓她的把柄以图反制她。“笑里藏刀就是我现在这样”,供应商这么形容自己。她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这些人都得罪完了,如果哪天离开了这家公司,这些“朋友”没一个会再理她。
……
总的来说,使用职位权力的频率越高,越容易权力中毒。黑社会成员、城管、警察等是暴力的实施者,工作需要频繁使用职位权力,特别容易中毒。政府官员、家长、采购人员、各级管理者等凡是手里有点权力的人,如果习惯于使用职位权力,也有可能中毒。
心理试验——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比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没用多长时间,“看守”就让“罪犯”彻底地屈服了。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做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不停地互相大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使用权力仅仅6天,温文尔雅的学生就变成了虐待狂,权力中毒竟然如此之深。与试验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权力中毒深度可能不同,但病态发展趋势却是相似的:关爱之心逐渐泯灭,变得漠视他人痛苦,然后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人,对“让人屈服”上瘾。
毒害作用
没权时找人做事,是请求别人或说服别人,“求你办个事好不好?”有权后,容易命令别人,“你把……做一下”“这件事就布置给你了。”
没权时,他会耐心说明这件事对你、对他、对它有多重要;有权时他把理由都省下了,只说了一句“把这件事做了。”
没权时,别人异议,他会注意察颜观色,调整自己的说服策略;有权时,别人异议,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在意别人的脸色,对别人的委屈视而不见。
没权时,他努力让别人达到共识,允许别人有学习、领悟的过程;有权时,没耐心等别人领悟,“少废话,照我说的做就是了”。
没权时,注意管好自己,保持对别人的尊敬;有权时,专注于管住别人,就看别人是不是服从,够不够老实。
没权时,自我定位是“你有权做主,我来努力说服你”,决定权在你,我提建议;有权后,自我定位是“我是领导,你就应该听我的”,决定权在我,你只能建议。权力导致了自我定位的变化,自我定位的微妙变化导致了态度的变化。权力容易使人不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由自主地使用命令口气,不知不觉地伤人自尊。
不像有德之人,普通人没有多少仁爱之心,免疫力很差,一有点小权力就忍不住使唤人。“故意刁难”“小鬼难缠”说的就是他们。小吏的权力比官员小多了,但使唤人的瘾也比官员大多了,整人也比官员狠多了,“酷吏”由此得名。
权力和毒品一样,因享用而中毒,因常用而上瘾。国人有以势压人的传统,几千年的强权社会,把人毒害成两张脸:对下是主子脸,对上是奴才脸。欺下媚上是生活的常态,平等相待反而是非常态。
解救之道
基层员工多是因为业绩突出且责任心强而被提拔成管理者的。在成为管理者之前一般深得人心,其实很有个人魅力。只是在掌权之后,习惯于使用权力,对权力有了依赖性。以前没权时,他也能说动别人,让别人干活。他曾经具有不使用权力而让别人干活的能力,没有权力他也能成功地影响别人!
已经中毒的人要想解救自己,就试着:把职位权力封存起来,使用非职位权力。忘记权力,就当它不存在,就当身边每个人都是同级,甚至是上级,再去想如何说动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这时你自然必须关注他的感受,体贴、爱心、包容心就会复舒,那是你身上曾经有过的人性的光辉,它能让你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关注他人感受就是爱心,爱心是权力中毒的解药。
权力把人当机器、当奴隶,追求的是令行禁止;爱心把人当人,寻求的是认同和理解。
权力期望别人屈服,爱心寻求别人信服。
不是令人屈服,而是令人信服,才会令人幸福。
在通用汽车,斯隆的权力无人能及,但他处处以礼相待,而不以势压人。他不但愿意听取异议,而且期待异议: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异议,就说明讨论得不充分,他会延迟决策。尽管他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认可德鲁克的研究,但他承诺并做到了对德鲁克的全力支持,即使到最后他也不认可德鲁克写的书。封存职位权力,使用非职位权力,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慎用权力
毒品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被用作药物,权力也只适合在紧急情况下偶尔一用,再多就是滥用。权力的主要作用是在不用之时,起到威慑作用,如同核武。一旦用了,就会污染人的心境,需要十倍的爱心才能修复,不是买几个小礼物、请人吃顿饭就能修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