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博鳌2010:问路新亚洲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4-14 15: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关云 博鳌报道

  又是一年博鳌时间。

  4月9日,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现身博鳌,与来自中国和全球的与会代表展开对话,为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奏响前奏。而在4月10日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以东道主身份,迎接8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来自全球各国的40多位部长。

  一年前,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与衰退之中,当复苏嫩芽初现亚洲之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亚洲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但如今,当初的怀疑者将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亚洲以掌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2010年经济增长预测数据,亚洲发展中国家8.4%的GDP增长率,几乎是全球发达经济体的4倍,其中中国更是以10%的增速处于领先位置。

  “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本届两会的讨论主题,也是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但金融危机余波未散之际,亚洲的精英们联合起来瞻前顾后,对亚洲发展模式进行新一轮反思。

  在某种程度上讲,从企业经营到商业共赢、从经济增长方式到模式创新、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发展,再造全新的亚洲,梦想似乎已经愈发清晰。

  反思亚洲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而选择的竞争性战略:借助外来资金、承接西方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出口创汇、为本国经济积累资本。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也借鉴了这套亚洲模式,并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

  但这种增长模式,从一开始就具有过度依赖外来资本的缺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部分国家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银行和金融也濒临崩溃。自此之后,亚洲国家一边革除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弊病,一边也开始增加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目前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接近4万亿美元,增强了系统抗风险能力。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虽然也出现过本币贬值,但整个金融系统并未受到严重冲击,没有陷入货币危机之中。但欧美市场的全面萎缩,令出口导向型的亚洲增长模式严重受损。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大声疾呼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新格局之下,亚洲新兴工业国不得不反思:这种给亚洲带来多年荣耀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仍然具有可持续性?

  实现全球经济平衡

  尽管亚洲在这一轮危机中率先复苏,但一些弊端也同时暴露了出来。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对亚洲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提出了质疑。亚洲新兴工业国的出口比例在过去10年间从35%提高到45%以上,而国内消费比例却在2008年下跌到45%的创纪录低谷。罗奇认为,亚洲要想在全球经济中承担领导角色,就必须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内需市场谋求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消费习惯也开始悄然改变,以往习惯负债消费的美国人,已经开始提倡适度消费,美国储蓄率也一度接近5%。在未来3年到5年内,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增速最多达到1995年到2007年间的一半。

  削减贸易逆差、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业已成为奥巴马经济政策的重要诉求,为了缓解目前美国失业率9.7%的高位压力,他甚至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出口振兴计划。

  这意味着危机过后,欧美消费市场可能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的增长动力,亚洲必须另谋出路。必须改变高出口、高外储、低消费的经济模式,抓住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性缺陷的良好时机,推进亚洲模式的改进和发展。使得亚洲进一步摆脱依赖性发展,真正成为增长的源泉、需求的源泉。

  提倡区域合作借鉴

  在欧美之外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分散出口渠道,已经逐渐成为亚洲国家的普遍共识。

  亚洲面临的切实议题是:如何使得目前的发展,从经济结构到增长方式,更加可持续、更加稳健;东盟、日本、美国如何平衡与在这一地区中迅速崛起的中国的关系;中国、日本和美国在该地区如何良性竞争。

  而构建区域间共同市场的呼声,在这一轮危机中也愈加响亮。2009年的中、日、韩等国领导人会晤中,就已经多次讨论过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

  在2009年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国将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而该基金已于2010年3月底正式启动。在本届年会上,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或许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主办方中国首次把全球眼光的治理机制,引入了讨论议程。外交部亚洲司马珈处长在和本报记者交流时反复强调,此次博鳌论坛议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格外重视中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

  4月11日,中国前央行行长戴相龙将和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米拉特、越南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杜友豪一起,探讨各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制度优缺点,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合作,内容涵括了双边贸易、能源合作、清洁能源经济和IT技术发展等诸多经济议题。

  “从传统的亚洲区域合作讨论到国际金融经济秩序重建,任何敏感的政治家都会认识到联合有共同利益者的好处。”美国政治学会前任主席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说。

  建立区域一体化之路

  出口与内需之间的平衡之道,也是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亚洲的新兴工业国现在必须建立一种更多是由内而外加以推动的新增长模式。”罗奇说。

  但发掘内需市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亚洲国家,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国内市场有限,单靠内需难以支撑经济增长。对于他们而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6000余种商品在区域内实现了零关税交易。这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的经济区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被舆论普遍视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序幕。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就充分肯定了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共同体的促进作用:“亚洲国家的整体购买力,将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而不断上升”。未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甚至也有望纳入到这个经济共同体之中。

  中美印研究中心国际商业研究主管丹·斯特恩博克(Dan Steinbock)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还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这里面就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市场。这一点对中国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几乎拥有40%的亚洲消费者,但目前中国的内需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亚洲国家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毋庸置疑——当底特律汽车三巨头濒临倒闭之际,中国汽车市场却在2009年迎来新一轮井喷。“想想每一年有多少人进入城市,每一年有多少人购买他的第一辆车、第一套房子,你就会明白内需市场有多大。”斯特恩博克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4 15:17:22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