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在一家著名运动品牌上的运用 (本文只是学员常青的课题笔记,供家人研究之用。文中有不少错误,主要是因为本人的外语水平与咨询功力原因,与本案例无关。建议各家人不要该著名品牌做“狗仔队式”的调查) 第一、这个案例之所以在TOC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评价,因为它打破了一个“不可能”。不少企业家与营销顾问认为,市场份额(market share)达到一定数量,是“不可能”做VV的;其次,再次说明这个一个道理:尽管历史悠久、能人辈出,一些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传统行业、传统作业方式有不少运作模式是经不起“逻辑推敲”,因此仍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顾问要将信心建立在“科学与逻辑”五字上。 第二、尽管名目繁多,但“时装”这个行业基本运作模式如下: 1. 每年几次对外“预测”下季流行“新款”趋势。每一种“趋势”由不同的SKU “新款”来诠释。设计者与发布者并都不知道哪些SKU在什么地方会流行,哪些根本不会流行。 2. 公司(品牌所有者)为这些“趋势”做宣传,地区代理商与售点老板则侧重于“新款”的宣传。三方都是专业人员,做了很多的市场推广活动。 3. 根据以往数据,售点报预测给代理、代理商报预测给公司、公司的专家汇总并做一些“修改”,交给合作工厂(大多在中国)。谈判专家与中国人谈判,中国老板日夜工作,如数将订单赶出来。 4. 逐级报下单时候,各人心理中可能考虑到根据历史数据、自己的偏好、自己的财务状况。 5. “流行趋势”的不同SKU的新“款”品,多会同时各售点的专卖店之中(大企业就是不一样)。 6. 畅销款品种供不应求,出现缺货(如断码);当然,也一些“新款”无人问津,通过“换季促销”的方式进行“清仓处理 ”。 7. 这个企业的品牌力影响大,推广到位,拉动力非常强,经销商非常配合,员工的素质极高。 第三、预测好,网点好、品牌影响力大、渠道控制力强,看起来一切都非常完美,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什么要可以改进的。要改进的无非是进一步提高预测质量,减少“换季”比例。是的,但这些微不足道! 第四、TOC的逻辑 1. 突破口:你知道你们公司的缺货现象有多严重?TOC语言是,什么阻挡(block)你发展你们生意。 2. 建立共识: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与管理层形成共识却非常困难的。一般企业认为只有2-3%,但这家企业的统计有30%(大企业与小企业就是不一样),由于可代替作用,他们损失要低于这个数。但博士不同样这观点,这样TOC的魅力就开展了,要开始供应链分析: l 售点层面-畅销品什么时候卖完,非畅销在货架上的空间有多大?分析数据,你会发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这是行业的“潜规则”。营业员尽管“了解”什么新款卖得好,但营业员与老板之间的立场是有差异。售点老板要对他的库存负责,他的预测是非常小心与保守。(见列表) l 地区代理商层面。面对售点的要货要求,代理商又是如何处理的?处理的结果又如何?为什么要等这么长时间才补货,为什么要等到这样多的批量才补货? 地区代理商与售点的老板的立场不一致,由于代理商要对他的库存的负责,他的库存设置也是非常小心与保守的。((见列表) l 企业的大库-面对地区各代理商的要货,大库首先要看一下自己的库中能不能满足。代理商的要货批量、财务状况、送货时间多少?现象是;大库中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款“灭绝”,但没有人敢给生产厂商追加订单?(见列表) l 生产厂家-这家企业没有工厂,使用的是外协工厂(在中国)。他们之间有协议:价格、最少生产批量、交货期。外协工厂要给不少品牌生产,订单排队,多长时间才给安排生产。从中国大陆到欧洲、美国各地的运输时间是多少。最后是:半年一次,按市场预测,给批量给中国企业下订单。而上面的1-5的订单,根本没有到工厂。(见列表) l 企业市场部-研究下一个季节将会流行什么款式。 第五、解决方案,使用TOC分销哲学运用,放弃预测,中央仓库、频繁补货(具体内容不公开了)。消费者没有买,销售就没有完成。 1. 中央仓库与地区仓库、售点之间频繁补货,用多少补充多少。 2. 越是畅销品的品种售点库存越大、货架空间越大。 3. 按中央库消耗量进行补货,外协生产商就更加有规律了。 4. 库存管理使用红、黄、绿的“看板”(与lean差不多) 以上是我的笔记内容,由于水平有限,时间太久,不少材料没有记录清楚,请你原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1 16:04: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