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原创]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境遇-我看张博士病危时被武大解聘

[复制链接] 2
回复
91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17 10: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早,习惯性的打开搜狐浏览新闻,惊讶的看到张在元博士的消息:张在元博士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现在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张博士,05年本人于北京有幸在其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博士的治学态度与才华深表钦敬。博士出身寒微,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后参加国防三线建设任建筑设计描图员。再后学习建筑设计,曾参加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连续获17次奖项。1995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攻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先后主持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广州天河软件园区、北京国际电子总部基地、贵阳药谷、杭州生物研发基地、北京大学深圳/广州/北京生物研发基地、武汉常福汽车世界等项目规划设计。2005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作为国内知名学府,竟做出如此兔死狗烹、薄情寡义之事,于情于理,都让人觉得愤然。知识分子为你奉献了才华与影响力,你给的是什么?竟在其病危时,当面宣布终止聘用合同,这简直是侩子手的做法!难道这是百年高校的立校之本和校训吗?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一个拥有5万多名在校生的学府,有关领导者、决策者竟做出如此卑劣之事,让人痛心。说到底,在他们眼中,知识分子和他们纯属利益交换的关系,倘你对他们失去效用,或者说从你身上已经看不到你带给他们的利益了,他们便赶紧将你踢出局外,任凭你为他们付出了大好青春年华或曾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学术领域怎能将商业法则引入,怎可以经济利益来交换?怪不得中国鲜有能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大环境如此,让知识分子怎么能静心做研究?怎能放心把他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未来可能因为区区几十万而不管处于病榻上你的满眼利益之辈?

想到这里,我理解了为何人才流失的如此严重,为何精英们空有一腔报国热血而无奈的选择了异国他乡。而驻留国内的所谓专家、学者、精英们,大部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坑蒙拐骗,将好端端的中华儿女劳动成果拱手相让“友邦”,作为回报,将既得利益者赏赐的辛苦费羞涩揣入囊中,然后再换上道貌岸然,重整衣冠,继续蒙骗,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全然不顾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平民百姓。

想起前段时间阅读到杨恒均的博客文章:北大校长比火车站陌生人更值得信任吗?对教育改革新方案:“校长推荐制”做了点评。在一个信仰普遍缺失、价值观亟待重建的国度,人人视行贿受贿现象如正常,到ZF机关办事没有送礼,“公仆们“就百般刁难你的社会中,这个方案无疑为高校的进一步腐败建立了合法化通道。

    牵挂博士,心痛。匆匆写就,不知所言。引用一句话可以作为现时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好注解:生龙活虎的少年走进大学,呆若木鸡的青年走入社会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7 16:46:17 | 只看该作者
学校太过分了啊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8 13:53: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也叫做“产业”!
再子女教育是国民住房之后的第二大“投资”!
再看看大学又做了些什么?
贫困山区的孩子透支三代的收入读完大学回家待业,这就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
悲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