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央歌》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和昆明的风光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本书文笔清新自然,人物形象鲜明,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诗意,充满着爱心和幻想的少年情怀,令读者倾心不已。可以说是一部“爱与美”的青春小说,一部“以情调风格来谈人生理想的书”,集中探讨了一个人在大学时代如何追求人格完备和完善的问题。 海外与围城齐名巨作 《未央歌》是天才作家的天才作品,而作者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还不是人生的成熟期,成名早的鹿桥过早展现文学天赋。 刚完成《未央歌》的26岁的鹿桥
《未央歌》是鹿桥在一九四五年完成的作品,当时他才二十六岁。结果此书拖了十四年,到一九五九年才在香港付梓。台湾更晚,该书1967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立刻风靡大学校园,莘莘学子争相购阅,一度坊间还出现盗版。迄今先后九版重印逾50次总计售出200万册。历史学家许倬云曾请他去台湾大学演讲,《未央歌》开始风靡台湾大学校园,歌手黄舒骏也曾赴美拜访鹿桥,并将《未央歌》改编成流行歌曲,将书中人物名字嵌入歌词,在大学校园传唱一时。 内地读者最早读到的是孔范今1990年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小说卷八)。自1992年伯尔尼国际版权公约在中国生效后就没有出版社再出过此书,尽管多家出版社不断与作者联系争取此书的版权,但是倔强的鹿桥却始终未点头。 以小说《未央歌》驰誉文坛的作家鹿桥于2002年 84岁去世前,这本在海外与《围城》齐名的描写西南联大的小说始终没有在内地单独出版。如今离鹿桥23岁写作本书已过去65年,黄山书社从台湾商务印书馆取得版权,于12月下旬首次在内地出版繁体横排版《未央歌》。全书60多万字,内地版一字未删。 
被评为 “20世纪汉语故事100强” 香港《亚洲周刊》选评,评委有余秋雨、王蒙、刘再复、谢冕、王德威、南方朔等。 文学史家司马长风把《未央歌》看做抗战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其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 2000年,多家电视台想把《未央歌》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被鹿桥婉拒; 2007年,著名导演李安执导《色,戒》,《未央歌》被指定为演员汤唯的必须阅读书。 未央歌.rar :[upload=rar]down10_1013.asp?ID=118107[/up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