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6-8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层收购融资体制国际比较
-------------------------------------------------------------------------------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正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个热点,而引起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两个:融资来源和转让价格。
"融资"对于管理层收购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是因为垃圾债券、次级债务、混合融资等金融工具的产生,为管理层收购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和实现可能。而为管理层收购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因此而获得收益和承担风险,成为金融市场体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无论从收购者、目标企业的微观层次,还是从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宏观角度看,融资都是管理层收购的核心。
一、管理层收购是一种全球性经济现象
全球性企业重构浪潮是推动管理层收购发展的重要原因。
1、管理层收购发展概况
英国
欧洲大陆的管理层收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在1992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150%。1999年,欧洲管理层收购总额达251亿英镑。而英国的管理层收购活动大致经历了1989年、1997年两个高潮期。
美国
美国是管理层收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1979年至1987年期间,管理层收购曾占全部收购交易额、交易数量的22%以上。
日本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企业兼并、收购市场一直不活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复杂的银企关系、庞杂的业务体系、集团内部官僚化的层级体制,使大批日本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被迫进行以业务剥离为核心的企业重构,业务剥离的对象成为管理层收购的重要来源。
东欧、俄罗斯
在东欧、俄罗斯等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和地区,管理层收购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国有经济向民营企业转让的重要手段。至1994年,15个中欧、东欧和前苏联的3074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前苏联的75000家、捷克22000家、乌克兰33000家中小企业被出售给了私人投资者,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被原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收购。
2、管理层收购的目标公司来源
由于各国的经济周期、政府政策、企业状况等不同,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大致有以下五种渠道:剥离(本国企业)、剥离(外国企业)、私人企业、破产企业、其他等等。
3、管理层收购提高了经营效率
管理层收购带有明显的战略倾向,促进了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绩效的改善。据对欧洲1992年至1997年发生的300起管理层收购的调查表明,收购后企业的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EBIT)、出口都有所增长,就业数量增加和就业质量得到改善。
二、国外管理层收购几种集中融资模式的比较
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受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影响,在融资来源及其比例、金融工具运用、融资成本和运作方式上都有所区别,形成了英国、美国、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日本等为代表的四种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
1、美国:债权人主导的融资模式
美国管理层收购更多依靠债务融资实现,被称为"债权人主导的融资模式",其原因有:
(1)债务融资是全部融资的主体
美国管理层收购的债务融资高于英国,是全部融资的主体。在典型的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中,优先债的融资比例为50%至60%,次级债的融资比例为20%至30%,管理层出资的融资比例为1%至10%,其他机构投资者出资的融资比例为10%至15%。。
(2)债权人在并购后的重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美国典型的管理层收购中,债权人不仅是融资的主体,并且通过持有目标公司股份,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的重整工作,对管理层的经营进行监督、考察,最终保障债务的安全。对于那些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经理人员,债权人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公司股份,罢免经理人员,重组管理层,对企业重整发挥关键作用。
(3)高负债是管理层收购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
管理层收购后的经理阶层面临归还大量债务本金和高昂利息压力,同时也面临债权人和外部机构投资者收购、兼并的压力。高负债成为管理层收购成功实施的关键。
2、英国:权益投资者主导的融资模式
与典型的管理层收购大量依靠债务融资不同,权益融资日益成为英国管理层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具有如下特征:
(1)权益融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权益资本一直是英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重要方式。进入90年代,经济界开始对高财务杠杆进行反思,垃圾债券发行困难,优先债、次级债等进一步减少,权益资本融资增长迅速,在整个管理层融资中所占比例由80年代的20%至30%上升到40%左右,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2)权益融资比例高
同美国典型的杠杆收购具有显著差异,英国管理层收购融资较少利用高财务杠杆,权益投资在外部融资中占有较大比例。而债务融资仍然是英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在50%以上。权益融资一直保持在30%到40%之间,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管理层收购的权益融资比例。
(3)权益投资在管理层收购融资中一直发挥关键作用
无论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以风险资本作为权益融资主体的20世纪90年代,权益投资在管理层收购融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包括:权益投资者是管理层收购最大的风险承担者;发挥积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权益投资一般为中长期投资,关注企业绩效的长期改善和企业内在价值的长期提升。
3、俄罗斯、东欧: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
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不同,俄罗斯、东欧等市场转型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还有待完善。由国有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是管理层收购融资的主要提供者。例如在斯洛伐克,管理层收购的贷款主要来源于国内两家最大的国有银行----VUB和RIB。此外,俄罗斯、捷克等国家,还有一些由商业银行成立的投资基金对管理层收购进行股权投资,这些基金类似于英国的信托投资,与管理层共同出资收购目标公司,并参与重组工作。当然,这些投资基金的主要股东还是国有商业银行,因此,这些国家的管理层收购融资可以概括为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
4、日本:政府推动的融资模式
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陷入经济危机,在政府推动下,日本企业被迫进行一系列的重组。其中,管理层收购被认为是适合日本企业重组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收购基金提供,而企业收购基金的成立是政府推动的结果。由于日本国内的并购市场并不发达,一些兼并、收购的金融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用。为了支持企业的"选择和集中",日本政府1999年出台了《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支援收购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金融界成立了专门为收购提供融资的收购企业基金,累计达1万亿日元,其中,专门为管理层收购设置的"MBO基金II"达300亿日元。收购基金在管理层收购的融资体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层收购中融资的退出
1、债务融资的回收
债务融资是管理层收购的主要来源。目前,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中一般利用复杂的债务融资工具,这些融资工具受偿的优先顺序、回收时间、预期报酬率、担保状况等都有所不同。
有优先权的周转债务是一些有抵押担保的短期债务,包括抵押短期贷款、质押短期贷款、优先票据等。担保物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股权,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由于一般为短期债务,通常不超过6个月,因此在所有债务中,预期收益率最低。
有优先权的定期债务,主要包括抵押中长期贷款、质押中长期贷款、优先票据等,需要债务人提供担保抵押,且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1到5年,长的可以达到15年。这种债务长期、稳定,要求的收益率高于短期形式的有优先权的周转债务,是支付收购资金的重要来源。
有优先权的周转债务和定期债务统称为优先债,在英国,其预期收益率是伦敦银行同业贷出利率(LIBOR)基础上加2%到3%。在所有债务中,优先债可以优先受偿,债权清偿的风险较小。
优先次级(从属)票据,属于夹层融资,主要是一些无抵押的从属债务,其债权人一般可选择获得部分股东权益;或者债权人只能得到并购融资中为先偿债务作担保的资产的次级留置权。优先次级票据一般为投资银行家安排,由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基金持有。其债务清偿顺序优于次级票据,预期收益率也比优先债高,一般高于LIBOR利率3.5%到4%。
次级票据,最典型的是垃圾债券,发行人以未来收益作为发债的基础,承诺在一定的条件下次级票据可以转换成优先股。
相对于优先债,优先次级票据和次级票据都属于次级债,其受偿等级低于优先债,但相应的,预期收益率较高。英国次级债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伦敦银行同业贷出利率(LIBOR)4%到5%。
归还债务融资有四个方面的资金来源:出售业务部门,获得短期现金流,偿还有优先权的周转债务;企业经营利润分配;二次融资;破产清算中优先受偿等。
2、权益资本融资的退出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层收购权益资本退出的方式主要有5种:发行上市、出售股份、二次管理层收购(second MBO)、股份回购,破产。权益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退出管理层收购公司,能够获得25%到30%的报酬率,远远高于债务融资的预期收益率。
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
"红帽子"现象与明晰产权、国有企业改组、创业型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兴起,成为推动中国管理层收购兴起的主要原因。
1、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特征
通过对已公开披露的9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管理层收购融资体现出以下特征:
(1)从公开披露信息看,管理层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管理层自筹资金。从交易情况看,管理层为收购成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都比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变电工、胜利股份、鄂尔多斯、宇通客车等5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高于收购所需资金。管理层在这些收购平台公司中所占权益比例高,表明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管理层自筹资金。
(2)从最终来源看,个人融资是管理层收购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中国管理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据统计,2001年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仅为81595元。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参与收购的入股资金动辄上百万,多则上千万。因此,合理的推测是管理层收购的资金大量来源于个人借款。个人融资成为管理层收购资金的重要来源。
(3)缺乏外部权益融资。在典型的管理层收购中,权益资本是重要的融资形式,例如在英国,外部权益资本可以占整个管理层收购融资的40%左右。在以上案例中,除洞庭水殖的管理层收购利用了20%的外部机构投资者权益资本,其他收购活动全部依靠管理层自筹资金入股解决。
(4)股权质押成为管理层收购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在完成管理层收购后,一些注册资本低于收购资金的受让人都进行了再融资,例如收购粤美的的美托、开联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其中,美托公司股权质押贷款3.2亿元,与收购所需资金缺口相差无几。深方大的收购者邦林、时利和公司也进行了股权质押贷款。
(5)分期付款具有卖方融资的性质。分期付款作为一种融资技巧,被应用到管理层收购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层收购中,通过与原第一大股东协商,在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支付首期转让款,另外在1年内付清剩余的16457.198万元。通过分期付款,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富硕公司得到了卖方16457.198万元的1年期融资。
2、融资来源
结合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公开披露信息和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来源大体分为:个人抵押(质押)贷款,私人借贷,民间金融借贷,信托机构融资,利用收购平台公司进行股权融资。
3、管理层收购融资的中外比较
西方国家发达的金融体系主要表现为拥有更加发达的金融组织及完善的金融服务中介功能、更为丰富的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
在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运用广泛,构成复杂。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有关法律和金融制度的限制,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比较单一,具体表现为:银行提供的优先债融资工具单一;次级债市场融资工具单一;管理层收购不能发行优先股;普通股发行的范围狭小,权益融资对象单一;缺乏混合融资工具。
政策建议: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体制
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体制,可以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健康、规范地发展,从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的实践看,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记取。
一、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
无论是英国"权益投资者主导"还是美国"债权人主导"的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是管理层收购步入良性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机构投资者影响管理层收购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参与融资谈判,影响管理层收购;直接参与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引导二次管理层收购(second MBO);通过债券与股权转换,维护自身利益、影响管理层决策;主要债权人发挥了类似于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管理层收购竞价,引入外部市场监督。
机构投资者的主要作用体现为:通过长期投资,促使管理层进行着眼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重组;通过持有的权益资本,有效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的重组,监督、约束、控制管理层的经营行为,促进治理结构优化和收购后重整;通过自身具有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投资经验优势,减小投资的盲目性,促进并购市场理性、健康发展,减少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性带来的盲目投资;此外,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量大、分散投资等特点,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个人融资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引进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促进管理层收购的稳定、理性、健康发展。
目前,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机构,使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大部分通过民间资本借贷解决。大量通过个人间协议流动的民间资本,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层收购对融资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隐含了不能到期还债而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规范发展管理层收购融资市场,成为重要的现实课题。在管理层收购改组国有上市公司过程中,培育机构投资者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投资的功能上却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缺乏以产业投资,以及专业化从事兼并重组的机构投资者,从管理层收购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结合新的融资工具创新,发展以下几种机构投资者:信托投资公司;专项基金(MBO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
二、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创新及其配套金融制度改革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工具较少,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中,缺乏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次级票据、商业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权益融资中,不能发行优先股;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也缺乏相应的转换工具。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的丰富、创新,有赖于进行配套的金融制度改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使用的融资工具,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现实融资需要,通过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为企业综合利用多种融资工具、组合风险和收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将有利于促进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包括:推进信用评级,促进信用贷款发展;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贷款的有关限制;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限制;探索次级债务工具;建立企业优先股融资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机制
在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各种融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表现为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具有不同的退出时间、方式,权益融资具有多种退出途径,多层次、相互交叉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和退出途径构成了管理层收购融资退出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途径相对比较单一,表现为债务融资退出途径不通畅,权益融资退出的渠道不畅、交易成本过高。
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退出机制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管理层完成收购以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减少高负债带来的还款压力;第二,建立债务融资与权益资本相互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例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在保证债务安全性的同时,增加债权人的灵活选择机制,是管理层收购各种融资主体重要的退出途径,而且可以有效监督债务人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