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的油价之谜

[复制链接] 0
回复
5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6-4 18:5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油价最终还是涨了。本周,中国国内市场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400元,涨幅为6%-7%。社会汽、柴油零售价每公升相应上涨了0.32元左右。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成品油价格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在中国预测汽、柴油价格包含双重任务:一是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这是成品油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二是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态度,发改委虽然既不是卖方也不是买方,却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受经济危机缓解,通胀担忧上升的影响,国际油价已经从年初的每桶4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68美元左右。在欧美主要经济体还处于负增长的背景下,涨幅已经相当惊人。不过,经济复苏的迹象和美元贬值的风险,在未来可能继续推高油价。

比市场更难预测的因素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原油价格每桶达到147美元时,中国93号汽油的零售价格也没有超过7元每升(各地略有差别),现在原油价格不到这一高点的一半,汽油价格仅降低了1元左右。这样的“怪事”是如何形成的?

去年12月19日,发改委启动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此后,成品油价格(含汽、柴油消费税)在1月和3月两次上调,但是发改委对新机制如何运作却一直语焉不详。

5月9日,发改委首次对外公布: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本次调价的时机与此基本相符,但调价幅度的计算方法依然无从知晓。

如果这样的调整频率在未来保持,在定价透明度方面是一种进步,至少供销商和消费者可以对成品油价格的月度变动方向有一个预期。但是,这同发改委自己提出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最终将由市场竞争决定”的目标,依然相去甚远。

30年前,中国经济改革刚刚开始,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依然由国家计委制定(国家发改委的前身),短缺和计划指标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记忆。今天,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经随行就市,也告别了按计划供给,成品油定价却牢牢掌握在发改委——这给经济带来诸多问题:

第一,油价日益变成一笔糊涂账。发改委的定价原则是“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但加价幅度多少为合理?本次涨价 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都表示炼油业务出现亏损,油价应该上涨,这种亏损究竟是政府定价还是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却难以核算。

第二,发改委制定的油价同国际市场存在价差和时差,这给企业留下了“作弊”套利的空间,却给成品油供给造成隐患。国内油价上涨的滞后性,成品油供销企业在 涨价之前,可能增加库存,囤油套利。4-5月间,国内不少地区出现了限量供油的局面,而同期成品油的库存和出口却处于历史高位。

第三,发改委对油价的干预加剧了两大寡头的垄断,使油价市场化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中国的原油供给中,自采与进口大体各占一半,国内生产的原油成本一般低 于国际市场价格,两大集团控制的上游业务盈利稳定。去年国际油价超过100美元每桶时,发改委压制成品油价格,造成炼油企业全行业亏损。两大集团的炼油亏 损可以由其上游业务的利润弥补,每年还获得国家财政补贴,而其它炼油企业、加油站则大批被挤出市场。

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限制而不是鼓励市场竞争。油品炼制,储运到终端销售整条产业链被双寡头高度垄断。两大集团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不考虑降低成本,也 可以通过压缩供给,制造油荒,给发改委制造涨价压力。发改委对油价的真实成本难以衡量,定价权实际上被“绑架”。长期来看,这种使垄断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体 制,必然以市场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

考虑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储备的方式调节油价,也可以对特定群体实施专项的财政、税收补贴(如农用柴油),但是继续原油进口、加工市场的准入限制和成品油价格的管制,则是得不偿失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