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温州人是一头野狼

[复制链接] 3
回复
7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2 19: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商》杂志专访:2009年3月1日,袁岳在上海接受了《温商》的电话采访,他认为敢走出去在人家地盘上赚钱的胆量决定了温州人的成功,而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则正在超越温州模式。

 温州人做再大的生意
 也是用小生意的操作手段

 《温商》:请首先谈谈您对温商群体的总体印象。
 袁岳:本钱小,动手快,胆子大,走得远。小生意也能赚大钱,赚了大钱还做小生意。温州人做再大的生意也是用小生意的操作手段,人和人之间比较抱团,但他其实不怎么用外地人。总的来说温州人做小生意能够常做,做大生意是偶然。
 《温商》:那您对一些已经规模较大的温州企业怎么看?
 袁岳:温州其实没有特别大的企业,像红蜻蜓、美斯特邦威是比较大的,这些企业的销售额也就几十个亿,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就是一些小生意。它是中小企业为主,能做到稍微大一点也是有的,总的来说都是小生意。但是像周成建、钱泾波,他们这些比较大的企业已经超越了温州的模式。周成建是学阿迪达斯品牌的做法,他们的做法已经不是典型的温州模式。
 《温商》:您认为温商的崛起主要是由于不断开放的政策,温商本身的创富精神,还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给他们提供了长期成长的生存空间?
 袁岳:跟这三个都没有关系,因为其它地方的人也有这些条件。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胆子大,任何地方的人只要敢于走出去都会有成就。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人敢走出去有一段时间就做得相当不错。这种敢走出去在人家地盘上赚人家钱的胆量决定了温州人的成功。

 温州模式的核心
 像一个放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
 《温商》:“温州人”创造的经济成果一直在刷新,据了解情况的人估计,温州当前民间资本有上万亿。与此同时,温州地方经济排名却一直在下滑。这里有个问题:温州以及中国各区域的经济是否必须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 袁岳:我觉得这是一个伪问题,谁说经济体可以一直保持增长的。任何地方的经济都会有危机、萧条、繁荣,然后又走向危机、萧条、繁荣这样的周期性。经济规律如果完全以人的意走为转移,那还能叫经济规律吗?
 《温商》:“温州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以出口型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及温商抱团运作的模式,一方面容易在海外市场引发贸易冲突,一方面在突然到来经济波动(如本次金融危机)面前显得有些脆弱。您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 袁岳:我认为这个局面是不需要改变的,因为温州经济本身就是在外的,他不做简单的加工出口经济,为各地搞加工的,也到处做市场。而且温州经济本身不像你讲的那样是出口经济,温州是自己操控的渗透性经济,它的方式就是做市场,然后市场上的东西是它自己制造的。它不像很多地方自己做一些产品,通过经销商卖给人家,然后人家在外面有出口经济商什么的。温州人是自己生产自己销售,销售完了把资金拿回来扩大再生产,然后再去销售。这就是温州人的经济模式,你说的出口导向这个模式是广东东莞这一带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人,温州人这种小生意的模式就永远可以存在。我觉得这种模式本身没有特别致命的东西,无非是经过一段时间比如现在出现经济危机了,购买力下降,他的生意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在危机面前,大家都会受到影响,这跟它的模式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 《温商》:那您觉得这种模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 袁岳: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改变的地方,温州人就是这个素质,它就有这么多的资源。温州人的方式就是把其他人的市场搞明白,然后自己去组织生产、进行销售。这就是温州人的本钱和他的运作模式,所以我认为是没有什么毛病的。
 《温商》:您认为相对于其它地方这种模式还是非常有特点或者说优势的?
 袁岳:那当然,一般地方就像你讲的做出口就做出口,温州模式核心的部分不是简单的出口模式,它就像一个放大很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
 温州人胸怀还不够开放
 多大的生意都是他自己做


 《温商》:温州市工商联总会的会长郑胜涛先生在一次全国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中,提出温州需要一百五十家小额信贷公司,三十家村镇银行。而且他认为这个数字远远不够温州的民间融资需求,国家最近对私人信贷也正在酝酿新的政策。您对此有何评论?
 袁岳:温州人经济半径比较大,大的可以延伸到国外,小的在全国各地都有。因为经济半径大,需要的资金量也比其它地方大很多,对资金的要求高。过去它主要是通过合作基金、私人借贷这些半非法的地下融资方式。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样的数量应该是很必要的,但是不是一百多家就够了也很难说。因为这个规模对于它的活动半径来说可能还是少了,但我觉得这种民间金融的形式为谁来控制,由谁来做是个很大的问题。过去他们通过合作基金会的形式是大家凑在一起,只要是给基金会交了钱的人才可以贷款。而民间金融的形式很容易为一些稍有规模的企业去控制,像其它地方信用社改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民间金融就演变成少数人控制金融或者说给资金投资提供方便的工具。如果是这样的民间金融,不见得很多人都会服气,所以金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新的利益机制。那么温州民间金融以什么形式来做?是把过去的合作基金合法化呢?还是给他们批一些资格做一些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会不会有其它模式,如果是被一些大资本控制,小资本是不是有同样的参股机会呢?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你有再多的名额只会被几个人控制,你搞再多又能怎么样?所以我觉得温州民间金融下一步最关键的是减少民间金融被少数人控制的可能性,而成为可以被大多数人利用的机构。实际上在民间金融机制的创新和规划方做出好的模式,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你给了温州一百多家的名额,然后大多数企业都骂得要死那有什么用?
 《温商》:零点公司是资深的战略咨询公司,对于温州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何策略性的建议?
 袁岳:温州产业的特点是市场需要什么搞什么,市场需要他就扩大投资,不需要了他就下调。总体上来说这种模式是比较灵活的,所以不需要按照我们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看待他们的问题。这个东西你说了也没用,温州人成天就在各地跑,他本来不做钢材,但他发现钢材生意很好就会成为钢材贸易商或者钢材制造商了。过一段看看这个不行了,他又会成为铸铁制造商,然后又会成为服装制造商、陶瓷制造商什么的。他就是这样,做什么没关系,市场需要什么他做什么。但是温州人最大问题可能是,这种模式在做小生意的时候才有价值,而做大生意的时候他要调头就难了,这也是为什么温州人做大生意难的原因。温州人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不用外地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温州人的胸怀还不够开放,温州人的生意很大,半径很大,但温州人做事情的时候他信赖家族,信赖温州人。在温州人的公司里用高管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在相对比较大的企业,像正泰这样的,还有我刚才说的那些企业,他们逐渐开始用外面的人,它们也是超越了这种模式,所以才会有大的发展。温州人实际上是看不上外地人的,做多大的生意都是他自己在做。外地人只是他的生意对象,或者需要利用的商业资源。他不是把外地人当做一起合做共事的生意伙伴来看,这种心态决定了大多数温州人不可能做大。他就做成一点小生意,然后全家人或者家族都在里面享受。这种模式导致了温州人在一个平面上徘徊,先是这一拨人做,这一拨人不行了,然后下一拨又上来接着做。他的活跃性主要是在小生意上,这个特点你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只能用普通的模式来说,温州人从模式上、资源和用人上能不能超越目前的境界是很关键的。

 如果把温州人变成坐商,
 那就是老虎养在羊圈里

 《温商》: 在一些正在尝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温商企业以效率为第一的思路与国外的制度化经营思路一直存在冲突,您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袁岳:我觉得做小生意本来就是这样的,温州人办的小企业比其它地方人要好得多。但是温州人做成大企业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这是他自己的宿命,是温州模式所导致的宿命。他只能是这样的,因为他脑子转得快,他跑得快,他感觉家族的人、本地的人在他调整的时候可以一起往前闯。这就是他的生命力之所在,你要搞成规范化的他就长不了,温州人的小企业就会和其它地方死的一样多。我认为这个不用调,温州人就是温州人,他的想法就是这样,他就愿意这么干,多数温州人也不想做多大。只有那部分想超越温州的,他才会去想如何把企业做得规范化制度化。普通的温州人就算生意很小他也会跑到罗马,跑到匈牙利,全世界他都在跑。所以我觉得不用改他,你怎么改呢?你改了他就不是温州人了。我觉得大部分我们研究温州的人,你说的话他们也不会听的,其它地方的人又不知道他的生意模式,所以你说的他认为是胡说八道。实际上一些温州企业后来逐步超越自己走向规范化,他也不是听了我们这些外地人的话才这样。他是在市场的淘汰中,也许死了一百万个留下一两个,然后它不得不去规避一些东西,或者他的前半段也是温州人普遍的做法,但他老是在琢磨着怎么超越,他是跑市场跑出来的。
 《温商》:一些温商企业希望通过直控制国外的制造、销售等重要渠道,从而摆脱不得不在“自己人”与“外人”之间搞平衡的困境,您对此有何评论?
 袁岳:温州人的控制方法它就很温州的。这样的控制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大部分都不会成功,还有一个你如何去控制?如果你在德国开一家工厂,必然要用到本土的人才,你能用对待温州当地一个车间主任的态度去对待他吗?这个光是说说没用,他要有一段时间去尝试和交学费。他有一点本钱了,可以去控制一些渠道,但是在控制的过程中要给人家以下一点余地,不要控来控去把自己也给控进去了。我觉得如果这样去控制失败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反正他有一两个钱闲着也是闲着,可能地方政府还会给他支持一点,那么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可能还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尝试得好,可能就是一个大的跨越。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想去控制的时候,他看到的只是那个技术,看到那个工厂。但是你要知道,那个技术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你对德国人了解多少?你知道怎么控制德国人?你跟德国人之间怎么相处,你的手下有多少人是懂德国人的?就是说你要控人家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跟对方衔接的机制是什么?我觉得在这方面是不够的,在控制之前要稍微准备充分一些,否则你的学费就交大了。
 《温商》:打破企业经营发展的地域和产业边界一直是温商群体努力的目标,您认为在温商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应在产业定位,投资战略等相关方面注意哪些问题?
 袁岳:温州人跟外地人最大区别是他没有什么真正的产业思路,他是看人家有什么需要就回来做什么。然后看看这个东西外面机会大一些,他就做成产业,机会小了就改做别的去了。他是根据市场变化去调整的,温州人如果说规划了好多产业什么的,那就变成坐商了。温州人本质上就是行商,他就是跑来跑去看来看去的。如果把温州人变成坐商,我觉得那就是老虎养在羊圈里,他就完蛋了。我觉得你提的这个思路也包括一部分温州人的想法,他跑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想去学外地人。对于大部分温州人来说,如果他做成这样,那么他的灵活性、敏感性和他的机会是会丧失的。当然温州人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老一代很勤奋的人年纪大了,现在新出来的这一代也不是那么累了,他就有了是不是规划一下我们的产业、战略啊各方面的想法。其实我们回头看,当时广东人就是这样,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广东人就是全国全世界到处跑,那个时期他们相当活跃。现在广东人就懒了,他这边坐在广东做大老板,然后让其它人去当二老板,他就慢慢萎缩了。所以当温州人思考这种转型时,也许对一部分温州人来说是上台阶的时候,而对于大部分温州人来说则可能是萎缩的开始。他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到处跑的一头野狼,慢慢就变成养殖的狐狸,长此以往温州人曾经的风光也就不再有了。所以我觉得温州人想转型和超越的想法不能说不好,但是其中也有相当的退化成份。
沙发
发表于 2009-4-3 13:05:27 | 只看该作者
对中国的犹太人分析得很透彻。
板凳
发表于 2009-4-9 00:42: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09-4-28 01:25: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