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对,其实大家可能对于这个呢,都有一些,多多少少有一些体会。我们来看网上各位朋友的一些看法。 “小猫吃萝卜”他说,“太恐怖了,我们还能使用银行卡吗?为什么对此只曝光,后续的措施在哪里呢?只是立法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就能够制止吗?” 再来看另外一位,“巴西烤肉”,他说“太可怕了,明天把钱全从银行取出来放到家里,然后辞掉工作回农村,宁可养鸡也不当‘肉鸡’。”消费者没有办法。 张鸿:对。 主持人:再来看“摆地摊”,“摆地摊”这位朋友说,“看来只能用存折了,加上密码,千万别开通网上银行。手里的信用卡最好也别用了!这样的话太危险了!看得我心惊胆战的。” 我觉得昨天看了“3.15晚会”的很多人,都是说心惊胆战,触目惊心。 张鸿:对。 主持人:再来看这位朋友,他的名字叫“相思风雨”,他说“这个社会太疯狂!我们视为秘密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比萝卜还便宜,社会道德的缺失啊!!” “五味先生”说,“是谁在泄漏我们的私人信息,普通的人是不可能的,是那些掌握了大量的公众信息的机构,如银行、房产、电信、移动公司等,我们为什么有精力去抓一些小毛贼,而不去想一想如何规范这些机构的行为。3.15晚会暴露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权力如果不受监督、制约,将是多么的可怕啊?” 其实大家已经非常严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可怕,而且是非常地严重的,那大家都说,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中过这种病毒,也中过木马,不过我听说,就是说要编写这样的程序,其实是科技含量还比较高的,挺难的,但是为什么这种如此地广泛,好像谁都会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张鸿:编写它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的要求,而且过去我们知道“黑客”是一个特别高的一个技术壁垒,十年前如果你要是有一个“黑客”,黑了一个科技公司的这个网站的话…… 主持人:那个很可怕的。 张鸿:他被处罚了以后,他出来以后,肯定很多网络公司软件公司会去挖他,那个时候是技术非常高,现在其实“黑客”已经平民化了,就是你说编写可能有门槛,但是使用已经基本上没有门槛了,就像我们的记者一样,我也加入了一个,因为网上一搜就能搜到,我也加入了一个,叫抓“肉鸡”QQ群,进去以后,我不像我们的记者,他是去问人家怎么卖这些个人资料,我是去问他,我怎么学,他说那太简单了,人家就教我说,你要先起跳,起跳怎么起跳呢?你掏50块钱给我,然后我教你怎么能够下载。然后他还给我,告诉了一些初步的一些入门的一些技巧,说我给你一个软件我先试一试,软件你下载以后,你就直接就是傻瓜“黑客”,你直接点确定就行了,啪啪啪,点击完了,在你的电脑里下载完了,你把他发送给何帆的电脑,何帆的电脑就可以受我的控制。如果他的电脑有后门的话,就是他的电脑防护没有那么严谨的话,我就可以直接控制他的电脑,然后我还想升级,我还想怎么能够进入到更深的地方,能够抓到更多的信息,然后怎么能够,比如说加点击量什么这样的,那你还得再起跳。 主持人:再加50块钱。 张鸿:跳高你再加钱,对对对,你高级的那就更加钱,但是低端的,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平民化的一个“黑客”。所以现在就是说,完全网络上,它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门槛,我们只要会使用电脑,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的话,那就很容易做到。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黑客”还是很容易的。 何帆:对,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黑客”他的概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主持人:对。 何帆:在“黑客”刚刚起来的时候,他是非常雅皮的一个行为。 张鸿:对。 何帆:他只是证明我的技术比你强,但是我能够盗你防范非常严密的这些网站里头,我能够如入无人之境,我走一圈之后,然后我告诉你我来过了,但是在中国,在现在我们发现这个“黑客”已经完全变化了。 主持人:完全不同。 何帆:他已经中了一种叫贪婪的病毒,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黑客”就是为了牟利,而且它形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产业链,就产供销,我们现在看到已经形成了一条龙,那有很多不同的职业,你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是专门来写这些病毒软件的工程师,据说这个现在年薪至少要几十万。 张鸿:对。 何帆:然后还有可以雇佣很多像张鸿这样的,专门是抓鸡的人,然后就开始抓鸡,抓鸡抓得非常灵活,一天能够抓一百多只鸡,然后你一天可能就有几十块钱,上百块钱的收入,然后你抓完鸡之后卖给老板,鸡场的老板,鸡场的老板,他还不是专门卖鸡的,他还要寻找到专门能够把这个,因为他最后还是要套现嘛,他要专门到一个卖鸡的人那里,比如我在这个,把这个网站上,我把这个网络游戏的账户卖掉,我把你的个人的银行的信息卖掉,所以他整个这个,我们看到非常严密的一条龙。那么现在这个据估计,据瑞星公司的估计,现在整个这个行业里头可能一年的产值能够有10个亿。 主持人:刚才两位评论员也说到了,目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那么我们作为消费者,怎样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成为他们手中的一只“肉鸡”呢? 稍候我们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解说:个人信息安全,涉及的是诸多领域,如何强化监管,保护公民信息安全?怎样净化网络环境?《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继续今天的评论,关于保护我们个人信息的评论。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很多朋友给我们上传了一些漫画,我们来看一下,这一位朋友,用望远镜在看什么呢?搜集我们的个人信息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黑客”。 张鸿:对,这是抓鸡者。 主持人:抓鸡的,这是属于他们产业链条当中的一环,这已经是一只愤怒而无可奈何的“肉鸡”了,被已经宰割得已经受不了,保护个人信息,这是不得不发出的吼声。两位评论员解读一下这幅呢,这也是刚才说到的产业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有这个收集信息的,有卖的,有回收的,有出售的。 何帆:看到我们很多个人信息,实际上我们在各个网站里头,在各个机构里头,他们有大量的我们个人信息。 张鸿:对。 何帆:所以这个呢,就是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在网上,也就没有这么多后来的这些非法的交易了。 主持人: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各方的评论也是非常地多,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解说:目前我国上网用户已经达到了2.98亿,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关注度也在提高。 新华每日电讯提出“别让公众继续支付‘透明人’代价”。文章说,早在2003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专家建议稿就已经开始起草,并且在2005年递交给了相关部门。公众在漫长的等待中,期待《个人信息保护法》能尽快出台,不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中国青年报》发表“个人信息保护,道阻且长”的文章。文章说,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制存在很大问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时,大都投诉无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3月2日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在对个人信息被滥用者的调查中,仅有约4%的被调查人,投诉过或提起过诉讼,而通过投诉达到目的的则少之又少。 《广州日报》发表文章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折射着我们个人权力保护状态。讨论个人信息保护,其结果绝不仅仅在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推动产生个人权力保护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互联网信息王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漏洞所导致的信息外泄事件,也在各国频频上演着,总部设在英国的Prevx安全公司研究人员,3月份刚刚破获了一个网络“黑客”犯罪网站。这家网站的服务器设在乌克兰,他从感染的电脑里吸取数据,感染电脑以每天5000台的速度递增,受攻击的目标包括银行、卫生保健部门的网站,还有普通的信用卡用户,由于通知受害者太费时费力,调查人员只好让服务提供商停用服务器。面对这一头疼的难题,各国政府也都在想办法,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1974年,美国通过了《隐私权法》,随后又出台了《财务隐私权法》,《联邦电子通信隐私权法》等配套法规。德国在1970年出台了专门的《数据保护法》,树立了一个新的立法领域,同时各国也从技术细节着手,规避电脑用户的风险。 韩国政府正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并预计在2010年收录护照指纹。西班牙政府2006年起,推出了一种背面嵌入一小块芯片的数字身份证,内容被划分为可公开部分和隐私部分,隐私信息只能凭个人密码、签名或指纹才能读取。 主持人:那么在两位评论员看来,这个黑客这个产业链条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哪一环?我们怎样来打破他这个黑客的整个的这个产业链条,从而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呢? 张鸿:我们首先在法律上需要非常明确地一个界定,我记得就在半个月前,咱们谈过《刑法》的修正案通过。 主持人:对。 张鸿:它那里面其实就加了一条,说出售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等等,你要负刑责。 |